东欧剧变时期,西方国家为什么不阻止西德合并东德?

尹潇深

西方真动手阻止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欧共体各个都是人才,特别是英镑法棍意大利面,说话跟踢皮球一样真有趣,光放狠话没个真动作。东头村的老戈头他家天天吵架出事,没那嫌功夫理;西头村口的老布头表示只要不妨碍西头村委会爱咋整咋整。反正人家西德表示我超喜欢待在地球村的感觉。

以上是通俗易懂版回答,接下来我们进入正题:为啥东西德合并,西方国家不阻止?

谁说西方国家没阻止的!!!站出来!

说起这事儿吧,其实还要怪我们的老戈头,改革了自己不说,顺带拉上了一群在东欧的小弟一块改革,先是匈牙利,再是捷克斯洛伐克,搞得整个东欧是鸡犬不宁。而民主德国也被拉上了个戈尔巴乔夫这个新手无证司机的改革之车,开始了民主化改革。


结果在东德民众的抗议中,在10月18日,民主德国总统昂纳克宣布辞职。迫于民众要求放宽出国旅行和新闻媒体的限制这一要求下,在11月9日,“柏林墙”正式开放。

英国真的没有辜负欧洲最强搅屎棍这个称号,早在柏林墙开放前的一个月,一些英国媒体就发现了东西德有了统一的苗头,在这之后,各大媒体大肆宣传两德统一,《泰晤士报》也对两德的统一前景展开了辩论;然后英国国内就有了例如“德意志第四帝国”“苏联会阻止德国统一”的各种瞎掰,反正人家英国媒体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


不过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还真把这事儿当回事了,他担心德国统一后会再次在欧洲卷起一股“复辟”潮,在欧洲树立霸权。撒切尔夫人为这事还专门去找了老戈头,撒切尔夫人希望戈尔巴乔夫能尽力阻止两德合并,还提出了苏军应该尽可能长时间驻扎在东德以威慑西德。不过西德却没有人鸟他,还在11月9日开放了柏林墙。

然后撒切尔夫人就开始干着急,人家还拿了一张1937年的德国地图天天展示搞阴谋论,希望其他国家能够联合英国一起阻止两德合并,这时候法国总统密特朗跳出来支持英国;然后密特朗又跟撒切尔一起在1989年12月的欧共体峰会传播地摊阴谋论去了,西德政府依旧没有鸟他。不过,西德《图片报》严厉批评英法的这一做法:“德国的新敌人不在东方,也不是打着XXXXXXXX。我们的新敌人是打着红白蓝三色的圣乔治米字旗的英国首相,他的名字叫做玛格丽特撒切尔。”


此时的德国依旧没有鸟他,还在1990年年初往东德国引进西德马克。撒切尔夫人的脸都快没处放了,于是开始拉拢其他国家一起反对德国。

然后某个姓意大利名面的国家总理朱利奥安德列奥蒂跳了出来,称;“我爱德国,所以我更喜欢看到两个德国。”其墙头草之风可真是一脉相承。

然后荷兰首相跳了出来,对德国的自治权提出了质疑。不过即使是这样,德国政府依然没有鸟他们,继续走自己的统一之路。在这一刻,所有的什么英德友谊法德友谊钢铁条约欧洲共同体,啊呸!不存在的。

不过德国清楚的认识到,像英镑法棍意面这些国家就只会动动嘴皮子,你看在冷战期间哪一场武装干涉他们发起的,要不就吃瓜,要不就是配合你打野刷怪。而美国的态度让西德松了一口气,美国不反对两德合并,只要德国继续留在北约,美国可以继续在德国驻军,那么美国就不干涉。然后其他国家纷纷把视线转向了苏联,可惜人家老戈头正在和老伴老叶头争夺家里的主导地位,而老戈一幅“虐我千百遍,待老叶如初恋”的模样让这些国家认识到苏联已经管不了这些事情了;于是就只能干瞪眼看着两德走向统一。



然而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的“反德联盟”的老脸被打得啪啪响,实在是没脸混。最终在1990年两德合并之后签署了协议:

自1945年后,英法美苏四个国家在德国行使的一切特殊权利均失效。德国恢复主权和领土完整性。

当年闹得最凶的是他们,现在签协议签得最快的也是他们,不得不服英国人的水平是如此之高,如此之优秀。


二战吐槽君

西方国家没有干涉两德统一,这简直是在开国际玩笑。事实上,当时在传出两德要统一的消息后,欧共体成员国一片哗然。西德人是顶着巨大的外交压力下才完成的统一。令人意外的是,苏联和美国反倒是没有过多的干涉。

当时的国际环境,非常的,非常的有趣……


坑德三巨头:法国总统密特朗、英国首相撒切尔、意大利总理朱利奥·安德烈奥蒂。

1989年5月,东德政府放宽了移民限制,大量东德人涌入西德。瞎子都看得出来,东德政府要完了。问题是,东德如果瓦解,东德那块土地该何去何从?

这个时候,西德政府站出来,表示愿意全盘接受东德,并希望德国欧共体成员国的支持。此举,瞬间让西欧国家全体沉默。小国家都在观望,想看看英法是个什么态度。然后,法国第一个跳出来了。

1989年10月,法国总统密特朗发表讲话:

谈论德国统一的人什么也不懂。苏联人决不会答应。德国统一意味着华沙条约的结束!这怎么能想象呢?再说,东德是普鲁士,它不愿受巴伐利亚(西德)的统治

密特朗的讲话,大概意思是,普鲁士才是正宗的德国,西德凭什么统一普鲁士?(普鲁士的发源地在东德)

法国总统的讲话,犹豫一盆凉水泼到了西德人的头上。要知道,欧共体能成立,就是以法国和西德的政治和解为前提的。现如今到了关键时刻,法国人为了国家利益,又把德国人出卖了。只不过德国人没有鸟法国,仍然继续着自己的统一步伐。

1989年10月18日,东德领导人宣布辞职。一个月后,柏林墙被推倒。西德总理科尔提出关于两个德国实现统一的具体计划。



一周后,又是法国总统密特朗,再次关于德国统一的问题发表讲话:

科尔事先连半点风声也不露!根本没有向我说起过!我毋需出面反对,苏联人会出来反对的。戈尔巴乔夫会大发雷霆,他决不会允许这么干的。苏联人决不会接受一个大德意志国!⋯⋯在欧洲统一取得很大进展之前,科尔别想从我这里得到任何东西。

很显然,法国总统的肺都快气炸了。什么法德友谊?啊呸!在这一刻,不存在的。



德国越来越想统治欧洲,我们得经常会晤来抵消德国的力量。必须做到不让德国统治欧洲。科尔根本不懂得欧洲对德国统一有多么敏感!

很显然,撒切尔的肺也快气炸了。什么英德友谊?啊呸!在这一刻,也是不存在的。

很多人都知道,法国和英国经常会在私底下较劲。密特朗和撒切尔也是如此。但是在两德统一的问题上,这两个人的态度空前一致:就是不同意!



只不过,德国人此时仍然没有鸟英法,继续踏踏实实的走自己的路。1990年2月,东德领导人第一次访问西德。德国的统一,已经是不可不转的了。

然后,法国总统密特朗坐不住了。再再一次发表讲话:

德国统一进程的加速确实是非常危险的。目前所发生的事情正在使我们准备法、英、苏联合对付德国的新的同盟,如同1913年那样。你们将有9000万人口,但苏联将转向我们,你们将被包围。

密特朗说的这话,相当的直白。就是如果德国人敢统一,法国就牵头,组建法国、英国、苏联三国联军,武装干涉德国。

紧接着,撒切尔再次表示赞同。并且撒切尔在这一次,还拉来了两次世界大战都坑过德国的猪队友——意大利。

当时的意大利总理安德烈奥蒂表现出了意大利人一贯有奶就是娘的特点,他表示:

面对德国问题,苏联应该用坦克进行镇压,这里可以使用武力,只要能够防止德国统一,这都OK。

是的,没看错。意大利人的心,比英国佬和法国佬更黑。德国人可是北约盟友啊!忍心让苏联人炸平盟友吗?啊呸,这个时候只有利益,没有盟友!


(德国前总理科尔,两德统一的英雄)

其实英、法、意三国上串下跳的原因,无非就是摄于德国的强大。毕竟在欧共体内,半个德国就已经是老大了,这要把东德统一了,那还得了啊?

西德总理科尔举目四望,竟然一个支持者都没有,平时亲的比亲兄弟还亲,原来大家都只是在做表面功夫罢了。真到了关键的时候,没有一个盟友信任德国人。

但是西德总理科尔不傻,他冷静的发现。法国和英国都只是在动嘴皮子罢了。英国指望法国牵头,法国指望苏联动手。至于意大利,就是出来搞笑的。局势很明朗了,只要美国人不反对,苏联人不干涉,统一的大业基本就没问题了。至于英国和法国,不去理他们。

那么,当时美国人是什么态度呢?其实老布什总统的态度非常简单。只要统一后的德国不退出北约,不倒向苏联,美国人可以继续在德国领土上驻军。美国人就支持德国统一!

老布什果然是老狐狸,一下子又把皮球踢到苏联那边了。东德作为华约的盟国之一,苏联人能眼看东德被西德抢去吗?


(苏联的当家人……)

上帝眷顾了德国人,当时的苏联已经没有力量干涉东德问题了。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正在内斗中,两个人都没有精力关心东德的问题。

西德想要东德,那就拿去吧。

听到苏联对德国统一无动于衷,把东德拱手相送后,法国总统密特朗,再再再次发表了无意义的讲话:

戈尔巴乔夫是怎么搞的?他对我说,他将坚决顶住,结果一让到底。科尔给他什么好处作为交换?大概是多少亿马克吧!

最终,东德政府宣布解散。东德地方政府以自由选择的前提下,加入西德,两德统一。

其实回看整个过程。德国统一,真的是沾了苏联解体的大便宜。因为法国和英国不可能真的出动武力镇压两德统一,美国也是如此。整个西欧都在看好戏,他们在等待。等待他们心中既独裁又野蛮的苏联主动出手炸平德国。他们将会表面谴责苏联,心底里暗自叫好。

用时任德国总理科尔的话说:『这简直是无法想象的结果』。

这句话一语双关,既表达了对欧共体盟友的失望,你们怎么都是这种货色?又表达了对戈尔巴乔夫的惊喜,你怎么大方?

这件事到此还没有结束,两德统一后。为了表示由衷的感谢与惊喜,德国人授予了戈尔巴乔夫最佳德国人的荣誉称号……


(法国总统密特朗、德国总理科尔)

说到这里还没有完。两德统一后,又过了一个月,撒切尔夫人任期结束,从英国首相位置上卸任。法国总统密特朗尴尬了……

他再再再再次发表讲话:

我干吗要同科尔吵架呢?这么一来,我就会被完全孤立起来。

利益归利益,吵架吵完了,大家还是朋友。只不过是塑胶朋友罢了。

其实,密特朗和撒切尔的态度可以理解。德国当年入侵法国时,密特朗已经20岁了,撒切尔年纪小一点,也有十多岁了,属于轰炸中长大的英国人。当年德国纳粹的野蛮,很多西欧人都是记忆犹新的。至于意大利,一直致力于把法西斯推到德国人身上,仿佛忘了他们才是法西斯的发源地。


Mer86

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在柏林的市中心勃兰登堡门举行了盛大的仪式,在几十万民众的欢呼声中,西德总理赫尔穆特·科尔由勃兰登堡门走向迎接他的东德总理汉斯·莫德罗,分裂40多年德国正式统一。

二战后德国经济崩溃,货币马克变成废纸,在西德地区美国的骆驼香烟成了硬通货,两盒香烟能买一个房子,两根香烟能买一架钢琴、一根香烟能带走一德国姑娘。

1945年二战结束后德国分别被英、美、法、苏四国占领,并且共同成立了管理委员会,共同来管理德国,德国已经名存实亡,但是有幸德国赶上了“冷战”,马上德国变成了东西方对抗的前线,这时惩罚德国已变得没那么重要了,双方开始了剑拔弩张。

柏林墙修建于1961年,是东德为了防止民众逃往西德而筑起的边防设施,1990年才被拆除。

英法美把3个占领区合并成一个大占领区,颁布宪法成立一个国家,然后加入西方阵营跟着一起对抗苏联,1949年5月联邦德国成立,简称西德。此法激怒了苏联,苏联马上封锁西柏林,当年的10月苏联也在占领区成立民主德国,简称“东德”。

两德统一后,西德民众共缴纳了1万5千亿欧元的“统一税”来帮助东德进行经济建设。图为促成两德统一作出重大贡献的西德外交部长汉斯-迪特里希·根舍。

1989年东欧剧变,首先从波兰开始后来蔓延到东德,此时的苏联已经无法和欧美对抗,东德也面临垮台,西德经济越来越好,大量的东德民众出走西德更是人民的意愿,期间两任东德总理汉斯·莫德罗和洛塔尔·德梅齐埃都倾向于两德统一。

德国统一后,宪法里有一条:从这一天开始再也没有回归德国领土了。意思就是说战争结束后被抢走的、被割让的以后不会再有要求,德国已经统一,领土已经完整。图为写在玻璃幕墙上的德国宪法。

于是双方开始谈判统一问题,最问决定:不以东西德两边都废止建立新国家的方式统一,而是以东德加入西德完成统一,所以德国统一不是两德形成一个国家,而是以东德先解体成为5个州,这5个州加入联邦德国。最后欧美扶植的联邦德国是以扩大了5个州领土的形式完成吞并,原东德的政府全部停止运行就地解散,双方在欧美的主持下签订了《彻底终止战争状态》协议,所以西德统一东德是在西方国家支持下进行的,西方国家当然不会阻止了。


图文绘历史

西方国家为何不阻止?那么请问什么是“西方国家”?如果只是用统称,西德也是“西方国家”,而且在里面分量很大,即使是英美法三国,也无法阻止西德。要明白,两德统一,是一个政治行为,并不是军事行动,西德合并东德,合理合法也合规,既没有侵害英美法的利益,也没有损害“北约”小圈子的规矩,而且相当于“北约”的第一次东扩,于美国来说,好处远大于坏处。最关键的在于,此时的欧洲,已经不是1945年之前的欧洲,马上就要变成“欧盟”了。


站在苏联人的角度,西德合并东德,也是利大于弊。在此时,苏联朝不保夕,但威严还在,假使日后真的崩盘了,继任者的实力也不容小觑,那么这个继任者,最希望的是什么?自然是西欧不要惹事,而且要和自己保持友好的关系。然而,西德原本就和苏联的关系处的很好,这得益于勃兰特执政时期,大搞“新东方政策”,缓和了与苏联和东欧的关系,这使得两国有着互信的基础。换言之,德国和东欧,已经放下了仇恨,而且将走向合作,这也是大家乐意见到的,毕竟和平来之不易。西德合并了东德,在大概率上,也会和苏联保持友好的关系,不会轻易改变外交路线。如果东德单独自立一国,这就产生了极大的变量,东德的外交走向,苏联无法预料,如果走向了乌克兰的路线,那岂不是给自己制造大坑吗?再者说,此时的苏联,也无力再掌控局面,已经自顾不暇了,这些事情,也就听之任之了,西德毕竟不是豺狼虎豹。因此,对苏联来说,放手两德统一,也算是甩了包袱,而且还不用担心德国变成敌人,也是一举多得。

站在美国人的角度,没有必要阻止两德统一,因为这是北约扩张的大好时机,美国人不愿意放弃这个机会,否则东德还会站在苏联那一边,这样的话不就白忙活了吗?假使东德的局面打不开,东欧的局面也难以打得开,最终这些东欧国家在“冷战”结束后,还会倒向苏联的继承者,这肯定不是美国人希望看到的。再者说,美国只能在军事上掌控西德,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却无法制衡西德,此时的西德是美国圈子里经济排名第三位的,两者又是极其亲密的盟友,美国也难以动手。在政治上,美国更动不了西德,德国虽然是“战败国”,并没有英法两国的地位,可它是“欧共体”的牵头者,这就让美国很掣肘。“北约”说到底只是个军事圈子,不是整治圈子,更不是经济圈子,人家欧洲人有自己的圈子,那就是“欧共体”。美国人在政治上没有话语权,总不能出动军队阻挠两德统一吧?

站在英国人的角度,假如是在1945年,英国自然会大力阻止德国统一,可这已经是1990年了,英国早已不是当年的强国,大英帝国也已经走进了历史,现在是美国和苏联的天下,“欧共体”也马上要升级了。因此,英国人虽然很不情愿,但也不敢和德国闹翻,否则将和整个“欧共体”作对,英国人并不傻。

对于法国来说,也无法阻止德国统一,此时的法国,和德国是铁哥们,早就放下了仇恨。两国也有共同的利益,那就是“欧共体”,美国人的“北约”要扩张,“欧共体”也要升级,如果西德合并东德,法德两国主导下的“欧共体”,也将变得更加值钱,可以更有效地抗衡美国。“欧共体”成立的初衷,原本就是要在夹缝中求生存,使欧洲摆脱美国和苏联的控制,现在眼看着苏联人撤了,此时要是没行动,只会坐视美国统治欧洲,这是法国人不乐意看到的。他们和德国人一样,期望建立一个“欧洲合众国”,将美国人踢出去,彻底实现欧洲的独立自主。


图维坦

英法的确对两德统一持有反对和怀疑态度,在1989年两德统一被提上议程时,时任法国总统的密特朗和英国首相撒切尔一开始都是表态反对的。英法两国在当时一共由12个成员国组成的欧共体中是占有话语主导权的,而且意大利也是不支持两德统一的。法国担心的是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德国会重新对欧洲其他国家构成威胁;英国作为传统的大陆均势主义者,也不想统一后的德国主导欧洲大陆。

但是在1990年,英法两国都闭嘴了,都不再反对两德统一。这个变化只可能是两个原因: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利益作为交换;不“敢”再说。两德统一前的德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在两德统一过程中,德国总理科尔和外长根舍正是通过政治智慧、聪明的撒钱才得到了苏联的允诺和英法等盟友的支持或者不反对。

当时的德国马克由于德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欧洲其他国家货币形成了长时间的升值,这也使得其他西方国家也想分享德国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好处,最简单粗暴的做法就是使用共同的货币。然而德国人可不傻:使用统一货币可以,先满足条件才能加入统一货币联盟。这一统一货币即是后来的欧元,加入欧元区的条件是:国家负债总额不能超过GDP的60%;国家每年新增负债不得超过GDP的3%。这个条件只有德国、荷兰等极少数国家能满足,就连欧洲大块头法国也没法达到。因此,法国总统密特朗从科尔那获得的承诺就是共同货币区域的建设推进,另外还有推动欧洲共同体的深入,即1992年通过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成立了欧盟,使得德国通过更加深度融入欧盟大家庭而消除欧洲其他国家对统一后的德国的担忧,后者也正是英国想达到的。当然,由于共同货币区的加入条件没有被严格遵循,并且欧元区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也为后来的欧元危机埋下了种子;而且德国国内一直有不少人认为加入欧元实际上降低了德国公民的购买力,而且德国需要为希腊等国的危机支付德国民众辛苦赚来的钱,因此被认为是统一的代价(这点说的倒是不错)。

英法转变态度不仅在于拿到了好处,而且更是不“敢”接着反对。毕竟西方世界在二战后的主导是美国,尤其在北约,而当时美国的态度是支持两德统一的,毕竟这是西方资本主义对东方共产主义胜利的标志,只要统一后的德国能继续作为北约成员国。英法虽然在欧洲态度上很重要,但是还是得看老大的态度。而且德国通过撒钱(给了苏联50亿马克的贷款,还为苏联从东德撤军支付了费用)以及北约的不攻击苏联的承诺确实让苏联接受了统一后的德国加入北约的要求,而不是苏联一开始提出的中立的德国的条件,一个中立的德国削弱了北约的力量,同时对于欧洲其他国家而言则大为不放心。因此,英法在拿到了德国的承诺后如果再从中作梗,那就不是针对德国了,而是打老大的脸,这点显然是两国不“敢”的。


陈皮果子

两德统一被誉为20世纪国际史上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它上承苏东剧变,下启苏联解体,在世界政坛上引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地缘政治地震。西方各国和苏联、波兰等国都在两德统一这件事上做出了符合自己国家利益的选择,德国也在付出了重大代价后,成功实现了国家统一。

西德统一:风起微萍之末

欧洲二战结束之后,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了德国。德国人因为社会文明水平在二战前后居于世界前列,且民族富有哲学思辨传统,有“零点时刻(1945年5月8日凌晨12点)”的思想运动,这种思想使得德国人在今后的所有政治和经济运动中呈现显得与社会文明发展相匹配的克制和淡定。然而在那一刻,战争结束了,所有幸存的德国人发现,在一夜之间他们过去所有付出的努力都成了罪孽。他们站立在废墟之间,茫然无措地望着阴沉的天空,德国的未来已经不在他们的掌握中了。

(失去希望的德国)

在纽伦堡审判之后,出于对苏联扩张势力的不安,美国并没有执行限制德国发展的政策,给盟军占领区的西德带来了资金、技术和信任,扶持其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斯大林对于东德的态度却一直模棱两可,到底是把德国当作劫掠对象还是培养对象?在实际操作中,斯大林没有将任何一种政策推行到极端,使得苏联对德政策的矛盾性更加明显。一方面,苏联用掠夺战利品和分割德国领土的方式削弱德国;另一方面,又在可能的范围内争取德国民众的好感——或者说降低他们对苏联的恐惧感。

苏联红军所到之处,大量的工业设备被视作战利品,被直接拆卸运往苏联,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在路途上或目的地变成了废铜烂铁。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东德与西德相比更加处于赤贫的状态,增大了东德恢复经济发展的难度。尤其是当西方国家意识到恢复德国经济事关西方世界的稳定时,对苏联要求瓜分鲁尔区的德国财产予以拒绝,使得苏联大为不满,此次事件加深了盟国之间的不信任,间接促成了冷战的对峙。

(苏联的对德国的掠夺加大了东德恢复的难度)

随后东德、西德分别立国,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德意志民族虽然在历史上1000多年一直四分五裂,但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社会制度、价值观体系、社会道德及法律层面全面分裂,以至于所有的人都认为已经形成了两个德意志民族,加上不可战胜的苏维埃巨人,德国再次统一显得遥遥无期。

然而历史的发展永远出人意料,就如同四十年前斯大林几乎毁坏东德工业基础后来又不得不重新建设,东德也在1989年迎来了苏东剧变。

西德从1970年执行坚定的亲近政策,使得两德之间的民间往来越来越频繁,并且在东德经济发展遇到瓶颈时予以借贷和经济援助的做法,使得东德在采取政治立场时不得不考虑西德的态度,最终达成了东德思想文化战线的崩溃,引发了大面积的出逃潮,并使得东德人日渐产生对现有政治状况的不满。其实,东德的经济发展虽然比不得西边的邻居们,但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已经算是拔尖了,甚至在人均GDP方面都超过了老大哥苏联,然而日渐增长的物质生活水平让人们对东德政府的僵化体制和腐败行为的容忍程度更加难以容忍了。

(冷战的标志:柏林墙)

波兰、匈牙利等国发生了政治运动,执政党纷纷失去政权,动荡传递到东德。多年来的不满,使得东德人民爆发了1989年11月9日拆除柏林墙的人民运动,几十万东德人涌向柏林墙。因经济停滞和政治腐败而重新改选的新政府,对这一事件保持了缄默,守卫柏林墙的东德士兵默许了暴动的东德人民。

加上东德此前一系列的政治动荡,使得在波恩的西德政府的科尔总理敏锐地感觉到两德统一的契机来临了。这位刚毅木讷近乎仁的总理,审时度势,决心要推动这一历史进程。德国的统一将在和平的、民主的、跃进的,在此基础上,科尔与苏联、美国、法国、英国进行了密切的沟通。

因此,两德合并最大的推手,是两德人民共同的选择。这是最为关键的内因,除此之外,才是围绕着这个事件的利益相关方的博弈。

法国:与大国雄心难以匹配的实力

对德国统一感到最难以接受的,正是法国。对于法国而言,德国统一意味着法国在西方体系里的优势地位的结束。历史上,德国的统一带给法国人的创伤之巨,让整个法国为之神伤。“光明之城”巴黎两次被德军占领,一次被严重威胁。所以有法国作家宣称:我太爱德国了,因此我希望有两个德国。

德国的分裂为法国在西欧的优势地位,以及在欧洲和全球外交割据中的特殊地位奠定了基础。德国的重新统一,打破了欧洲力量平衡,改变了法德力量对比。统一的德国不仅将进一步确立其欧洲头号经济强国的地位,政治上也将逐渐居于欧洲的中心地位。法国原先建立在德国分裂的基础之上的、谋求充当西欧盟主的打算势将落空。

法国之所以能够在北约体系里特立独行而为美国所容忍,是因为法国在欧洲与强大的苏联的合作关系是法国地位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出于忌惮苏联的原因不得不容忍法国的态度。因此法国和苏联的合作,要比法国和德国的合作更能让法国凸显他一直念兹在兹的大国地位。所以,为了维护苏联势力范围的稳定(包括东德),法国就至少对东欧的事态保持中立。因此决定德国统一的关键变量本来就不在法国这里。

(志大才疏的法国总统密特朗)

但是法国深受德国伤害,怎么能等闲视之?因此密特朗总统就在德国统一前夕亲自访问了东德国家,还在莱比锡大学进行了演讲,其主要目的是支持当时已经摇摇欲坠的东德政府,阻止德国统一,至少达到延缓德国统一的目的。为了恐吓科尔,他曾发出这样的警告,“倘若德国先于欧洲实现统一,就是与英法苏三国联盟作对,一切将会以战争结束。”

随后密特朗支持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对德国边界的问题的谈判,明确支持他们关于德国应无保留地确认现存德波边界。一时间,西德舆论抱怨,法国的所作所为仿佛是20年代针对德国的法波同盟和小协约国又复活了。

法国这些公开表示出强烈反对两德统一的举动,西德舆论都在指责法国盟友在背后向西德捅了一刀。

法国在最终难以阻止德国统一时,以德国统一必须在“东西方对话与合作”的情况下,“民主、和平地实现”,并把德国统一问题置于欧共体一体化建设的前景中作为条件,默认德国统一。而最深刻的原因在于,法国无力在美国和苏联都不支持法国主张的情况反对德国统一,只能在这一既成事实面前为法国获取更多的好处。

(法国意图通过欧共体来驾驭德国)

对具有世界大国情怀的法国来说,法德结盟既是欧洲安全的基础,也是制衡美国霸权的关键。与其螳臂当车,不如顺水推舟,因势利导,促进欧洲的统一,将德国的统一消融在欧洲的统一之中。密特朗苦思冥想后向科尔提出了同意德国统一的先决条件 “以马克换东德”——德国同意放弃马克、实行欧洲单一货币,从而把德国经济完全融入欧洲经济,把德国变成“欧洲的德国”,避免出现“德国的欧洲”。

苏联:最后的总统

苏联在东德国内有驻军,对东德国内事务有绝对的话语权,曾经有几次德国政府过于疲软地应对国内政治问题,都是苏联驻军代为解决的。东德也一直唯苏联马首是瞻,甚至在1989年为应对苏东剧变时,东德人民军还在遵从苏联的命令出兵协助。

在1985年,苏联迎来了最后一任联共布总书记——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在世界外交史上也属于绝对的另类,他曾经宣称,他的政治哲学是,“必须把整个社会、各个社会阶层的利益,而不是某一个阶级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要承认世界范围的全人类利益高于个别一些国家的利益”。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戈尔巴乔夫把德国的统一问题看作是一个政治哲学问题而不是一个事关苏联地缘政治利益的国家战略问题。他还提出,“一个国家的安全不能建筑在其它国家的不安全上,要继续和平变革的路线,让每个国家自己决定它们的方向”。

(沽名钓誉的戈氏)

苏联在最后阶段有这样的一个“开明的”领导人,真让西方国家喜出望外。战略大师杜勒斯当年没有办法进行的和平演变的操作,如今竟然不费吹灰之力,就让西方国家的思想和政治理念在苏联和苏东大地上广为传播。因此,美国乃至于整个西方世界,都对戈氏不吝溢美之词,报纸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戈氏乃人类文明之光之类,可能戈氏这样的沽名钓誉之徒就喜欢这样的逢迎吧。英国的撒切尔、法国的密特朗,美国的布什,都与戈氏打成了一片。

戈尔巴乔夫果然就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和“保卫人类和平”这种高调而没有在两德统一的进程中有过什么主动性和实质性的行动,完全是被科尔和布什牵着鼻子走。最终戈尔巴乔夫不仅坐视德国统一,东欧势力范围崩溃,而且连他本身的权力根基也被一场政变摧毁,随后导致了二十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地震——苏联的解体。

法国和苏联曾经密谋合作,共同反对德国统一。在法国看来,德国作为华约集团的重要成员,是苏联东欧安全体系的重要环节,苏联怎么可能会弃之不顾呢?在苏联看来,法国在欧洲的盟主地位是建立在德国分裂的基础上的,法国怎么可能会对德国统一视而不见呢?

于是密特朗和戈氏两个人各怀鬼胎,都不想得罪西德,都想把对方推到反对德国统一的最前线去,为本国争取外交回旋的空间。

事实上,苏联对两德统一的态度确实是坚决反对的,这是因为统一后德国将退出华约组织,这将在苏联的安全体系变得脆弱不堪,苏联将直接面临北约的威胁。然而戈氏在所谓的西方朋友的吹捧之下,所谓人类命运的哲学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他关于地缘政治上的判断。

(西方朋友们在忽悠戈氏)

为了协调苏联的的立场,联邦德国立即展开了银弹攻势,各种塞红包、给钱,与德国民族的统一相比,西德给苏联开出的150亿美元的欧共体援助,还有向苏联提供的50亿马克政府担保的银行信贷的代价算不了什么。为了防止苏联反水,西德随后又向苏联提供120亿马克以补偿苏军在东德留驻和撤出的费用,以及30亿马克的直接财政援助。由于苏联国内的经济困难,急需西德和西方的援助,苏联最终同意了德国统一的方式、时间、速度和条件等问题应由德国人自己决定,放弃了苏联预定的一切立场,最终消除了德国统一的主要障碍。

法国总统密特朗后来就曾对戈氏表示不满,说戈氏为了德国的几个马克就将法国彻底出卖了。

当时的东德总理莫德罗为了维持自己的政权,不希望两德统一,为此他到莫斯科寻求苏联支持,希望延缓苏军从东德撤出。最终拿到了西德好处的苏联没有支持莫德罗的政府——东德政府在那一刻被国内的人民和国际上的盟友抛弃了。

美国:纽约轴心

美国从来都是西方盟国体系的基础,德国统一不可避免要考虑美国的态度。美国对德国这个反共、防共的桥头堡,一直是比较满意的,作为资本主义的试验地,西德政府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没有辜负美国的信任。

由于法国的桀骜不驯,以及英国的首鼠两端,美国在带领西方盟国的时候,经常会与其产生抵牾,在美国的内心深处,扶持德国来形成欧洲内部领导权的不明朗的态势,有利于美国在欧洲体系里的话语权的稳定。

(与德国的关系将是美国控制欧洲的关键)

因此,美国总统老布什对德国的统一态度上是乐观的,然而美国却不能不顾忌苏联的态度,因为德国统一意味着苏联安全及势力范围的大溃败。所有的西方国家都认为苏联不会同意德国统一,因为这将极大的损害苏联的战略安全利益。

因此,在美苏马耳他会晤的时候,布什安抚戈尔巴乔夫,“不能期待美国拒绝德国统一,但是华盛顿也不会因为柏林墙倒塌而游行庆祝,以表明他们是多么的高兴”。

在看清了戈尔巴乔夫沽名钓誉,色厉内荏的本质后,老布什幡然转向地加速德国的统一。

当时美苏英法四国协商解决德国统一的“外部问题”的时候,颇费周折。法国倾向于将两德排除在外,由四大国先行磋商,即“4十0”方案。一方面彰显四大战胜国对德国的特殊权利和责任,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尽量控制两个德国的统—进程。

英、法、苏三方立场一致,本可以形成统一战线对德国统一进程进行拖延,美国独持己见,一锤定音,坚持从一开始就吸收两德参加,即“4十2”方案,为两德加速统一大开绿灯。

美国看中了德国强大的经济和整合欧洲的潜力,在德国统一后,整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外交界都在兜售“纽约—东京—柏林轴心”资本主义三驾马车统治世界的设想,并且积极推行。

英国:落花有意

英国对德国统一的态度基本与法国一致,它宁愿与法国形成联盟共同压制德国的崛起,也不愿意看到中欧地区再次形成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德国。历史上,大英帝国最终落败,德国难辞其咎啊,两次世界大战,把英国打的够惨。

德国如果统一,与法国形成了法德轴心,那么传统意义上的英法联盟将会受到威胁和挑战,英国可能就此被边缘化——英国脱欧的事件,是两德统一的直接后果。这是英国难以接受的结果,尽管在二战刚结束时,是英国力主扶持德国恢复经济和发展,然而当德国真的发展起来后,英国又担心起德国会夺走英国所处的超然地位。

(铁娘子撒切尔夫人)

1989年11月9日,竖立在两德之间的柏林墙被推倒后不久,科尔与撒切尔夫人曾在巴黎会面,科尔告诉她,“谁也无法阻止人们决定自己的命运,你也没有这种能力。”

当时,撒切尔夫人情绪失控,她反驳科尔,“这只是你的看法!”

法国最初也想到了与英国联手反对德国统一,密特朗依据法、苏、英联手对付德国的传统思路,主动找到了撒切尔夫人,就之前在基辅与戈氏会谈(西德没有做公关前)时苏联的表态告给了撒切尔。这是地缘政治常识,苏联怎么可能会容忍德国统一呢?

密特朗强调,“法国和英国应当建立类似 1914年和1938年的特殊关系。”撒切尔夫人颇有同感,“如果让德国人控制局势,那么,他们就将统治东欧。其他国家应当联合起来避免这种事态的发生。”

不过,法国在欧洲的主导利益,与英国没有多大关联,甚至在战后关于欧洲建设的问题上矛盾重重,开始是英国力主扶持德国发展,如果英法联手再次反对德国就将欧洲的前景更加扑朔迷离。法国未来的外交战略,是以欧共体(欧盟的前身)为基础的,德国离心离德对法国造成的损害,要比法国联合英国能够得到的利益要高的多,因此当撒切尔夫人请密特朗共同商讨法英联合对付德国的条件时,密特朗说,他不愿意以硕果累累的欧洲建设换取空洞无物的英法联盟。

(左二德国总理科尔)

法国认为,欧共体的进一步一体化,把德国变成“欧洲的德国”是更为有效的办法。英国自此失去了法国这个盟友,在两德统一问题上,难以掀起波澜。

两德统一实际上是对二战秩序的一次修正行为,所以才有美英苏法等国的协商会议,而意大利在二战中没有成为战败国接受像德国一样分裂的命运就已经是不错了,如今在德国统一的问题上,虽然意大利也表示出担忧和愤慨,但是英法尚且做不了主的事情,哪里轮得着意大利说三道四?

至此,两德统一基本完成了国内舆论、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各项准备工作,形成了既成事实。在外部环境上,德国抓住了苏东剧变和苏联势力衰弱的有利时机,果断地在短短的半年内完成统一,在世界政坛和地缘政治领域制造了地震。

因为德国统一造成的连带反应,苏联国内对戈氏的不满逐渐形成难以压制的运动,军方旨在维护苏联统一而发动的“8.19”政变失败后,苏联解体也进入了倒计时。这场政治地震的烈度,深刻地改变了全球的势力范围,直接形成了今天的政治格局。


而知而行

首先承认美国对德意志的改造是成功的,德国人经历二次世界大战后,清楚了问题的根本性,彻底解决了德意志历史遗留问题,东方体制与西方工业化,全民反醒阉割了东方体制,也就是普鲁士君主集权化,使国家走向毁灭性根源。

准确的讲当年阿登纳总理在清除纳粹主义思想非常彻底,解决了上千年困扰着德意志的东方思维方式方法。

理性爱国全民反思,为什么德国工业化最终没有给德国带来红利,而是两次国家与民族的灾难性,使欧洲第二大面积国家,工业规模第一,军事装备制造第一,科技创新领先整个欧洲,就是这样的强大的国家。却二次为了扩张生存空间,二次想争夺霸的国家,均是以惨痛灾难性告终收场。

国家两次因为战争而被肢解,大规模的难民而无家可归,饥荒中大量儿童死亡,战争中使大多数家庭破损,青壮年在战斗中灭亡。

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几十年来,以纳粹集权主义为耻辱,以给欧洲人带来的灾难耻辱,认同感非常强烈。光讲自己凄凉,忘记了自己,正是自作自受的始作俑者。

不作死不会死,勃兰特的华沙一跪,表明德国的国破家亡,饥寒交迫,百姓家破人亡,是自己作死,对受伤害国家表明,德国人不管是领土问题,还是战争清算,战争赔款均是清楚了。德国联邦制度化,就算合并也不会追求领土的追偿?。也不会对各国索取。承认错误彻底。


随雨飘渺

早在柏林墙推倒之前,东德人就拼死往西德偷渡。可见昂纳克领导下的所谓民主德国早已失掉民心,一个体育靠兴奋剂造假骗取世界荣誉的弄虚作假,靠谎言,欺骗生存的政权离开了苏联的保护连一天都难以生存下去!

当时的西德是在科尔政府领导下,与东德完全不同的是联邦德国各行各业蒸蒸日上,一片繁荣昌盛景象。西德的政治体制来自多党议会制下的总理内阁制!总统只是礼仪性职务。而多党竞争通过民选产生领导人。政治上的血液新陈代谢使国家发展活力四射!而东德长期在马列主义政党德国统一社会(工人)党的专制独裁统制下。人民失去自由,禁止多人聚会,不准谈论政治。更严禁质询执政党。完全形成法西斯式独裁!东德人口只有整个德国人口的四分之一不到。却没有联邦德国人的自由和选举权!

二次世界大战将德国一分为二。从此德国分裂为两个世界。联邦德国从战后的废墟中崛起,在马歇尔的美元投入支持下很快复兴为欧洲強国。而所谓的民主东德在苏联庇护下形成了布尔什维克既得利益权贵小集团。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自由,民主权利被特权阶级少数人剥夺。单偷越柏林墙逃往西德有就数十万人死于同胞的枪口之下。

通过上述实例举证,我们便可得出准确判断,倒底因为什么联邦德国统一了民主德国。而不是东德统一了西德。

看一个国家的兴衰,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要看到它的实质!今天统一后的德国虽然东西部发展还不平衡,但总体上并不影响德国作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形象。默克尔总理就是东德人。但在她领导下德国的发展不能不令人钦佩!


晋A闲云野鹤

这里只是问的西方国家,而没说苏联的事儿,也没提西德自身的努力,其实各方玩家都算上才能说清楚。

这里涉及西方、东方和西德三方势力。西方,主要美国(老布什)、英国(撒切尔)、法国(密特朗)这三国以美国为首,具有决定作用;东方,苏联(戈尔巴);还有西德(科尔)。

西方国家中,美国绝对希望西德统一东德,因为这就彻底动摇了苏联在东欧的统治,甚至引发雪崩效应,荡涤苏联势力。不过最开始顾忌苏联戈尔巴这个樵夫的态度,没敢太露骨。后来发现樵夫同志犹犹豫豫,也就大张旗鼓公开支持德国统一。

法国密特朗总统完全反对东西德国统一,因为历史上法国被统一的德国揍趴下好几次,巴黎还被蹂躏了两次,所以法国内心是十分抗拒德国统一的,但是法德和解好几十年了,又不好公开说,于是密特朗各种外访,访问东德,访问苏联,又与撒切尔会谈,一再阻挠德国统一,后来见美国主导下德国必然要统一,只要举手支持,但是还是立了条件。德国统一可以,但是要建立欧洲统一货币,德国要放弃马克。也就有了后来的欧元,将德国统一的消极因素融化在了欧洲一体化之中。

英国,内心也是十分不情愿德国统一,因为英国,包括撒切尔夫人在内,依旧秉持一种均势政策,不希望任何国家在欧洲坐大,这样英国可以居外而治。为此,也希望联合法国阻碍德国统一,然而法国英国关系本来也不咋样,法国觉得和英国合作不靠谱,甚至毁了欧洲一体化大好前程,于是就没和英国合作。法国是对的,想想现在英国脱欧,当时如果与英国合作,恐怕没阻止了德国统一,还得罪了德国。

苏联,戈尔巴统治也是非常反对两德统一,但是当时苏联所谓改革失败,经济大滑坡,整个势力处于收缩状态,后来也就撤回了在的在德国驻军。最终,由于西德允诺的经济援助,戈尔巴转向支持两德统一。

西德,科尔很不容易,当时局面错综复杂,操作不当,统一就会泡汤。但是科尔“抓住了主要矛盾”,抱定美国,获得美国支持,同时以援助换的苏联不阻碍,两大强国不阻碍,你法国英国还能如何?最后还不是得跟着美国走。但是又不能公然与法英对着干,那样真的会勾起欧洲对德国两次世界大战的记忆,对他们的要求,尤其是法国的要求,也是尽量满足,将“德国威胁论”降到最低。最终,忍气吞声与巧妙周旋,同时对苏联花了大价钱后,终于换来了两德统一,怎一个值字了得。


北玄武

要知道20世纪90年代的那拨领导人,基本就是在。纳粹入侵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怎么可能坐视东西德合并而无动于衷?甚至于法国总统密特朗明确表示,希望整个欧洲联合起来干掉德国,避免纳粹的再次复兴。


但是这不是没人动手吗?只要有个人出来牵头,那么事儿就好说了,东西德国一块都没了但是没人牵这个头呀。

但是英国指望法国动手,法国指望意大利动手,意大利表示苏联应该动手。就这么个皮球来回踢,接着被踢到了,美国总统布什的脚下,然后布什表示只要两德统一之后,依旧能接受美国的驻军,那么美国就无所谓。

接着皮球又被踹给了苏联。苏联那时候是什么情况吗?那就不用多说了。苏联都快完了,我还管你德国?

然后就这么合并了。德国那个是妹子,但是即便如此,普鲁士正统,也是受到了歧视。要知道东德那块儿地方才是真正的普鲁士,东德那块儿地方才是霍亨佐伦家族的龙兴之地,

而不是巴伐利亚。

现在,东德,就是被歧视,甚至于东德的老兵们,在他们的生活条件都比不上被西德接纳的难民,所以东西德之间依旧是矛盾非常的尖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