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你开始感觉,人和人的差距很难追赶上?

我发现人和人的差距,往往是来自某些时刻自己的一些真实的感受,将一些让我的感悟时刻吧。

01

贫富的差距,让很多人产生无力感。

最近看到张月平老师画的漫画《三毛流浪记》回想起小时候看到里面有一页,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讲的是又穷又瘦的三毛,被他的师傅当做球玩耍,但是身边有钱人家的小孩,穿的漂漂亮亮的,吃得饱饱的在围观。

有调查研究的数据表明,能帮一个人提升社会阶层的出了社会资本,就是教育。

你在教育这件事情上去做一些投入,虽然不一定能能够让你实现大富大贵,但是实现能够独立自主,自己养活自己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

怕的是你不重视教育,还认同“读书无用”;

社会学著作《学做工》表达了一个观点,真正让人觉得可怕和难以逾越的是代际传承的思维方式。

那些工人家的小孩,很早就会养成学习无用的观点,他们会打架,酗酒,辍学闹事。

由于没哟额外的技能去提升自己个人附加值,最后她们只好像他们的父辈一样,走向工厂,走向流水线,成为整个工厂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

02

收入限制了不少人的想象力

讲两个真实的关于外卖小哥的故事吧有一天我从外地回珠海打了个滴滴快车来接我的滴滴司机居然穿着是美团外卖的衣服,当时我还在想什么情况?

跟司机聊了下才知道,由于他在赴京的老小区里买了套房,为了还贷白天送外卖,晚上开滴滴,再微小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梦想,这点还是让人挺感动的。

我的一个朋友是旅行社的老板,他给我讲了一个关于90后员工的故事,这个员工家境不是太好,所以在这个行业干了不到一年就走了,他的离职原因是在于,旅行社拿的工资可能也就三千多,要积累几十年的企业客户资源,才有可能达到管理层的收入几万每月或者更多。

短期的财务压力,就让他做出了选择,放弃了一个可以积累的行业和岗位。

毕竟去送个外卖,用她的原话说,我不用动脑子一个月也可以赚个五六千。

但是相对而言,作为外卖小哥他是不会有太多的行业积累,日后上升的空间几乎为零。

这两个故事,第一个让我看到的是梦想,和为了实现梦想所付出的努力,第二个故事让我看到的是贫穷,限制了一个人关于职业发展的想象力,让他做出了一些看起来短期赚得更多,但可能会影响长远发展的选择。

03

教育,进一步强化了代际差距。

我有朋友做高端的少儿教育,每个人收两万块钱。针对的主要是银行高管,企业主,大学教授的女儿,帮助他们去认识互联网,帮助他们去认识自己的兴趣。

他会发现这些十岁左右的小孩,就早早的明确了自己的未来的职业志向,他们会比其他人更早的开始自己的职业积累,也更容易达到一个更高的专业水平。

想一想我自己,我18岁的时候都没有想清楚自己要干嘛……

之前北京有一个调查,是说很多中产阶级家庭,对于一个小孩的课余的投入在30万左右。不仅会让他们学习一些体育运动、音乐和艺术,还会让他们学习很多贵族运动方便以后的社交,比如说马术和冰球。

还有个朋友跟我讲他的表姐早早的让他的女儿在大学毕业之后,就去韩国做了个全面的整容,颜值全面提升了一个档次,现在钓了一个地产土豪家的贵公子,你会发现这些人对自己还挺狠的...

有钱人对于下一代的投入,可能远远超出你的想象,这种投入实际上又强化了阶层差距。

04

在个人成长的这件事情上,也有很多不可理喻的人

一方面你会发现有一些很有颜值,很有家世背景的人,却还很努力。

另外一方面呢,很多资质平庸的人在工作十年之后,还把所就读的大学是重点大学作为自己现在的卖点,你说他这最近10年都干了些啥。

包括说你在互联网上有很多这样的伸手党,他觉得你知道的比我多,那你就应该帮我。

与之相对应的是,你会发现另外一些人,可能一年已经挣个一两百万了,每年至少还拿10万出来学习那些你不懂的东西。

我就问过一位70朋友,你已经是企业的中层,为什么还要花这么多时间和金钱出来学习?

他跟我讲的是“人到中年,如果不学习就会被淘汰。”

试问一下现在的8090后,十个里面有没有一个人有这样的危机感呢?

最近我接触了一位创业30年的香港籍企业家,他还在不停的去了解新媒体和互联网的最新玩法。

我觉得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不是银行存折上的数字多几个零或者少几个零。

而是别人年薪百万,还在积极拥抱变化。而你年入不到10万还在沾沾自喜,以为高枕无忧。

请转发,谢谢。

喜欢的,加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