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又一部高分神作,戳痛了中国亿万家庭的心窝

“绝对不能让我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大多数的妈妈在怀宝宝的时候心里都会这么碎碎念。尤其是我国二胎政策开放以来,中国每年大约有1000多万的新生儿面世,在社会育儿条件逐渐完善的今天,全天下的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于是,竞争从胎教就开始了。

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于是从幼儿园开始,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持续打响。全国各地的优秀名校附近,陆续出现天价学位房,但无论再贵,都会有人掏钱买,总之要不遗余力抢到名校的学位。

这种教育之殇,存在于我国社会的每个角落,但鲜少有人敢触及,连电影,都没有人敢拍。反倒是走入我们视线的外国电影,不断地用敏感的题材来揭示腐败的教育制度。

印度又一部高分神作,戳痛了中国亿万家庭的心窝

今天推荐给大家这部影片《起跑线》就是大胆的拍出了我们不敢拍的东西。

豆瓣评论8.1

印度又一部高分神作,戳痛了中国亿万家庭的心窝

《起跑线》主要讲述一对中产阶级的印度夫妇,想让自己的孩子去高等私立学校读书,花重金搬进学区房、假装上流人士、贿赂,最后不得不装穷人来获得学校每年给穷人孩子的名额。印度的教育体制竟与我国的这么神似,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能读一间名校而各出奇谋。

印度又一部高分神作,戳痛了中国亿万家庭的心窝

影片的叙事角度,也一度以母亲的教育理念作为最高学术任务,但最终归根结底,“入学形式”物化成了父母替孩子“顺利报名”的死循环。

印度又一部高分神作,戳痛了中国亿万家庭的心窝

《起跑线》用喜剧的方式包装,但内里都是“深深的话要浅浅的讲”,很多人看到了影片中的教育认知,并以此当作影片的核心重点。《起跑线》用幽默讽刺的叙述手法,完成了一部具有荒诞戏剧效果的高级喜剧。

印度又一部高分神作,戳痛了中国亿万家庭的心窝

教育问题固然重要,但我觉得高级的喜剧,通常讲的是优秀的人性。而这种优秀的人性,只能躲藏在喜剧片里暗自发酵,很难得,那就是“善良”。

印度又一部高分神作,戳痛了中国亿万家庭的心窝

为了得到“贫困生入学资格”,一家人搬到贫民区,对外还要坚称是出国度假,那些上流社会告诉他们出国游玩的要义在于,社交网络上Po照片,于是习惯于奴役自己的父母,举家制造假象。

印度又一部高分神作,戳痛了中国亿万家庭的心窝

而片中名校,事实上,它是把教育当生意做,才会造成学校根据父母阶层,挑选学生的局面,造成富人抢了穷人的受教育权利。

幸好这对父母终于明白孩子能不能成材并不在于是否能读上名校,而在于有没有选对教育方式和成长氛围。当最后妻子一人起立为丈夫的批判演说鼓掌时,依然死寂的会场让电影在自我嘲讽中再一次升华。

印度又一部高分神作,戳痛了中国亿万家庭的心窝

探讨了印度的教育问题,却再次切中了中国观众的“起跑线”之痛。该片用一种印度电影格外擅长的戏剧化演绎去触碰最坚硬的社会现实,夸张手法没有削弱它的真实感。

影片的前半段竭尽浮夸搞笑之能事,与拉吉夫妇打入贫民窟内部的生活形成强烈反差,也让后半段的故事更有人情温度。

印度又一部高分神作,戳痛了中国亿万家庭的心窝

好的教育能让孩子取得优势,爬上更高的阶级,这和中国人理念中的“起跑线”,可以说是不谋而合。与拉吉夫妇对孩子的升学不断牺牲,却并未注意到父母与小孩的互动关系,对女儿皮雅身上的性格特征的塑造几乎为零,着实有些遗憾。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没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