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轉「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不只要合理增負|新京報快評

扭转“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不只要合理增负|新京报快评

扭转“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不只要合理增负|新京报快评

南京農業大學畢業生。 圖/新華社

文 | 梁鑫

“本科不牢,地動山搖”“有人說,現在是‘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這種現象應該扭轉。對大學生,要合理“增負”……6月21日,教育部在四川召開了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這是改革開放40年以來教育部首次召開的專門研究部署本科教育的會議,本科教育問題成了焦點議題。

針對“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現象,陳寶生部長開出了“藥方”:要提升大學生的學業挑戰度,合理增加本科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擴大課程的可選擇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專業志趣,真正把“水課”變成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度的“金課”。

陳寶生說“本科不牢,地動山搖”,表明教育主管部門非但意識到了目前本科教育中存在的諸多問題,而且清醒地認識到其潛在後果和影響。這很有必要:只有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才能解決問題。

扭转“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不只要合理增负|新京报快评

武漢大學畢業典禮。圖/新華社

揆諸當下,本科教育中的問題,其實是個系統性的問題:既有校園主體的原因,也是管理者的原因,至少涉及教育管理部門、教師、學校、學生等幾個方面。

本科教育是承續基礎教育的,本科生也都是通過高考進入大學的。可現在的基礎教育存在著“一切為了高(中)考”的導向,不少高中老師也會跟學生說,“現在辛苦點兒,到了大學就輕鬆了”,所以很多學生潛意識中就認為,大學就是學習的放鬆時段或者說“高壓學習階段的終結”,學習就是為了不再“辛苦”。在學習的目的導向模糊的情況下,他們顯然不會把精力投入到學習上。

所以,要讓本科生愛學習,首先得解決“為何學習”的問題,讓他們明白讀書學習是其第一任務。有了這個基礎,才能談提升學業挑戰度和高校的課程設計問題。

扭转“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不只要合理增负|新京报快评

南京大學畢業典禮。圖/新華社

而高校課程設計要多些“金課”,也得提升吸引力。這得從兩點著手:一是有趣,一是有用。若無趣或無用,課程也就無法變成有黏的“知識磁場”,學生即便不翹課,到了課堂也是“低頭玩手機,抬頭眼迷離,聽堂不認真,作業不走心”,只會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這也給把控著本科教育第一道防線的教師,提出了要求。遺憾的是,這些年來,雖然教育部一直在要求教授要為本科生上課,但因為涉及職稱評審和科研評價等切身利益,很多教師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在科研上,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論文發表上。尤其是那些大牌教授,更願意承擔科研項目,而非把教書作為最主要的工作。非但如此,有些教師,理念落後,內容陳舊,把課程上成“水課”;有些老師,做老好人,輕鬆讓學生過關拿高分。

教師和學生是學校的主體,如果缺乏很好的政策引導,難免導致他們的行為發生偏差。鑑於此,高校職稱晉升體系、教學激勵機制、科研經費管理制度等機制層面,也該與提升本科教育質量的訴求共振。在這方面,高校和管理部門顯然該多創造條件,既改造課程,走進理論前沿和實際,拓展授課內容的深度;也想方設法讓提升給本科生上課的教師的物質獎勵和職業榮譽感,讓那些不願意或不好好為本科生上課的教師在職稱評定和晉升、科研項目獲得等方面受到影響。

這也包括,改變和調整現有的對師生兩方的評價機制,發揮評價機制的指揮棒作用,讓學生和教師都感受到壓力。具體而言,就是通過壓力傳導倒逼教師嚴把出口關,不讓學生靠考前突擊背書就能獲取高分,改變本科生可以“輕鬆畢業”的現狀,讓他們意識到,不好好學習不那麼容易畢業。

但提升本科教育並非一個孤立課題,很多本科生的懈怠也跟中學學習強度的“掏空”與刺激“厭學”有關。所以,要改變的不只是大學的嚴進寬出,還有中學的學習負荷過重的問題。

教育部官方的信息顯示,2016年,我國本科在校生2695.84萬人。這是個規模龐大的群體,他們的素質和能力既影響著他們一生的發展,也影響著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與創新創造水平。所以,正視本科教育中的問題,並將改進提上日程,的確尤為重要——哪怕真正解決並不容易,遠不只是合理增負那麼簡單。

□梁鑫(教育工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