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最老的公园之一,第六公园,也曾叫做大花沟

大花沟

大花沟这个名字大概得是50后才有印象吧,对于60后和70后来说,这里叫第六公园,而对80后以后的年轻人,这里叫老舍公园。对,没错,大花沟就是现在的老舍公园,或者说是安徽路。

大花沟,真的是一条沟,有图为证。

青岛最老的公园之一,第六公园,也曾叫做大花沟

照片里我们还是能够清晰的看出,路西侧一些建筑的影子的,比如嘉木美术馆。大花沟之前应当相当于一条泄洪渠,本来是从北侧观海山上流下的雨水自然冲刷而成,但是在德占时期,这里就被建成了公园。原本公园是沿着沟两侧栽种了许多的树木,其中灌木类的以蔷薇居多,每到花开,沟沿被花覆盖,所以就得了这样的名字。

说到青岛,很多人都熟知这是一座不怕水淹的城市,很多人都感叹青岛的地下排水系统,大花沟就兼具了雨季的泄洪和平时休闲公园的功能。而那里面可以跑吉普车的地下排水系统,在大花沟的正前方就有一个出口。

青岛最老的公园之一,第六公园,也曾叫做大花沟

青岛最老的公园之一,第六公园,也曾叫做大花沟

细心的你是不是发现了,从这排水系统里面直拍的照片居然恰好看到栈桥回澜阁!没错,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证明了排水系统和大花沟是直线相连的。德国人在进行前海一线规划时是很讲究对景的。中山路、浙江路、安徽路都是正对着回澜阁的,形成了道路与回澜阁的对景,江苏路的对景则是小青岛。

严格讲,大花沟只是安徽路的一部分,也就是现在老舍公园这一段,所以安徽路南段阿甘就不多说了,我们就只说这老舍公园。这个公园先后有过三个名字,大花沟、第六公园和老舍公园。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故事,太老的阿甘只是听说,不过最近的四十年确实亲历,这三段历史给这里留下了很多有意思的印记,而且似乎一直有传承。

青岛最老的公园之一,第六公园,也曾叫做大花沟

据说,解放前这里曾经是个黑市,主要交易美元买卖,入夜这里是站街妓女们拉客的地方。你看,有传承吧。退回去几年,如果夜晚走在老舍公园东侧的时候,单身男士是要注意的;如果开车更得小心,因为偶尔会有艳丽的女郎跳出来拦车。

另一种传承就是黑市了。从80年代开始,这里就先后存在过三个自发市场。第一个是邮票市场。主要集中在南头,偶尔也有钱币交易在这里进行。阿甘的中学阶段几乎是每个周末都会光顾这个市场的,因为那时候爱好集邮,所以堂邑路邮电局的门廊,台东邮电局的门洞和第六公园是经常光顾的地方。第六公园是条件最好的,至少不用挤挤搡搡。后来有了文化市场,这里就慢慢被冷落了,不过阿甘还是喜欢以前第六公园的感觉,因为这里更多的是真的集邮爱好者,交换和买卖都在这里进行,还可以交到很多的朋友,但是去了昌乐路以后就真的成了一个集市了。

青岛最老的公园之一,第六公园,也曾叫做大花沟

青岛最老的公园之一,第六公园,也曾叫做大花沟

第六公园还曾经承担起两种集市的职责。一种是换房大集。这在现在的年轻人看来都不可理解,也是那个房产还不能自由转让的年代所特有的现象吧。所以说,还是个黑市。换房大集今天虽然远去了,不过在安徽路上还是留下了些许印记,如今 公园东侧房产中介特别多,就是那会遗留下来的吧。另外一种大集比较合法,而且还受到政府的支持鼓励媒体的争相报道,就是相亲大集了。

青岛最老的公园之一,第六公园,也曾叫做大花沟

青岛最老的公园之一,第六公园,也曾叫做大花沟

安徽路16号就曾是一对名医伉俪的家。李召华、石雪筠,一位是胸科专家,一位是儿科专家。如今,这座小红楼已经变身成了岛城最著名的美术馆,嘉木美术馆。这几年去安徽路最多的就是去嘉木了,这里已经成了青岛必游的文化景点。因为和嘉木的创建人修方舟老师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所以阿甘也有幸从建馆之初就成为嘉木的义工。

青岛最老的公园之一,第六公园,也曾叫做大花沟

当然,安徽路的南端还有着邮电博物馆,良友书坊等,所以今天的大花沟,已经成了青岛的一条文化街了,老街里的文化在这里被挖掘,也被沉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