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福寧城隍廟」,閩東第一廟

福建省霞浦“福寧城隍廟”,位於寧德市霞浦縣松城街道府前路361號。

霞浦“福寧城隍廟”,閩東第一廟

至於城隍廟全國各縣城大多都建有城隍廟,而霞浦建有福寧府城廟,霞浦縣城隍廟,浙江義烏城隍廟及大京千戶所城隍廟,其城隍文化在閩東乃至福建來說,可謂一奇。因此,霞浦“福寧城隍廟”被稱為“閩東第一廟”。

霞浦“福寧城隍廟”,閩東第一廟

縱觀該廟史及《霞浦縣誌》有關史料記載,便知該城隍廟最早應建於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時稱“長溪縣城隍廟”,位於城東。元朝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長溪縣改為福寧州直轄區,長溪縣城隍廟也就成了福寧州的城隆廟,但是這時的州廟實際上還是縣廟,廟中僅供一位城隍。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福寧州降為福寧縣,縣城隍受封為“監司民城隍顯佑伯”。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革封號復舊稱為“福寧州城隍之神”。

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知州謝廷舉在州城隍廟兩廡增設宇德,福安二縣城隍,本地城隍廟才升格為真正州廟,下轄兩縣城隍廟。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福寧州改為福寧府,新增霞浦,壽寧兩縣。因此,州城隍廟增宇兩廡又增祀霞浦,壽寧兩縣城隍,併成為福寧府城廟。乾隆十年(公元1739年)又新設福鼎縣,同樣本府城隍廟中又多了一位福鼎縣城隍。

霞浦“福寧城隍廟”,閩東第一廟

據民國版《霞浦縣誌·建築志》記載:“府城隍廟,在治東。宋元祐二年建。明洪武三年福寧縣郭徵一修。成化十六年州判黃晟一修。嘉靖乙已州守黃良材一修。進士林炫有記,詳《祠記志》。民國四年重修”。從上述縣誌記載中,廟宇曾幾度興廢,時至1995年重建。1999年被縣人民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仍稱“福寧府城廟”。 

霞浦“福寧城隍廟”,閩東第一廟

福寧城隍廟歷史悠久,雖歷經重修,但也不無坎坷的遭遇,民國初期經常被國民黨軍隊,作為駐兵營房之用,抗日戰爭時期,一度作為縣國民兵團團部辦公的場所,後又被縣司法處(法院)佔用。解放初期暫為縣公安局使用,其後長期被借用作為解放軍的營房。

霞浦“福寧城隍廟”,閩東第一廟

1990年部分熱心公共事業的萬賢村老人,為恢復城隍文化景觀,同時作為老人活動場所,自發成立福寧城隍廟籌建組,推舉理事五十一人,辛苦經營,籌集資金百萬餘元,按照原有的廟貌,進行重建,在群眾及有關部門的贊助和支持下,一座坐北朝南,建築面積約400平方米,高14·60米,重簷歇山頂式,鋼混木結構,宏偉金碧輝煌的福寧府城隍廟,終於在1995年,正式落成。

霞浦“福寧城隍廟”,閩東第一廟

目前廟內尚存廟正門石墩、石鼓各一對,殘碑一塊、石槽一口,同治壬申年福寧中營二百斤練功石一塊,及歷代城隍廟部分殘留石構件。其中最重要文物是明嘉靖二十四年《太守黃公重建城隍廟記》碑。府縣誌記作神誕正月望日。而現在民間多以正月十三日為神誕舉行各種民俗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