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天地」汪鑫玲丨端午节来了,我闻到粽香了

「文化天地」汪鑫玲丨端午节来了,我闻到粽香了

「文化天地」汪鑫玲丨端午节来了,我闻到粽香了

南方主汛期在5、6月份就开始登场了,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似乎对天气也特别的敏感,潮湿、闷热,挥之不去的烦躁,浑身不自在,这不倾盆大雨又从天而降了。周末的午饭有点迟,饭后并倚靠阳台阑干,望着窗外密匝的雨线,显得有点无奈:唉,雨天宅家的感觉真不好受。

“好香,是粽子的香味!”一种熟悉的味道从窗外飘来,我不禁朝他父女俩说道,丈夫总是对我的嗅觉感到不可思议。正如十年前刚搬到这儿住时,每年4月我总能透过纱窗闻到几百米之外的茶厂里飘来的“红茶香”,也因此被丈夫冠以“茶痴”之说。但今天的粽香味,确是实在地飘来了,指不定是二楼或四楼的大妈、大姐在煮粽子了。住在楼房高层有高的好处,低层住户家的饭香、菜香、肉香总会在某个时候随着空气的氤氲升腾飘至我家,给予我嗅觉上的刺激。

「文化天地」汪鑫玲丨端午节来了,我闻到粽香了

猛然间翻开日历,端午节就在眼前,眼下脑海里翻滚的都是女儿中考的时间,似乎将传统端午节抛于脑后了。感谢窗外飘来的粽香!

“妈,我们家什么时候裹粽?隔壁大毛小毛家妈妈今天都浸箬皮(箬叶)了!”小时候每年端午节前夕,我总是在妈面前唠唠叨叨,没完没了地吵着妈妈包粽子。母亲那时年轻力壮,但和父亲一起靠做农活养着一家人还是很吃力的,她与父亲总是不分晴天下雨的一天在地里山间忙个不停。尽管这样,传统节日来临前,她也会挤出时间为我们准备好粽子、中秋粿、年糕、冻米糖、苞芦松之类,只是这些节日的“礼品”来得总要比别人家慢半拍。

“妈,你还不裹粽子,大毛家都吃上粽子了!”端午节的头一天下午,当母亲背着一大麻布袋夏茶回到家里时,我又心急火燎地叫嚷嚷了。母亲解下斜挎在肩上的麻布袋,摘上头上的手巾( 毛巾)擦了擦汗,一边用长杆称称着茶草,一边对我说,“妈今天下午不是提前回来了么,卖好茶叶,我就回来煮箬皮(箬叶),吃过晚饭,我们就包粽子吃”。有了妈的这句话,我像吃了定心丸,屁颠屁颠跟在她身后去我们村大大的茶叶初制厂卖茶草了。

「文化天地」汪鑫玲丨端午节来了,我闻到粽香了

妈不知因为采摘的茶草大还是茶叶看相不好,价格比别人家略低点,回来路上,她不时地埋怨着“看茶人”(评茶叶质量的人),心情似乎有点沮丧,而不谙世事的我却依旧跟在她身后兴高采烈的,满脑子都是糯糯的粽子。

一到家,妈将袋子往钩上一挂,就钻到厨房开始生火煮箬皮(箬叶)了。煮软后捞起,冷却了再清洗,那时我也会做点家务活了,同姐姐一道将大搪瓷盆装着的箬叶端到我们村的“大河”里进行洗涤。我和姐姐硬是在河埠的长条石上足足蹲上一个小时,一张一张小心翼翼地刷着、抹着,生怕把箬叶弄破,因为妈叮嘱过:撕破的箬叶包不住米粒的。

在我们洗箬叶的同时,妈已将糯米洗净,拌了香油(菜籽油)和盐,同样也是置于大搪瓷盆内。同时妈还准备了腊肉丁和红赤豆,用作粽子的馅料。一切就绪就等着晚饭后包粽子了!。

幸福的时刻莫过于一家人围着八仙桌,在低瓦数的白炽灯下包粽子了,两只大搪瓷盆,一盆箬叶,一盆糯米;两个蓝边碗,一碗腊肉丁,一碗红赤豆。包粽子全靠母亲一个人唱主角,我和姐姐只是一边递着箬叶,一边将包好的粽子码在竹篮里。爸则一边小板凳坐着抽着“平头烟”,像是在看着我们又像是在打瞌睡,因为他着实很累了,他还要为迫在眉捷的莳田活儿思忖着。

粽子包好了,妈又开始生火了,她这次是把那口平常很少用的大锅烧着,然后把整篮的粽子往大铁锅里倒,满满一锅,够多的了,妈说过两天家里要请人莳田,多包了两斤米,到时可以当“中饭”(午饭)送到田里。粽子下锅后,妈开始催我们睡觉了,她说粽子要煮上两三个小时的,不煮烂就不软不糯的。这话我们是相信的,因为每年的端午节粽子都是这样煮的,再馋也要等到端午节的当天早晨才能吃到粽子。

端午节到了,是粽子的香味把我们从梦中唤醒的。起床后,才发现方格窗上,大门、耳门上早已被母亲插满了艾叶。除了粽子,母亲还把平常不舍得吃积攒起来的鸡蛋狠狠地煮上一盆,在不知道什么叫“生活要有仪式感”的那时,逢年过节父亲总会早早起床烧好茶水,往八仙桌上摆上糕点、糖果、鸡蛋之类。整盆的粽子、鸡蛋,还有新鲜的面姜,我们贪婪地吃着,那一刻我们饱尝的不仅仅是食物的美,更多地是咀嚼着生活的幸福!

许是性格使然,我对传统节日有着分外的厚爱,每年端午节前夕,我总会专门起早去上菜市场买上几束新鲜的艾叶,将之放置几个窗户的阳台及插在门的把手处。粽子,母亲总会想尽一切办法从乡下搭来。

端午节马上就要来了,家里菜地里的艾叶一定会随着这潮湿闷热的空气“蹭蹭”地往上蹿了,在这雨天,母亲一定又会去翻弄去年夏天采摘的存放了大半年的箬叶,糯米想必母亲一定是早早备足了的,而且是圆粒饱满的那种。

粽香又阵阵扑鼻而来,到底是想吃粽子了,掀起鼻翼猛吸一口,啊,真香!

加入我们

「文化天地」汪鑫玲丨端午节来了,我闻到粽香了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