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中,日本爲什麼不使用繳獲到的中國武器?

自食其果

由於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致使我國經濟、科學技術、軍事、國防力量等都遠落後於西方各國及明治維新後的日本。抗戰時期我軍武器裝備落後,品種、數量、殺傷力參差不齊,這對於軍事化管理,武器標配的日軍來說,根本是用不上、看不上、水平次;繳獲的國軍、軍閥的武器及資源能裝備軍隊的,日軍是物盡其用了的。



1931年日軍發動了“九一八事變”,開始了侵華戰爭,1932年2月,東北淪陷。


張作霖時期的東北,大量興建軍工廠,大力扶持軍工工廠的發展,軍火生產的規模和能力是當時亞洲最強。最有名的東北瀋陽兵工廠,耗資達五億元,是亞洲最大的兵工廠,有些設備和技術連日本人都為之側目。

日軍佔領東北後,也佔領了東北的各兵工廠。繳獲了步槍約15萬支、子彈約300萬發、迫擊炮約600門、重炮約300門,彈藥50萬發,還有火藥,化學航空炸彈、大型毒氣彈、保貞式戰鬥機、法國進口的摺疊式衝鋒舟及各先進的生產設備。

生產炮彈的機床。

大炮生產線。



摺疊式衝鋒舟。

保貞式戰鬥機,後用於錦州戰中對付東北軍。

隨著日本侵華戰爭的範圍的擴大,對武器的需求越來越多,日本本土的資源和人力已經跟不上需求,後面武器基本在我國的東北兵工廠生產,日本派遣技術人員,利用東北兵工廠的設備和原有的武器,或改裝或重新生產製造,配給侵華日軍和偽軍。

張作霖發展的兵工廠沒有造福國人,卻便宜了小鬼子了。


京城雨霧

由於中國的落後以及準備不足,抗日戰爭前期就一直處於落後地位。經常被日本人攆著屁股跑,有時候連吃飯的傢伙都被搶了,但是很少見到日本人會用。

▲小米加步槍

主要是中國的武器也太落後了,一直都是小米加步槍,日本人根本不屑的用。再者就是參差不齊,日本很難統一軍事化管理。而且搶的都是小部分,很多時候彈藥不匹配,充其量就是個鐵棍。

但是如果說日本搶過中國武器不使用,那你把張學良放在哪裡?

張作霖坐鎮東北期間,雖然號稱是東北王。但是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在全國都是遙遙領先。然而張作霖剛死,張學良接手東北,宣佈改旗易幟。都說虎父無犬子,沒想到出了個張學良,丟盡了張作霖的臉。

▲少帥

張作霖在世期間,建立了中國最大的兵工廠——瀋陽兵工廠。其一天時間生產量就可以裝備一個營,一年時間的產量可以裝備10萬人。像兵工廠這種硬件設施,張學良逃跑時候是根本帶不走的。日本人佔領東三省之後,現成的東西肯定拿來用。

瀋陽兵工廠在當時的生產能力,在整個亞洲都是排得上號的。主要生產六五、七九式步槍,16式迫擊炮。伯格曼衝鋒槍、馬克沁重機槍、勃朗寧重機槍、仿日本三八式重機槍。主要生產80、150mm的迫擊炮,月製造80門迫擊炮、4萬發炮彈

榴彈炮:21倍口徑100毫米輕型榴彈炮、輕便榴彈炮、38式150毫米榴彈炮;野戰炮:遼14年式37毫米平射炮、M1903 75毫米29倍徑野戰炮,M1905 75毫米30倍徑野戰炮,M1908 75毫米30倍徑野戰炮。


▲被日本佔領的東北

▲被日本佔領的東北

▲瀋陽兵工廠



除此之外東北還有相當數量的坦克,曾經蔣介石作戰時,就派出幾十輛坦克壓陣。但是靠中國當時的技術情況,瀋陽兵工廠並不能製造坦克。但是從日本接手後,坦克就被源源不斷的製造出來

東北兵工廠甚至擁有製造飛機的能力,全盛時期東北擁有300架飛機,五個航空隊。主要包括購買以及贈送,還有少部分的繳獲。當時在東北的飛機類型包括了遼F1式戰鬥機、遼FHl式輕型轟炸機、遼H1式”中型轟炸機。

但是這麼多重要的飛機物資,張學良遵從蔣介石不抵抗政策。要求空軍官兵不得擅自動用,一百多名日軍沒有受到任何阻攔,就衝進了爾塔機場,控制了東北軍的262架飛機,其中還包括40架剛剛從捷克斯洛伐克買來的新飛機。苦心經營了十年的空軍就被日本接手。

▲配圖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張學良逃跑之前,不僅把很多武器扔了下來,甚至誰連兵工廠都完好的送給了日本。這麼大的便宜送上門來,日本人怎麼可能不用?

之前說型號不匹配,那就全部重新造!之前說製造能力不夠,那從日本找來技術人員,重新研發。所以張學良不抵抗而放棄東北,不僅是沒了東北三省,還沒有了這麼多的武器裝備。

這完全是賣國!人家沒地方站穩腳跟,他把東北給了人家!人家沒有地方造武器,他不僅個人家武器,還建造兵工廠! 上面都是抗戰前期,日本佔領中國的武器裝備。

等真正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時,由於日本準備比較充足,前期還沒有出現武器短缺的情況。等到戰爭打到快結尾時,日本真的是快要耗不起了。 1941年就開始在國內徵收金屬, 可見新能源開始出現短缺。

▲日本人肩頭所抗為中國仿造機槍

從1937年到1943年經濟支出來看,日本陸軍裝備佔據所有軍費支出的80%多的高比例,一直到1943年才出現轉折。由原來陸軍裝備為主,轉到把重心放在生產飛機、海艦、陸地運輸艦等裝備上。

乾脆到後來,日本本土只負責提供兵源,武器裝備自己想辦法。也是在這一年,日本開始大規模使用中國造。後來在1944年發生的豫湘桂會戰,中日雙方使用的炮彈幾乎都一樣。

我們原先一直所說的,沒有槍支彈藥日本人給我們造。現在卻反了過來,日本開始從我們手裡面搶東西。但是好在我們全國上下齊心,才將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


史之策


手機用戶糖畫糖

有網友問:抗日戰爭中,日本為什麼不使用繳獲到的中國武器?其實,這是一個不正確的說法,日軍在抗戰當中,使用了大量繳獲的我國武器。不是不使用,而是使用數量非常大。

日本海軍在廢除限制海軍軍備條約後無條約約束的1936年制定其軍備擴充計劃,要求在1937年開始的5年內造艦27萬噸或者在1939年開始的6年內造艦29萬噸,以執行其主要戰艦相當於美國的70%的軍備擴充計劃。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一年,日本動員兵力接近日俄戰爭動員兵力的3倍。軍需動員在日本首次實施,生產軍用物資不侷限於陸、海軍所屬兵工廠,就是民間工廠也晝夜加班突擊1941年9月,日本金屬回收令施行。日本國家總動員法有關條款均已付諸實施。動員全體國民,將一絲一忽都用於增強作戰能力和國力。

1937年到1945年嗎,日本陸軍預算,合計914.5億日元,其中裝備物資費佔82.6%,飛機和地面武器費各佔25%。但是,是以航空兵器優先、地面裝備確保,爾後則航空兵器絕對優先、地面裝備大部放棄,一直到戰敗。

也就是說從1943年以後,日本已經基本放棄生產陸軍大炮和大幅度減少了陸軍武器的生產,陸海軍的飛機,海軍的軍艦,陸軍的運輸船,才是全部的生產重點。而且要求在中國的日軍,自給自足,日本本土只提供兵員,裝備自己想辦法解決。

日軍正是從1943年開始大量裝備繳獲的我國武器,主要是配備新成立的30多個獨立旅團,獨立混成旅團,還有幾個治安師團開始換裝我國武器。主要就是使用81-82毫米迫擊炮換掉應該配備的92式步兵炮。

使用捷克式機槍替換,應該配備的96,99和11年式機槍。使用繳獲的我國山炮,代替日本造山炮。使用中正式步槍代替日本38式步槍。日本挑選了畢竟好的,40萬支步槍,1966門迫擊炮,1427門山野炮,高射炮和4425挺重機槍,13526挺輕機槍配備給這些日軍。

在1944年豫湘桂會戰這種情況,尤其嚴重,交戰雙方使用的武器彈藥都是一樣的。比如在日軍第13師團奪取貴州金江以後,從這裡的武器庫得到了12門山野炮,60門飛機用機關炮,85挺重機槍,1500支步槍和大量彈藥,日軍第13師團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補給,就是在金江通過這些武器彈藥補充了自己。

並且,還穿上了從軍需庫拿出來的棉衣和軍裝,日本出版的戰史廣西會戰都說,到了豫湘桂會戰後期,日軍除了軍帽還是日本式的,從棉衣軍裝到武器,已經完全中國化。


深度軍事

抗戰中,由於中日兩軍裝備體制存在巨大差異,日本的裝備體制較為統一,中國軍隊則使用多個國家制造的不同武器,導致日軍在繳獲中國軍隊武器後,大部分是無法使用的,只能裝備給偽軍使用,但不少武器也因為性能優異等,日軍是採取拿來主義的。

早在1932年淞滬事變中,日軍在巷戰中見識到了中國軍隊手裡的駁殼槍和花機關的厲害,日軍當時缺乏類似武器,巷戰中面臨嚴重的火力不足,因此在繳獲後,當即投入作戰,但戰後這些武器迅速被放棄,日軍極為強調武器裝備的統一化。

到了全面抗戰爆發,日軍對於中國軍隊的大部分武器是不屑一顧的,以步槍來說,中國軍隊使用的主要是7.92毫米口徑步槍,分國產和進口型號,類型複雜,日軍為了減輕後勤供應壓力,基本是不使用的,但在戰場上,如果繳獲到中國軍隊的捷克式輕機槍的馬克辛機槍,尤其是進口武器,一般都會就地使用,這些進口武器性能和可靠性俱佳,相比之下,由於製作工藝的差距,國產仿製品則在性能和可靠性上都有所降低。

到了抗戰末期,由於美軍對日本交通線的封鎖,不光中國和南洋的大批物資難以送回日本本土,日本生產的武器彈藥,也很難送到海外,加上優先保障南洋等地區日軍供應,在中國大陸作戰的日軍,開始使用中國武器,不僅將原先裝備給偽軍的武器裝備收回,甚至將部分送回日本國內,裝備給新編部隊使用,即便如此,依然面臨武器裝備不足的問題。

到了豫湘桂戰役的時候,日軍一線部隊幾乎已經清一色國械化,這裡指的是輕武器,在重武器上,日軍大多使用自己的制式裝備。


鷹眼防務觀察

實際上早在抗戰初期,日軍就已經發現了自己在輕武器方面的落後。但是出於方便後勤供應的原因,並沒有大規模的裝備,但是諸如“花機關”衝鋒槍、“捷克式”輕機槍和毛瑟軍用手槍,日軍還是會盡可能的進行裝備。而甚至在更早一些的時候,在918事變之後,佔領東北的日軍就已經繳獲了大批的東北軍裝備,數百萬支槍械和數千挺機槍全部落入日軍手中,其中所有槍械基本上都被日軍進行沿用了下來。

一開始,日軍還只是將這些武器裝備給偽軍進行使用,但是其中一部分武器裝備的性能實在是太誘人了(就例如捷克的ZB26機槍在日軍中的口碑可比歪把子高了好幾個檔次),於是,日軍便挑選繳獲的武器中狀況比較好的部分裝備給日軍中的混成旅團,總數量大概在40幾萬到50幾萬之間,因此,在抗日戰爭之中,相當部分的日軍使用的武器與當時的中國軍隊是相同的,甚至日軍專門在佔領區的軍工廠之中維持著這些武器的彈藥生產與供應。

甚至對於一些價值較大的武器,日軍在繳獲之後不僅會直接使用,甚至還會將其送回本土進行研究和仿製。比如在江陰要塞繳獲的德制88mm高射炮,日軍仿製之後造出了性能更為優異的99式88mm高射炮。再比如,日軍從國軍手中繳獲了蘇制45mm反坦克炮,日軍又仿造出了性能優於原炮的47mm反坦克炮。所以說日軍其實一直都有在使用繳獲的中國武器。


楠竹一

首先,對於繳獲的中國武器,日軍是使用的,比如花機關。


而到了戰爭後期,由於日軍已近燈盡油枯,戰爭物資極度缺乏,甚至會用繳獲到的國軍武器來替代自己的制式裝備。而不是像過去一樣僅僅是選用自己制式之外的武器來稍稍彌補自己的些許不足。

“由於我地面部隊的迅猛前進,以及第6飛行戰隊池田中隊超過行動半徑的限度轟炸敵人列車、切斷鐵路等,成功地繳獲了存放在桂林、柳州以西地區的大量彈藥、被服、航空燃料、鐵路器材、機器等軍需品,為後來我第11軍的自戰自存活動帶來了很大好處,甚至出現奇特的現象——日軍制式武器的彈藥顯著不足後,前線部隊幾乎均以繳獲中國軍的機槍、火炮等做為主要裝備。”

——[日]服部卓四郎:《東亞戰爭全史》,第1359頁

而對於一些價值較大的武器,日軍繳獲之後甚至還會進行仿製。比如在江陰要塞繳獲的德制88mm高射炮,日軍仿製之後造出了性能更為優異的99式88mm高射炮。再比如,日軍從國軍手中繳獲了蘇制45mm反坦克炮,日軍又仿造出了性能優於原炮的47mm反坦克炮。

下圖是被日軍繳獲的國軍火炮。



很多喜歡架空歷史的人經常在網上臆想要是這個武器到了抗戰時的國軍手裡會怎樣,要是那個武器到了抗戰時的國軍手裡會怎樣。然後盡情的意識流,YY。

恕我直言,以凱申大隊長的德行,你就是把虎式給他,也只不過是給日軍添了大和虎而已


七班的歷史課代表

抗日戰爭中,小日本繳獲過不少中國武器,但不使用。

一是小日本使用起來心裡發悚,操作不熟練,不敢用。

二是槍械收繳到了,與小日本彈藥不配套,打不了,用不上。

三是〝中國人個大有力武器重,小日本人矮力小,拿不動!〞哈哈,哈。

四是沒有適合槍械使用的彈藥供給。


奇石齊天

過去我們窮,總想息事寧人,總想讓人家,可是你的讓卻帶來了南京大屠殺,老人小孩都不放過,手段太毒了,對這個國家只有殺去,什麼中日友好珍愛和平?還我中國人命五千萬來,殺你倭矮子十倍償還


二胡獨奏12

問題是錯誤的,第四次長沙戰役的時候,日軍就大量使用了繳獲的中國武器。

抗戰初期,中國軍隊使用的武器,無論是彈藥口徑,還是裝備思路,都和日本不一樣。客觀的說,當時的小日本,無論裝備水平還是戰術水平,都比同期國軍高。日軍在前期基本不用繳獲的中國武器來補充自己的正規軍,只是用於武裝偽軍。

到了戰爭後期,小日本的資源和能力已經嚴重不足,為了打通所謂大陸交通線而準備的第四次長沙會戰,日本人在大規模擴軍後,也開始局部使用繳獲的國軍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