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柳阵阵拂耳畔琴韵声声沁人心,记刘淑琴柳腔表演艺术研讨会

刘淑琴柳腔表演艺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青柳阵阵拂耳畔琴韵声声沁人心,记刘淑琴柳腔表演艺术研讨会

刘淑琴作为原青岛市柳腔剧团“五大头牌”之一,工文武小生,演唱风格朴实真挚,吐字归韵到位,表演细腻自然,能够做到神、形、貌有机结合,兼工大生、老旦,戏路宽广,可称为“生旦净末丑皆能,唱念做打舞俱佳”,代表剧目有《梁祝》《红楼梦》《钗头凤》《宝莲灯》等,受到了广大戏迷朋友们的认可与喜爱。刘淑琴毕生致力于柳腔艺术继承传播与发展,整理柳腔传统剧目几十出,时至晚年仍然奔波于青岛市、区、县之间传道授艺,指导各柳腔团体演出,为柳腔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青柳阵阵拂耳畔琴韵声声沁人心,记刘淑琴柳腔表演艺术研讨会

上午10时00分,在威斯敏斯特钟声提示音响完后,会议正式开始。本次会议由青岛市即墨春晖柳腔剧团团长、柳茂腔爱好者、柳腔青年创业者单洪超主持,会议整体按照八项内容有序进行,会议期间讨论热烈,各方发言积极,不时地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青柳阵阵拂耳畔琴韵声声沁人心,记刘淑琴柳腔表演艺术研讨会

随后,由刘淑琴学生王海波先生进行了发言,主要介绍了自己随老师学习的部分经历,讲述了老师为人处事、施教做戏等方面的故事,回忆了老师对柳腔艺术不懈追求的感人事迹,重点结合老师教授的《彩楼记》《梁祝》《罗衫记》等几出传统戏谈了自己对老师唱腔艺术特色的基本理解。而后,刘淑琴生前好友、青岛新星艺术团团长曲建华女士回忆了刘淑琴老师为其艺术团命名并指导其柳腔演出的往事,讲到情深之处哽咽难言,与会人员无不随之动容,刘淑琴两名学生更是眼眶红润,低头拭泪。

接下来,由刘淑琴生前好友王桂珍女士讲述了刘淑琴老师教授自己柳腔唱段的故事,期间,会场响起多次掌声。柳腔琴师周和云先生也阐释了对刘淑琴为人做艺的看法,即墨柳腔剧团原主弦赵敦琪老师表示用实际行动纪念青岛市柳腔剧团“五大头牌”,正在整理1985年录制由刘淑琴和管秀兰主演的《月墙记》全折曲谱。随即,单洪超先生谈到了对刘淑琴柳腔表演艺术的认识与理解,柳腔戏迷王登科先生回忆了登门拜访刘淑琴老师时的点点滴滴。

青柳阵阵拂耳畔琴韵声声沁人心,记刘淑琴柳腔表演艺术研讨会

刘淑琴整理《双婚配》剧本手稿

会议第五项内容,与会人员欣赏了刘淑琴柳腔表演艺术录像资料,主要有:《隔帘》选段录像,《彩楼记》演出实况录像节选,《空坟计》《割肉孝母》录像节选,《月墙记》《西岐州》资料节选。

而后,由即墨柳腔剧团特邀代表、柳腔表演名家姜秋芝女士、栾绍杰先生分别探讨了对于本次研讨会的看法和对刘淑琴柳腔表演艺术的认识体会,姜秋芝女士作为柳腔传承人,代表柳腔业界、代表剧团对本次研讨会给予了充分地肯定与认可。

最后,由即墨柳腔剧团原团长、柳腔戏曲理论家韩乃林先生总结了刘淑琴柳腔表演艺术特色。韩乃林先生简要说明了柳腔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历史沿革和地位,讨论了当前柳腔发展的基本现状,同时表示本次研讨会彰显了柳腔未来发展的活力,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导向。随后,回忆了儿童时期青岛市柳腔剧团在自己家乡演出的盛况,特别是对刘淑琴主演的《红楼梦》《寻儿记》《半把剪刀》《劈山救母》等剧目记忆深刻,并从“唱念做打舞”五个方面全面系统地总结阐述了刘淑琴柳腔表演艺术,为研讨会梳理归纳了主要成果。

本次研讨会共用时2个小时。会后,与会嘉宾一起合影留念,并于酒店即墨古城厅组织用餐。午后,又针对柳腔艺术自发组织了小规模的交流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