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衛兒子掃墓就只說了10個字,但這十個字卻讓我們記憶猶新

汪精衛兒子掃墓就只說了10個字,但這十個字卻讓我們記憶猶新

汪精衛作為抗戰時期的汪偽政權頭領,無論他有過怎樣的初衷,也無論他有過怎樣的苦痛,漢奸這個恥辱大約是很如影隨形了。伴隨時光,大約很少再有人記起那個“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翩翩少年了。幼年的寄人籬下,陰柔悲觀,又渴望出人頭地,潛伏成他的釜薪觀,隨時準備做那釜底之薪,燃燒自己,成就大業。應該說,他本該有著一個遺世獨立的浪漫人生,才華橫溢,風度翩翩,為國效力。

汪精衛兒子掃墓就只說了10個字,但這十個字卻讓我們記憶猶新

抗日戰爭爆發,發表慷慨激昂誓言的是他,伴隨殘酷的節節敗退,滋生悲觀思想的還是他,想忍辱偷生的又是他,1940年汪精衛投敵與日本簽訂賣國條約後,上海各界均極為憤慨,一時間馬路邊的電杆上,牆壁上隨處可見聲討汪精衛的標語和印刷品。曾經不少被汪精衛妖言迷惑之人,在看清楚汪精衛敢當國家罪人,民族敗類後,極為憤恨。以至於汪精衛的偽政權的機關報《中華日報》竟然也刊登出了反汪標語。

汪精衛兒子掃墓就只說了10個字,但這十個字卻讓我們記憶猶新

年輕時候的汪精衛,是國民黨的元老之一,汪精衛最早在1905年就加入了孫中山的同盟會,然後跟隨孫中山從日本返回國內,七七事變以後,汪精衛就暴露出了親日的思想,最早在《大家要說老實話大家要負責任》一文中,汪精衛就對發表言論說:如果和了,那麼肯定是要吃虧的,但是老實的承認吃虧,是會有所補償的,但是如果強行要打仗,可能是會被打敗的,汪精衛終日活在恐日的思想中,終於在1939年走上了叛變的道路。

汪精衛兒子掃墓就只說了10個字,但這十個字卻讓我們記憶猶新

如果要用幾個詞總結汪精衛的一生,無外乎有勇無謀階段、畏戰求和階段、反叛投敵階段;年輕時的汪,有著一身血勇,卻謀略不足,敢於隻身刺殺攝政王,卻逃不過失敗;但這一勇字,也曾經助他在在革命初期創下不少功績,在孫文先生逝世之時,他更有著起草遺囑的殊榮;然而在後來,汪精衛一生都活在“恐日”情緒之中,避戰畏敵,從始至終,從來不敢生出與日本對戰的想法,是決絕的求和一派;甚至直到後來反叛投敵,最終投降了日本人。

汪精衛兒子掃墓就只說了10個字,但這十個字卻讓我們記憶猶新

汪精衛兒子掃墓就只說了10個字,但這十個字卻讓我們記憶猶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