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江南”指的是哪儿?

我的女神是放逐之刃瑞萌萌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自古就是很多人文人心里的圣地,以才子佳人、烟雨水乡文明,历朝历代文人的作品中都能找到江南的影子。但是,在中国地理区划上并没有江南,我们所说的江南,其实在不同时期不同语境中,所指不同。


行政区划上的江南

古代,江南曾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行政区划,如江南道、江南省等。现在的江西省,其前身为江南西道,这也是其省名的来历。

先秦事情就有江南的概念了,指的是长江中下游的吴越等地,也就是今天江浙沪皖及江西一带。

到了秦朝和隋朝,史书中的江南一般指湖南湖北江西一带。唐朝设立江南道,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西、湖南、湖北长江以南部分,这是江南首次成为具体的行政区划。

宋朝改为江南路,范围逐渐偏移,皖南、苏南等部分区域也被包括在内。


诗歌里的江南

文人心里的江南,与行政上的江南不完全一样。例如,开头我们提到的白居易的《忆江南》,最忆是杭州,次忆吴地,也就是苏州一带。苏杭,是文人心目中江南的代表。

此外,十里秦淮的金陵、烟花三月的扬州,也都是文人墨客心里最经典的江南。

现代人说的江南

个人觉得,现代人所说的江南,比上面任一种江南的范围更广。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的江南。

广义上的江南,就是烟雨小巷、小桥流水,以及桥上那个打着一把油纸伞,身穿旗袍身姿婀娜的女子。

狭义上的江南,可能就是长江中下游的苏杭南京扬州皖南一带。


凡尘往事

所谓"铁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可以说江南就是中国人心目中最富有诗意的生活区域,也是隋唐以后文人墨客最喜欢游历的精神家园。

只是如果问一句:"江南到底在哪里?"却又是很难说出一个具体的范围。


如果从字面来理解,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意思。这是一个与"中原"、"江北"等相对应的地域名,大体上所指的是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吴越地带。

受长江和太湖流域等水体的滋润,这一带水土肥沃,百姓生活富裕,成为宜居的天堂。

如果从今天的行政区域来描绘,广义上的江南包含了江苏南部、上海、浙江、福建北部、江西东北部和安徽的东南部等区域。


不过,我们更倾向于将今天的长江三角洲沿线城市,也就是从江苏南部到浙江北部,看成是江南文化的代表和核心。两大美丽的天堂城市:苏州和杭州,就在这一核心圈内。

只是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江南早已不只是一个地域名词,而是逐渐演化成为了一个梦里的水乡、精神的家园。


自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的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为避让王位,而来到今天的吴地无锡,就开始了对江南文化的开发。

之后经过晋永嘉之乱、唐安史之乱、宋靖康之乱等历史上发生的多次战乱之后,大量北人南渡,对江南文化的营造产生了巨大影响。

无论是晋时山水诗的创始人谢灵运、天下第一行书的作者王羲之,还是南宋建都杭州,这些人或事都让秀气的江南,从此不但散发着浓浓的书香气,也笼罩上了重重的王气。


所有这些都是让江南从一个具体地名,抽象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的重要基础。

所以,江南这一概念不但是地理上的,也是文化上的。江南这个地方,从未曾被具体地确定过,但它不但静静地矗立在现实大地上,同时也美美地栖居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一千人心目中,有一千个江南。

只轻轻叫一声"江南",我心就已迷醉!


笔尖上的旅行

说三种答案吧。

第一、地理上的,长江以南的广大区域都是江南,包括安徽东南部、南部的芜湖、宣城、黄山、马鞍山、池州、铜陵、安庆等地区;江西北部、东北部的九江、上饶、景德镇等地区,明清的时候,江南主要是原江西省及江南省,那时的江南省就是今天的江苏和安徽合称,以及浙江省北部地区。广义的江南包括了上海、江西、浙江全境,以及江苏、安徽、湖北、上海三省一市长江以南地区,福建北部地区有时也被称为江南。广义的江南面积博大,地貌多样,因而也被叫做“大江南”,就是郭兰英唱的《绣金匾》那句歌词,把陕北物富人丰的地带也成为陕北的大江南了。这与气象学中的江南范围大致相符。


古时所说的江南四大米市、江南四大名楼都处在大江南的范围,都不是我们现在感觉到的江南。江南四大米市中江西九江、安徽芜湖、湖南长沙或湖北沙市。都不是现在的江南地区;江南四大名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和江苏南京的阅江楼也多不完全是现在的江南;该区域囊括了著名的三山三江三湖,也都在大江南范围内:三山是黄山、庐山、衡山,三江是钱塘江、赣江、湘江,三湖是太湖、鄱阳湖、洞庭湖,三山三江三湖是吴越文化、赣鄱文化、湖湘文化的发祥地。


第二、文学作品中的、大家习惯性的印象中的,这个主要就是今天的长三角地区了,就是江浙沪一带了,就没有江西、湖南、湖北什么事了,更没有福建的份了。这个江南地区比较被大家认可,应该说是现代江南的概念,也是现在中国经济最发达、水系最终充分、最能达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阡泊交通、通江达海、鱼米之乡的江南印象的位置了。这个区域包括了上海,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26市,国土面积 21.17万平方公里。


这个江南也很大了,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中国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长江经济带的引领发展区,是中国城镇化基础最好的地区之一。这个江南的经济腹地广阔,拥有现代化江海港口群和机场群,高速公路网比较健全,公铁交通干线密度全国领先,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要建设面向全球、辐射亚太、引领全国的世界性的江南。建成最具经济活力的资源配置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排头兵、美丽中国建设示范区。



第三、真正的江南,就是苏、锡、常,杭、嘉、湖!其它都不是!


坐看云起于此时

“江南”一直是个不断变化、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狭义江南多指江苏南部的苏州、常州、无锡等地区,浙江的湖州、杭州、绍兴、嘉兴等地区,以及上海共同组成的

长三角部分地区。


地理上的江南范围还包括安徽东南部的芜湖、宣城、黄山、马鞍山、池州、铜陵、安庆;江西北部、东北部的九江、上饶、景德镇等地区。明清时期,江南主要是原江西省及江南省(江苏和安徽合称)以及浙江省北部地区。

广义的江南包括了上海、江西、湖南、浙江全境,以及江苏、安徽、湖北、上海三省一市长江以南地区。与唐代的江南道相比,少了涉及贵州省的部分。福建北部地区有时也被称为江南。广义的江南面积博大,地貌多样,因而常被看做是“大江南”,这与气象学中的江南范围大致相符。江南四大米市、江南四大名楼都处在大江南的范围。该区域囊括了著名的三山三江三湖——黄山钱塘江太湖庐山赣江
鄱阳湖衡山湘江洞庭湖,这三处山江湖流域分别是吴文化赣鄱文化湖湘文化的发祥地。 大江南的定义始于古代的区划(江南道),也常有文学作品描述。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是写在长沙的事。


“江南”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是变化多样的。它常是一个与“江北”、“中原”等区域概念相并立的词,且含糊不清。从历史上看,江南既是一个自然地理区域,也是一个社会政治区域。

在先秦时期已经存在江南的说法。据《

吴越春秋》“周元王使人赐勾践,已受命号去,还江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之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之上,诸侯毕贺,号称霸王。”可知史书中出现的“江南”一词,在东周春秋时期,最早指的便是现今浙江、江苏和安徽等省一带,也就是东周时的吴国越国等诸侯国区域。



古人这样描绘江南之美: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世说新语·言语篇》亦载:“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而到了唐代,随着江南经济文化的发展,文人游历江南者进一步增多,诗歌中对
江南山水风物发表现就更为充分了:

杨柳阊门外,悠悠水岸斜。乘船向山寺,著屐到人家。夜月红柑树,秋风白藕花。江天诗境好,回日莫令赊。(张籍《送从弟戴玄往苏州》)

顾渚山边郡,溪将罨画通。远看城郭里,全在水云中。(郑谷《寄献湖州从叔员外》)


手机用户4142248477七王

江南的地理概念在历史不同时期有不同含义。首先,它是指长江以南广大区域,这是没有疑问的,也就是说,江南概念的北界就是滚滚长江,但是它的东界、西界、北界呢?

最广义的江南: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之战中重挫曹操军队,孙军主将周喻率部乘胜追击至江陵,与曹军继续激战争夺江陵城。趁此时,刘备率师收编夺取了荆州江南四郡:长沙郡、武陵郡、桂阳郡、零陵郡,并将前线总部驻扎在江南的油江口,油江口现位于湖北荆州城长江对岸(南岸)的公安县,公安县也因左将军刘公(备)安营扎寨而得名。上面的四郡基本含盖了现湖南省范围,四郡及油江口当时被认为典型的“江南”地区。最东边的孙吴集团基地也属于江南范筹,不过当时多以江东称之,因为长江总体东流,但在芜湖至镇江段大体南北流,孙吴集团的中心吴中(苏州)就位于江东(南)。所以早期的江南概念包含了洞庭湖湘江流域,具体说西起武陵山,南至南岭衡山-武夷山-雁荡山一线,东至东海太湖,再与长江围成的范围,包括现在湖南中北部、江西中北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浙江北部,这是最广义的含义。

广义的江南:唐以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逐渐东移,江南的含义也发生变化。“江西”省概念出现了,注意,这里“江西”的含义是指“江南西部”,不是指长江或赣江以西,江西中心区域含括现为洞庭湖、赣江一带。对应江西概念还有“江南东部”,江南东部显然指从最东边的东海、及往内地的太湖区域。所以广义江南概念以北界为长江、西至鄱阳湖赣江、东至东海太湖、南至赣南山区-武夷山-雁荡山一线范围,该范围含盖现在江西省东南部、安徽省南部(皖南徽州)、江苏省南部(苏南)、浙江省北部。这个范围比较广泛,但重点己开始倾向苏南浙北,以苏(州)杭(州)为中心,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名篇《忆江南》“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可以佐证。

狭义的江南:清朝康熙乾隆盛世期间,皇帝几下江南,圣上出游都会选择富庶、繁华、安全地区,兵荒马乱穷山恶水的地方肯定不在考虑之列。皇帝出朝、地动山摇,数次大规模南巡,对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强化了人们江南概念。这个时期江南己不包括赣东北皖南地区,专指历史上吴越中心、江东地区,即现在江苏南部、浙江北部环太湖区域,从清朝一直延续到现代,这个江南概念无甚大的变化。

总之,现代社会认为的江南概念是指狭义的江南,即历史上江东地区,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苏州、无锡、常州、南京、湖州、杭州、绍兴一带。

从上面历史演变可以看出,江南的含义有一个从广泛到特指、从西往东转移过程,江南所含区域面积逐渐浓缩、概念逐步强化。

题外话,无论历史上江南地区,还是现在江南地区,其富庶繁荣在国内都首屈一指,相应文化发展也呈现出深厚底蕴、一派欣欣向荣。清以前状元、进士统计,出自江南的占绝对领先地位,现代两院院士籍贯分布,来自江浙一带人数将其它地区远远抛在身后,这些现象决不是巧合。如今的江南地区系我国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核心地带,在龙头上海市带领下,在经济文化各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


Laowan1963

我们的家乡在江西南部的赣州,现暂居女儿女婿家,在苏州的吳江挨近浙江的地方盛泽。据说原来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但是在古诗词里才有了。难怪有首歌叫梦里水乡。并不是长江以南的都叫江南 要是这样理解的话半个中国都算江南了。正统意义上的江南其实是很小一块地方。也就是苏州无锡常州 上海 杭州嘉兴湖州。 严格意义上的江南,就是苏南和皖南,古称江南省。之后划分成两省《江苏、安徽》。



广义上的江南应包括上海,浙江部分地区… 真正的江南应该是皖南,也就是古徽商的聚居地,就是现在的整个黄山地区,那个地方现在还保存着完整大量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都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遗产了,只要你去看了都非常震憾!黄鹤楼,腾王阁,岳阳楼,古江南三大明楼在哪,那就是古人说的江南。江浙一带的江南是现代才形成的。不是原来的江南。 所谓江南,大了说即是以前的江南省。

现在人们所说的江南,也就是指苏南,皖南以及上海(原属江苏)。江西九江等地虽临长江,但仅从地名就可知不属于江南,浙江北部杭嘉湖严格说来既是浙江地区,也不应属于江南地区。不能说长江以南都可称为江南地区,否则海南岛云南都也可荒唐地叫江南啦。


春日盛宴

真正的江南应该是环太湖的苏锡常杭嘉湖绍地区,当然也包括今天的上海,清朝是松江府上海县,就是历史上的吴越之地,地处长江南岸中下游入海口和杭州湾沿岸至会稽山以北的区域。人文荟萃,经济发达,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



东方明珠

江南自古是繁华之地,良诸遗址的考古发掘证实,我们的先民早在7000年前就已经有很发达的城市建筑和经济活动,是中国稻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大禹治水成功后,分封功劳就在四明山支系北缘山阴议封,是为会稽山得名之由。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分别就是强国之一,吴钩越剑,卧薪尝胆,范蠡文种伍子胥,西施郑旦等等等等历史故事就在这片富庶之地上演绎,秦始皇统一中国,设郡县就有会稽郡。

隋唐盛世,开凿京杭大运河,江南日盛,无数的大文豪吟咏赞美,杭州西湖就有苏堤白堤,苏东坡筑苏堤,白居易“间枝桃花间枝柳”筑白堤,暖风熏醉天下人。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杭州西湖

至宋室南迁,南宋建都临安,即今日杭州,更是达到鼎盛,所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何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所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鱼米丝绸之乡,历史一路下来,江南就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


苏州园林

到了现代,由于对外交往兴起,列强入侵,原来藉藉无名的黄浦江畔兴起了一座现代城市,逐渐成为冒险家的乐园,外国列强强租中国土地为租界进行政治经济活动,成为远东经济中心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上海还是我国最重要经济中心,为国家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今天随着改革开放,长三角江南地区已经成为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


老狼182339806

轻素剪云裳,共赏江南雪。

江南,
晴不如雨,雨不如雪。

一场席卷江南的大雪,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唐诗宋词江南里。


水乡、古镇、冬韵;

风花、雪月、美好。

人景相依,情景交融,

共同感受江南小镇的诗情画意。





月下草堂

江南,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一片烟水迷离的景象,一个小桥流水的天地。“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教。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山似青罗带,江如碧玉簪”;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真是太美了。

江南这一地理概念,自古以来就有些变化,是一个不断变化,富有收缩性的地域概念,是美丽富饶,商品繁华,生产先进,综合经济水平最高的地区。在人文地理方面,春秋时期是以吴国,越国等诸侯国所在地的长江中下游一带,先秦时期属百越之地,到了唐宋之后,江南的定义就宽松了。小范围内的江南,主要指江浙一带,宽一点讲,岭南以北,长江以南都可以算进去。

白居易《忆江南》中的江南,指苏州杭州一带,“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北宋王观的江南是江浙一带;“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黄庭坚的江南,包括湖南;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这江南三大名楼,又讲到湖北。这样看来,还是以长江以前包括湖北,江苏,安徽等地都可以算,两广及云贵川(西南三省)不能算。

其实,江南的概念体现了人们的一种美好的追求:美好的天堂(曾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即天堂情结。就像桃源一样,寄托了人们对美女生活的向往,神仙之境,心向往之。身为湖南人,我好自信的,稻黄棉白,鱼米之乡。棒棒哒!!!


绮阁书生

最早唐太宗设江南道,包括整个长江以南地区。明末设江南省 包括现安徽、江苏、上海、江西和湖北部分地区。康熙六年江南省拆分为江南左和江南右,之后,江南左取安庆和徽州合称为安徽省,江南右取江宁(现南京)和苏州合称为江苏省。现在大都认可江苏东南苏、锡、常至杭州,包括扬州、镇江为江南。主要有几个方面的特征,1.江南佳丽柔情似水,比较小女人,温柔贤惠 ,娇小可爱。2.饮食清淡,制作细腻。3.园林建筑诗情画意,布局精美玲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