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为什么所有人都反对袁世凯恢复帝制?

YI人归不归


袁世凯称帝被当世人以及后世人谴责,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袁世凯本人有称帝的意向是一方面,身边的人连忽悠带喳呼是另一方面。

袁世凯本人有称帝意向是毋庸置疑的,在称帝前他进行的一些列政治甚至法律条例上的努力,都将自己一步步推向帝制的深渊!

再有,袁世凯在称帝前,按他自己的意思,是做过充分的民调的,首先就是每天在报纸上刊登恢复帝制的文章,并号召各界人士广泛讨论,甚至搞了个全民签名,深度调研支持和反对帝制的声音。

就袁世凯自己得出的结论,恢复帝制的声音简直是山呼海啸,风雨欲来,拦都拦不住,不恢复帝制,简直就对不起天下人!


但是,据说袁世凯看到的报纸反馈信息,掺了充分的水分,怎么理解?杨度、袁克定等人为了让袁世凯铁心称帝,每天袁世凯看到的报纸,虽然表面上是他自己让人预订的,但是内容,全是杨度、袁可定等人安排人亲自编定的。

袁世凯看到的是专刊,跟社会上普通民众看到的完全就是两回事。

第三,袁世凯称帝,可以说北洋嫡系态度迥异,但有一点却基本是明确的,那就是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试图从中渔利。

王士珍始终态度游离,无可无不可,爱咋咋地;,冯国璋称病坚辞不出,段祺瑞眼里不揉沙子,躲在家里坚辞不出;冯国璋更决绝,直接通电反袁。

搞得袁世凯极其狼狈。

但在北洋系统边缘――奉系一派首领张作霖,却极其积极的表达了支持的想法,不过张作霖是个利己主义者,他不管你是皇帝制度还是民主制度,谁答应给他东三省他就支持谁。

因此,并不能说所有人都反对袁世凯称帝,那些别有用心者、沽名钓誉者、阳奉阴违者,都是袁世凯称帝的支持者,甚至国学大师王国维都是倡言者。


历史三日谈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回答袁世凯为什么要称帝。有句经典语录说,权力是男人最好的春药。封建社会几千年,君上民下思想也深入人心,封建社会的集权制度早已禁锢了民众思想,大家对谁做皇帝都没有多大怨言,只要吃饱饭就行。而古代为了权利,尤其是至高无上的君权,不要说互相打杀,兄弟骨肉相残,父子兵刃相见都是家常便饭。大部分君王手里都沾满亲人的血,但是为了权力,这一切都已经不是事。

男人为何爱权,就那明朝的朱祁钰来说,身为皇帝的兄长明英宗朱祁镇被大太监王振忽悠去攻打瓦剌,结果全军覆没被俘,瓦剌的首领也先本打算用皇帝换土地城池。结果于谦等人拥簇身为监国的朱祁钰称帝,断了也先的念头。朱祁钰也是无奈之下当了皇帝。但是后来也先把明英宗朱祁镇放回来,朱祁钰并没有退让皇位,而是把他哥哥当太上皇给撂一边了。当了皇帝就是好,享受过之后就难再割舍,最后朱祁钰还把太子废了,换成自己的儿子当太子。没想到,自个命短,夺门之变让朱祁镇又复辟,还被哥哥搞死。死了也没埋到天寿山的明皇陵。

说了这么多,想说明一个问题,袁世凯当年就是一个枭雄,犹如曹操一样的人物,他肯定有称帝之心。但是他没有曹操的智慧,曹操名为魏王,实为皇帝,他把篡位的事留给了儿子。而袁世凯除了自己想当皇帝,底下一帮人也在鼓吹帝制。毕竟,很多时候朝政更替会让一些人获得利益和荣华富贵。这些为袁世凯摇旗呐喊的人有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英。还有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

阎锡山曾经在回忆录中分析说,当时鼓动袁世凯称帝的有5种人:一是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他想通过立太子继承大统;二是清朝的旧官僚,意在封公封侯;三是满清的亲臣,意在促袁失败,好复辟;四是副总统黎元洪的羽翼,意在陷袁于不义,使黎能够继任总统;五是日英俄三国,意在促中国于分崩离析,使中国永远落后,保证自己的利益。

为了造势,杨度、李燮和还发起一个筹安会,宣扬恢复帝制,实行君主立宪,还组织所谓的请愿团,希望袁世凯当皇帝。甚至炮制说,袁世凯家祖坟长出紫藤,形如盘龙;又说祖坟红光出现,形同火炬;还挖出一块石板,上面写着“天命攸归”。当时,袁世凯最喜欢看《顺天时报》,报纸上民众都请求袁世凯称帝。其实后来才发现,袁世凯看的《顺天时报》和在街上的报纸内容不一样,他看的报纸属于“私人订制”,是儿子袁克定专门印制的一份,给他看的。当时忽悠的袁世凯就彻底动心了,他说“如果天下百姓一定要我做皇帝,我就做”。

然而,自孙中山等人反对清朝帝制以来,各种思潮纷纷涌现,除康梁等人倡议君主立宪,辛亥革命元老都希望效法英美,实行共和。所以袁世凯的做法不得人心。当时反对帝制的,不但有孙中山、梁启超,就连袁世凯的老部下徐世昌、冯国璋也反对。当时反对帝制的人主要分三种。一种是,反对帝制本身,像孙中山等人,这种声音属于主流,他们认为由共和到帝制属于逆流,倒行逆施;第二是不反帝制,而是反对袁世凯当皇帝,这种人主要是康有为、张勋等人。他们认为,要实行君主立宪,应该是溥仪来坐,袁世凯原来是清臣,焉能继承大统;第三种是不反帝制,不反袁世凯当皇帝,只是反对袁世凯在这个时候当皇帝。这种人就包括徐世昌、梁启超。梁启超当时写了《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里面就提出,袁世凯应该好好干,把民国治理好了,大国崛起,到时时机成熟,就可以称帝,那时候你不称帝,老百姓还不答应呢。

但是,袁世凯在别人忽悠下,儿子撺掇下,加上自己一迷糊,就着急称帝,没想到当了83天就下台,还落了个千古骂名。可谓:可笑可怜可悲可叹。


长安那片月

袁世凯一生最大的错误就在于称帝,袁世凯称帝最终遭到了来自各方的反对,当然这其中反对的理由有各种各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与革命党的恩怨:

首先,革命党人反对袁世凯称帝是因为革命党人认为袁世凯背叛了共和,开了历史倒车,使得成千上万的革命志士的鲜血付诸东流。自宋教仁被刺后,袁世凯与南方革命党的关系就急转直下,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宣布通缉以孙中山为首的南方革命党,革命党人被迫转移至海外,而袁世凯宣布称帝后,不管是在现实需要还是在心理上情感上,革命的都会义无反顾的反对袁世凯恢复帝制。因此,一方面,革命党与梁启超等立宪派进行了合作,并最终促成了蔡锷在云南誓师反袁;另一方面,革命的也派出使者在国内进行反袁暴动,比如居正在山东就率先发动了反袁起义。

地方实力派的反对:

其次,袁世凯自掌权后就逐渐开始集权,并且把北洋的势力逐渐渗透到地方,特别是南方,因此许多地方实力派的权力逐渐被收回。在袁世凯权势烜赫的时候自然没有人出来反对,而一旦袁世凯众叛亲离的时候,许多人就乘势宣布反袁,并进而宣布独立。这里面的地方实力派既有阎锡山这样的骑墙派,也有陈宧、汤芗铭这样的反水派,特别是陈宧的反袁给袁世凯致命一击。

再次,知识分子和舆论反袁是因为袁世凯称帝与他们所信奉的社会进化论是严重冲突的。民初的知识分子是非常趋新的,因而在袁世凯宣布称帝后,除了袁世凯政府控制的御用报纸外,舆论一片倒的反对恢复帝制。

日本人和美国人曾经对袁世凯称帝进行了某种程度的支持,但是由于袁世凯并没有满足他们的更进一步的要求,因而袁世凯最终被列强抛弃。


青年史学家

民国时期,只有极少部分人支持袁世凯恢复帝制,而绝大部分人都是强烈反对袁世凯恢复帝制的。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被迫下台,只做了83天的皇帝梦。

支持袁世凯恢复帝制的人都有谁?

1.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等六人组成的“筹安会”,杨度是鼓吹袁世凯恢复帝制的积极倡导者,提倡学习日本“废共和,立君主”。

2.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他爸要是当了皇帝,那自己以后就是太子了,

3.袁世凯的外国顾问古德诺(美国人)和有贺长雄(日本人),他们认为中国的国情适合搞君主立宪。

袁世凯皇帝梦破裂

1914年9月28日,袁世凯到孔庙祭孔,为称帝做准备。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推翻共和,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并下令废除民国纪元,改民国5年(1916年)为“洪宪元年”。

1915年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讨伐袁世凯背叛共和,护国战争爆发。

就这样,又跟当初推翻清朝统治一样的随大流,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声讨袁世凯,进行护国战争。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而亡。


我是三分简史,一名国史研究者!


三分简史

没有所有的人反对了,其实袁世凯称帝已谋划很久,这个在逼清帝退位时,恐怕已经有这想法,北洋独大,北洋一家已支撑满清大半江山,袁世凯已权可侵国,只要打败孙中山的革命军,那就没必要谈民主共和,或许让溥仪禅让都可以了,最后还是在北洋军占优的形势下,与孙中山的南京国民政府达成了妥协,所以制约袁世凯称帝唯一因素就是南方革命军政府。当袁世凯准备称帝,他已做好了各方面的工作,什么议会政府统统摆平,当然主要的还是与日本签订了二十一条卖国条约,在日本帮助下他有实力消灭南方革命军,所以即使蔡锷逃出北京扯起反袁大旗,他也不放在心上。真正让袁世凯皇帝做不下去的是健康状况急剧恶化,原来的慢性肾衰竭转化为尿毒症,那个年代还没有血液透析和换肾的医疗技术,只有两个字等死,死状很难看,所以什么取消帝号,废除帝制,恐怕他人都昏过去了,神智都不清醒,还说什么皇帝呢。至于说手下将领段祺瑞等反对,那更是扯谈了,他一称帝,手下将领个个都是开国元勋,封侯拜相各得其所,光宗耀祖,几代人都想努力都得不到荣耀自己完成了还不庆幸吗。袁世凯最后还是被疾病打败,只做了八十三天皇帝,那时的民众都反对肯定有误,封建思想顽固着呢。


苹果论斤

这个问题问的好,人类只能向前发展,任何倒行逆施垄断权力的个人及其小团体哪怕一时得逞最后都会被历史的车轮碾的粉碎。这是不依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人类发展共同的目标就是自由民主平等富裕。就像革命先驱孙中山倡导的:天下为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