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林郭勒市一一曾經的內蒙古建設兵團第6師57團

霍林郭勒市

  • 位於大興安嶺南麓,在科爾沁草原腹地,是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興的新興工業城市。
    霍林郭勒市一一曾經的內蒙古建設兵團第6師57團

  • 2014年霍林郭勒市入選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80位和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市第45位。
  • “霍林郭勒”據蒙古語音譯而來,“霍林”為美食、茶飯、休養生息之意,“郭勒”為河的意思,“霍林郭勒”即美食之河,寓意富饒美麗之地。
    霍林郭勒市一一曾經的內蒙古建設兵團第6師57團
  • 霍林郭勒市與興安盟、錫林郭勒盟交界。距中蒙邊界120公里,距通遼市330公里,錫林浩特280公里,距北京1116公里,距瀋陽596公里,距長春616公里。
  • 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296.16億元、增長8.1%。
    霍林郭勒市一一曾經的內蒙古建設兵團第6師57團
歷史沿革
  • 霍林郭勒境內,春秋戰國至秦時,屬東胡人遊牧地。
  • 兩漢時,為鮮卑人牧地。
  • 三國至兩晉時,是東部鮮卑遊牧地。
  • 東晉時,是契丹人轄地。
  • 南北朝時,為地豆於人居住地。
  • 隋朝,為霫人轄地。
  • 唐初,為霫人轄地;唐末,契丹人耶律阿保機統一了契丹各部;
    霍林郭勒市一一曾經的內蒙古建設兵團第6師57團
  • 遼時,屬上京道臨潢府轄地。
  • 金時,為臨潢府統轄地;金代末年,蒙古人興盛,金政府為防禦蒙古人南下,修築總長近萬里的金界壕。
  • 元朝時,屬中書省全寧路管轄。
  • 明朝時,屬努爾幹都司泰寧衛轄地。
  • 清朝時,屬哲里木盟科爾沁左翼中旗轄地。
  • 中華民國初期(1912-1932年),屬哲里木盟科爾沁左翼中旗轄地;
  • 偽滿時,於1932年5月設興安總省,下轄東西南北四個分省,市境屬興安南省管轄;
  • 1944年8月,劃歸科爾沁右翼中旗管轄。
  • 1949年8月29日,今市境劃歸扎魯特旗,為扎魯特旗北部三個努圖克(鄉)的遊牧夏營地;
    霍林郭勒市一一曾經的內蒙古建設兵團第6師57團
  • 1969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軍區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五十一團四連開進霍林河(五七鎮);
  • 1969年7月,劃歸吉林省;
  • 1970年1月,正式組建了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五十七團;
  • 1979年7月,復歸內蒙古自治區;
  • 1981年10月,為支援霍林河煤田建設,哲里木盟設立霍林河辦事處,行使旗縣級政府職能,並籌備建市;
    霍林郭勒市一一曾經的內蒙古建設兵團第6師57團
  • 1982年2月,辦事處正式掛牌辦公;
  • 1985年11月9日,國務院批准成立霍林郭勒市(旗縣級),隸屬哲里木盟;
  • 1999年1月13日,國務院撤銷哲里木盟建制,成立通遼市(地級)。
  • 截至2013年,霍林郭勒下轄5個街道,分別為珠斯花街道、莫斯臺街道、沙爾呼熱街道、寶日呼吉爾街道、達來胡碩街道,共有14個城市社區和7個農村社區。
  • 霍林郭勒地處科爾沁草原腹地,,地理座標為北緯45°16′-45°46′、東經118°17′46″-119°46′12″之間。
    霍林郭勒市一一曾經的內蒙古建設兵團第6師57團
  • 西部、西北部和北部與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接壤,西南部、南部和東南部毗鄰通遼市扎魯特旗,東部、東北部與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連接。
  • 境域東西長38公里,南北寬28公里,周長113公里,總面積585平方公里。
    霍林郭勒市一一曾經的內蒙古建設兵團第6師57團
  • 霍林郭勒地處大興安嶺南段西翼脊部,處在東北亞晚中生代的斷陷帶,是巴音胡碩至二連盆地群東部的一個代表性含煤盆地,地勢四周高中間低,地形分為丘陵山地、堆積臺地和沖積平原。
  • 丘陵山地是霍林郭勒地形的主要特徵,在西北部多為火山岩組成的中低山,海拔在1100-1300米之間;堆積臺地海拔在870-1100米之間,分佈在丘陵山地基部;沖積平原主要分佈在霍林河及其各支流寬闊流域,河床平淺多彎曲,海拔在779-870米之間。
    霍林郭勒市一一曾經的內蒙古建設兵團第6師57團
  • 境內海拔最高點1317米,最低點779米。
  • 境內山脈多為中低山,西北-東南走向,平均海拔1000米。
  • 霍林郭勒市生產建設氣候霍林郭勒屬典型的半乾旱大陸性氣候,冬季漫長寒冷,夏季短促涼爽。年平均氣溫0.9℃,極端最高氣溫39.3℃,極端最低氣溫-39.4℃,年平均降水量358.0mm。
  • 截至2012年,霍林郭勒境內勘探出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礦、食鹽、硅石、石灰石等。探明煤礦儲量達119億噸;另有食鹽儲量2328萬噸,硅石儲量5000萬噸以上,葉臘石礦儲量5000萬噸,石灰石儲量1149萬噸,礦泉水儲量在7000萬立方米。
    霍林郭勒市一一曾經的內蒙古建設兵團第6師57團
  • 截至2012年,霍林郭勒境內有野生植物60科、200屬、600餘種。主要有羊草、線葉菊、洽草、糙隱子草、野古草、星星草、野蔥、野豌豆、針茅、蕨菜、黃花、野韭菜、蘑菇、木耳、地耳、芍藥、車前子、柴胡、龍膽草、防風、知母、狼毒、麻黃草、黃芪、山杏核、黨參等。
  • 霍林郭勒草原野生動物主要有黃羊、鹿、野兔、狼、狐狸、狍子、旱獺、獾、百靈鳥、野雞、沙半雞、水鴨、貓頭鷹、草原鷹、雕等。
  • 截至2012年,霍林郭勒市屬二級風能區,實測10米高度處年平均風速為5.8米/秒,年平均風能密度為291瓦/平方米,4-24米/秒有效風速時數為6318小時。已建設2個風力發電廠,裝機15萬千瓦。
    霍林郭勒市一一曾經的內蒙古建設兵團第6師57團
  • 截至2012年底,霍林郭勒市戶籍總戶數為28975戶,戶籍人口為81118人。其中,達來胡碩街道和沙爾乎熱街道人口19492人。
  • 民族截至2012年底,霍林郭勒市民族構成為:蒙古族32461人、滿族3907人、回族242人、朝鮮族238人。霍林郭勒市一一曾經的內蒙古建設兵團第6師57團

霍林河
  • 蒙古語稱霍林郭勒。
  • 遼代稱渾河
  • 金代稱鶴五河
  • 元代稱哈老哥魯河
  • 清代稱合河
  • 為嫩江右岸一級支流。
    霍林郭勒市一一曾經的內蒙古建設兵團第6師57團
  • 發源於通遼市的扎魯特旗罕山西麓,經霍林郭勒市、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以吉林省通榆縣、大安縣境內,水流逐漸擴散消失(大水年份經查干湖匯入嫩江下游水網)。
  • 幹流全長590公里,流域面積為2.78萬平方公里,其中內蒙古境內1萬餘平方公里。
  • 內蒙古東部吉林省西南部流經地區扎魯特旗、霍林郭勒市、科爾沁右翼中旗、通榆縣、大安縣

    霍林郭勒市一一曾經的內蒙古建設兵團第6師57團
  • “霍林郭勒”,在霍林郭勒市志和扎旗的地理文獻記載:從前在成吉思汗的部落和軍馬到達此地時,有一條清澈甘甜的河流,適合於牧民和牲畜飲用,大家起名為“霍(好)林郭勒”,意思是“吃”或“飲用”的河水,後來演變成“霍林郭勒”。
  • 有一位八十高齡的退休教師色勒扎布老人,他是土生土長的霍林河人,出生在寶日呼吉,少年時在渾迪罕(怪山)腳下游牧過,後來在東烏旗教學。這位老人認為,扎旗北部有三條東西方向的走廊,即以達壩為準,達壩南面的叫“烏布日渾迪”,“烏布日”的意思是達壩南,“渾迪”的意思是走廊,具體位置在巴區和烏蘭哈達一代的走廊;達壩北面是“阿日渾迪”和“霍來音渾迪”兩條走廊,“阿日”的意思就是達壩北;“霍來音”是“管子”和“食道”的意思,它是以走廊的又細又長的地理特徵起名的。同時這三條走廊裡各有一條河流,而河名也是跟走廊名一起得來的,就是“烏布日渾迪郭勒”、“阿日渾迪郭勒”、“霍來音郭勒”三條河(“郭勒”是河的意思)。霍來音郭勒也就是細長的河流的意思。後來人們把“來音”兩字簡化讀成“林”(由蒙語語法角度說更好解釋了),“霍林郭勒”的名字就是這樣來的。它的鑑證還有“渾迪罕(怪山)”和“渾迪音河”還有不遠的西烏旗有“好來音郭勒鎮”等。

    霍林郭勒市一一曾經的內蒙古建設兵團第6師57團
  • 霍林河是市境內最大的河流。霍林河屬松花江 流域嫩江水系,發源於市區西南30公里的罕山北麓。
  • 自南向北流經市區,然後東折,全長590公里。在霍林郭勒市境內有查格達河、芒給爾河、和熱木特河、巴潤布爾嘎斯臺河、渾迪音河5條內陸河匯入。
  • 霍林郭勒(河) ,史料《蒙古遊牧記》,《哲里木實劑》載為哈古拉河.
  • 公主陵出土的石碑上記為薩·哈古拉河.意為飯茶河,是本旗內最大河流,屬松花江流域嫩江水系。

    霍林郭勒市一一曾經的內蒙古建設兵團第6師57團
  • 它發源幹扎魯特旗特格罕山西麓,向北流至珠斯化折向東,流至西斯力哲鐵路九孔橋(科右中旗,霍林郭勒市、扎魯特旗三旗市交界處)流入興安盟科右中旗境內。
  • 經哈日諾爾、巴仁哲里木.吐列毛杜、巴扎拉嘎、杜爾基、代欽塔拉、 西日嘎、 自音胡碩鎮、布敦花,巴仁太本,高力板鎮、義和道卜,新佳木等十二個蘇木、鎮境地,注入洮南市界。
  • 在《特大豐水年》記載1910年,1939年曾注入查干撓爾泡子再注入嫩江。
  • 霍林河千流全長590公里,流域面積為27840平方公里,本旗境內縱長258公里,流域面積14113平方公里。
    霍林郭勒市一一曾經的內蒙古建設兵團第6師57團
  • 其主要支流有界生吐河,坤都冷河、準哲里木河,敦都烏蘇、 巴彥哈拉河等五條常年徑流河。落差為1042.2米, 坡降為千分之1.77米。 流量多年平均為11.6立方米。
  • 在其流域有吐列毛杜至巴扎拉嘎、杜爾基烏蘭中、布敦花、巴仁太本、義和道卜等五處萬畝以上灌區和一座容量為11800萬立方米的翰嘎利旁側水庫.
  • 霍林河的中游有一座旁側水庫即翰嘎利水庫,蓄水能力為1.18億立方米。
    霍林郭勒市一一曾經的內蒙古建設兵團第6師57團

霍林河煤礦

  • 是全國五大露天煤礦之一,是我國第一個自行設計、自行施工的大型現代化露天煤礦。
  • 1976年4月正式成立霍林河礦區生產建設指揮部,歷經5年準備、3年建設,1984年9月1日一期300萬噸工程投產。
  • 從1958年當地牧民發現報礦,到1976年4月19日成立霍林河礦區生產建設指揮部,整整用了18年。
    霍林郭勒市一一曾經的內蒙古建設兵團第6師57團
  • 霍林河煤田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處於中蒙邊境國防前哨,距蒙古國邊境直線距離只有120公里。對於是否開發此煤田,從煤炭部到吉林省,各方面的意見很不統一。
  • 當時中國和前蘇聯的關係非常緊張。1974年8月19日,國家計委在給國務院、中央軍委關於開發霍林河煤田的報告中寫道:“由於這個地區處於中蒙邊境國防前哨,修建鐵路和建設這麼大規模的煤、電工業要慎重考慮。這個地區往北地勢平坦,一旦打起仗來是蘇修進攻東北腹地的主要方向。但另一方面,現在邊防前線供應比較緊張,修建鐵路對戰備也是有利的……”

    霍林郭勒市一一曾經的內蒙古建設兵團第6師57團
  • 8月22日,華國鋒同志在《關於開發霍林河煤礦問題》的批示中這樣寫道:“秋裡同志,此問題建議在業務組開會時發給大家講一講。這樣重要的問題(牽涉戰備)需要在研究長遠規劃時一併報主席、中央政治局考慮,你看如何?”
  • 在此前的1967年、1969年,吉林省煤田地質勘探公司203勘探隊和河北省煤田地質勘探公司116地質隊及內蒙古勘探隊,在霍林河煤田的渾迪音、沙爾呼熱、扎哈淖爾之間進行了大規模勘探,掌握了煤層儲量等第一手資料,為開發霍林河煤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霍林郭勒市一一曾經的內蒙古建設兵團第6師57團
  • 1975年6月16日,在煤炭部和吉林省計委、煤管局(當時霍林河歸吉林省管轄)舉行的一次交換考察意見會上,對於是否開發霍林河煤田發生了嚴重的分歧。一方面認為,霍林河煤田雖然地處國防前沿,但是從現代戰爭觀點看,未來戰爭很難分清哪裡是前方,哪裡是後方。
    霍林郭勒市一一曾經的內蒙古建設兵團第6師57團
  • 隨著工農業、交通的發展,必將調動部隊提供後勤支援。因此,認為霍林河煤田不僅要幹,而且還要大幹、快乾。而另一方面則認為,霍林河煤田地處國防前沿,易受戰禍之害。另外交通不便,電源困難,需要新建400公里的鐵路,不利於戰備,開發起來難度太大。因此,認為不能幹。
    霍林郭勒市一一曾經的內蒙古建設兵團第6師57團
  • 就在各方爭論不休的關鍵時刻,一條喜訊從北京傳來——周恩來總理為開發霍林河煤田做出了重要批示!
  • 新華社吉林分社記者李德天通過到有關部門調查採訪,寫出了一條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消息,發表在1975年6月8日的新華通訊社《國內動態清樣》第1597期上,並通過新華通訊社這條特有的渠道把它送到了重病在身的周恩來總理身旁。
    霍林郭勒市一一曾經的內蒙古建設兵團第6師57團
  • 6月10日,周恩來總理從眾多文件中,發現了這篇題為《吉林省和內蒙古交界處發現大煤田》的消息。隨後,在紙頁的空隙處做出了重要批示:“先念同志,此事如確,單靠吉林省動手太慢,規模太小,速度太緩,請查明,交計委議。”正是因為總理的這份批示,衝破了在中蒙邊境“反修前線”開發大煤田的重重阻力,決定了霍林河煤田的命運。

    霍林郭勒市一一曾經的內蒙古建設兵團第6師57團
  • 根據總理的批示和李先念、林乎加等國務院、國家計委主要領導批示精神,煤炭部立即行動,在北京迅速掀起了開發霍林河煤田的熱潮。
  • 從1976年2月起,建設隊伍陸續進入礦區。
  • 1976年4月19日,由霍林河礦區建設指揮部黨工委書記、指揮吳顯文率領的從吉林省遼源等6個局、礦抽調的180名幹部、技工和3500名民兵開進霍林河。
  • 30多年來,霍林河煤田不僅為國家的經濟建設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而且在這片土地上還誕生了一座現代化的能源工業城市——霍林郭勒市。 

    霍林郭勒市一一曾經的內蒙古建設兵團第6師57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