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只需要10家房企!

未来,中国只需要10家房企!

这个结论不是随便说说的,我们一起看数据。

未来,中国只需要10家房企!

备注:金额集中度=入榜房企销售金额/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商品房销售金额

强者恒强,房企销售金额越来越集中在大房企,TOP房企的市占率不断提升。

未来,中国只需要10家房企!

尽管销售金额TOP100房企梯队门槛不断提升,但TOP100-200房企梯队门槛却出现了负增长。

TOP200强房企的内部格局开始分化。大型房企不断兼并收割,而头部房企每1%市占率的提高,都是无数中小房企饮恨退场的背影。

房产行业正在加速洗牌。

2

洗牌的原因,是因为房地产行业离发展成熟还差很远。

为什么这么说?

一般而言,在传统行业,规模和利润率是成反比的,随着你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利润率会逐渐走低。

但中国的房地产却不是这样的,几万亿的销售额,利润还是很高。尤其是在黄金十年,30-40%的利润率,我们都习以为常。

未来,中国只需要10家房企!

不成熟的市场,缺乏良性的竞争,使很多房企在黄金十年拿到了远超自己所提供的劳务、产品和服务价值的回报。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1、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为房地产商品提供了旺盛的需求和广阔的市场。

房子的价值并不在于房子本身,而在于房子附近的稀缺资源(教育、医疗、商业),在于这些稀缺资源能够给用户提供的实实在在的便利。

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推进的过程,就是新资源注入区域的过程。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有万达广场的地方就是城市中心。”

这句广告词的背后是万达广场强大的养地能力,所以万达拿了商业地块,周围地区的房价会有很强的看涨预期。

因为万达的招商和运营能力,就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未来,中国只需要10家房企!

再者,我们把视野放开,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房价长期趋势确实是上涨的,而且这是各国的普遍现象。历史上的韩国、马来西亚,南非,在历史上都经历了房价飞涨的过程。

从统计来看,1946到2016年70年间,全球14个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房价,累计上涨了90多倍。房地产保值增值是实至名归的。

未来,中国只需要10家房企!

图为全球房价趋势

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在世界上都是一个奇迹,这样的发展速度所带来的副产品,就是让人咋舌的房价增速。我们不能把房价上涨视作反常识,同时却把经济增长视作理所应当。

房企就是经济增长红利中的最大获益者。

2、房产行业本身,具有很强的金融属性,房企通过金融杠杆可以大幅放大利润。

以土地、房屋抵押质押、作为标的,不论是做土地储备贷款、还是房地产开发贷款,房地产公司都很容易让自己的资金周转起来。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一季度,135家A股上市房企的最新资产负债情况其合计负债额为6.95万亿元,其中有35家上市房企的资产负债率在八成以上,占比26%。其中,鲁商置业资产负债率更是高达94.06%!

房企举债经营,只需要投入少量资金,只要利润率能够覆盖掉举债利息,就可以通过金融杠杆放大收益,实现资产的增值。

拿30块钱,做的是100块钱的事情,房地行业的利润就这样被进一步扩大了。

未来,中国只需要10家房企!

3、从供需来看,房产市场一直是卖房市场。

黄金十年的地产行业,像极了以产定销的工业时代,由于生产力不够发达,供应没办法满足需求,所以产出多少,市场就消化多少。

房子,从来是不愁卖的。

因为,房产商品抓住的,是人永远有居住和改善自身的居住条件的需求。

城市化的推进创造了太多刚性需求:没房的希望有房,有房的家庭又想希望改善条件,小城市的希望往大城市发展,大城市希望往北上广置业……

这本身就是一个无止境的追求过程。

3

各大房企就这样凭着独特的行业红利,在过去十年大杀四方,攫取了巨额收益。

但一切都在变:所有过去的成功因素,都在发生变化。

未来,中国只需要10家房企!

1、经济发展放缓,新房市场开发的长期增长空间受到限制。

一二线城市逐渐豪宅化,虽然抗跌,但是拿地成本居高,已经不是小资金可以进得去的市场,局部地价透支了未来房价的上涨潜力;

三四线城市人员流入有限,除了更新住房,持续的市场增量很小,未来去库存压力深大……

在土地价格竞争不断抬高房企进入门槛的情况下,品牌效应和运营效率不如巨头的中小房企,只能失去自己的生存能力。

未来,中国只需要10家房企!

2、房企融资更加艰难,融资成本抬升明显

18年5月40家典型上市房企融资金额共计451.17亿元,环比减41.34%,创一年来新低。融资额降低的同时,房企的融资渠道收紧,融资成本抬升。

今年以来,包括宝龙实业、花样年、合生创展、富力地产、新城控股等在内的多家房企中止公司债发行。

根据同策咨询研究院的统计数据,2018年5月,同策研究院监测的40家典型上市房企完成融资金额折合人民币共计451.17亿元,环比2018年4月的769.12亿元减少41.34%,融资总额成为近一年(2017年5月至今)来最低额,融资情况不容乐观。

今年6月11日,证监会披露文件显示,中弘控股、泰禾集团提交审批的非公开发行融资计划处于中止审查状态,这意味着又有房企在融资的路上折戟沉沙。

越来越多的巨头,已经开始了金融产业的布局;越来越多的巨头,开始竞相采用房地产私募基金、ABS、REITs、永续债等创新融资方式拓展融资渠道。

与此同时,融资渠道窄、抗风险能力差,却成为了中小房企另一个重要的致命伤。

未来,中国只需要10家房企!

3、卖方市场开始向买方市场转移

现在的市场,尽管也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但是可以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附加值开始加在了项目上了。对于新房市场来说,用户期待的,不仅仅是一套房子而已。

也正因为如此,现在是个开发商都要有点匠心,产品才会被市场认可。小到人车分流、小区跑道、新风系统、大到园林景观,物业服务。

所有这些要素的出现,都是因为人对于居住条件的期待越来越高。

同样的资源,有的人在做堆砌,有的人在做整合,不一样的管理思路,产生的效益千差万别。

未来,房企能不能做出被市场认可的产品,能不能持续为市场提供价值,成为了真正重要的事情。

4

巴菲特说过:“只有大潮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地产行业也是一样,这个市场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在市场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地产行业的超额红利,也开始逐渐退去。

未来,中国只需要10家房企!

在一个真正成熟的行业,前10的企业就要占据市场的90%。

但直到17年底,中国前100家的房企,在市占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也才占据了市场的56%。

未来的市场还会有更多的血雨腥风。

全民狂欢时,好的数据可以掩盖所有管理的问题。但是在竞争激烈的未来,所有问题终将暴露。

尽管有很多房企还在高速增长,但是更多企业已经达到了自己的天花板。而没有办法增长的中小房企,最终的结局只能是退出或被兼并。

地产的暴利狂欢已经过去,不管过去有过多少鱼龙混杂的日子,未来的行业发展永远是二八法则,马太效应,强者恒强,赢家通吃。

只有资金最丰富,管理最好的企业,才能留下。

所以,为什么这么多地产公司会争相学习碧桂园的高周转?你以为仅仅是为了利润?

不,他们争的,是未来地产行业的入场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