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蚌埠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浮法玻璃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人員不斷創新研發,勇攀高峰

今年4月初,國內首條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世界一流水平的超薄高端蓋板玻璃生產線在安徽省蚌埠市下線;同月,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利用自主核心技術和成套裝備,成功拉引世界最薄0.12毫米超薄浮法電子玻璃,又一次刷新了中國超薄電子玻璃薄型化的生產紀錄;5月,年產 100萬噸聚乳酸項目和年產30萬噸聚乳酸纖維生產項目在蚌埠簽約……

為什麼蚌埠能夠在關鍵技術上領先?為什麼企業會把目光瞄向蚌埠?答案就是創新。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作為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主體城市之一,近年來,蚌埠全市上下堅定不移高舉創新大旗,不斷夯實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基礎,勇於先行先試,加速創新要素集聚,激發創新動能,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跑出“加速度”。

從“跟跑者”到“領跑者”

4月的最後一個星期,珠城大地猛地響起一聲“驚雷”——世界最薄0.12毫米超薄浮法電子玻璃拉引成功。

打破國外壟斷,樹立中國品牌。兩年來,從不斷刷新世界最薄玻璃記錄,實現0.15毫米玻璃“超薄”到“極薄”的跨越;從中國第一片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模組在蚌埠成功下線,到擁有世界最高光電轉換率銅銦鎵硒發電玻璃;從超薄高鋁蓋板玻璃生產完全掌握自主知識產權,進而帶動未來信息領域核心技術—微電子、光電子以及納電子技術的發展,佔據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戰略制高點……蚌埠走出的每一步,都是在牢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加強改革創新,努力闖出新路”要求,都是自主創新的一次次勝利。

如今,蚌埠玻璃已經從世界的“跟跑者”變成了“領跑者”,蚌埠市委市政府將培育壯大硅基新材料產業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適時提出了打造“千億級新材料之都”的目標,力求交出一份蚌埠自主創新的滿意答卷。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蚌埠硅基新材料產業高歌猛進的同時,蚌埠市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創新成績碩果累累。

抓住優勢實現工業強市

蚌埠既是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主體城市,也是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國家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示範市、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市,是安徽省首批創新型試點城市。可以說,蚌埠的城市血脈裡流淌著創新創造的基因。

從計劃經濟時代全省第一塊手錶、第一輛自行車、第一臺冰箱,到改革開放後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再到近年來蚌埠棚戶區改造“六有模式”“一戶一塊田”試點,蚌埠的發展繁榮始終與“創新”緊密相連。

多年的累積,讓蚌埠的創新資源底蘊深厚。除了擁有密集的科教資源、培養引進了一大批高精尖人才,蚌埠在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創意文化等產業中,匯聚了一批叫得響的創新型企業,且眾多企業的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能力不斷躍升。

傳承創新基因,不斷追求超越。正是這些蚌埠優勢,鑄就了蚌埠發展的充分自信。

創新平臺推動成果轉化

短短兩年,蚌埠創新發展的高層次平臺不斷拓展,創新驅動的高端要素持續累積,這與蚌埠關於創新的一系列政策密不可分。

去年,蚌埠市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出臺了《蚌埠市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實施方案》,並對接安徽省政府新出臺的科技創新十條、製造強省十條、“三重一創”十條、技工大省十條等政策,制定了《蚌埠市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兩個中心”建設若干政策意見》,市自主創新資金由9000萬元,增加至1.7億元,增長89%。

此外,蚌埠還設立了人才發展專項資金1000萬元,組織實施了緊缺高端人才引進工程等系列人才招引活動。相繼舉辦中國MEMS傳感器暨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蚌埠)高峰論壇、院士安徽蚌埠行、安徽省第四屆工業設計大賽暨第十二屆中國工業設計周等“科技創新月”系列活動。

在一系列資金、人才、項目政策的引導和激勵下,蚌埠目前擁有國家級眾創空間5家,省級眾創空間家10家,院士工作站14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6家,省級以上研發平臺163個(其中國家級10家)。蚌埠國家高新區去年成為全省唯一一家獲評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範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