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的內幕真相,爲何虧錢的永遠都是散戶?一篇文章搞清楚

繁榮總是靜悄悄的發生,而災難總是在大吵大鬧中降臨!

投資要想成功需要承認兩個前提:第一,我們都是凡人,我們必將不斷犯錯;第二,投資的核心原理早已穩定,我們要做的不是創新,而是理解並執行。投資要想慘敗可以建立在另外兩個前提上:第一,我天賦異稟,我能做到別人做不到的;第二,我擁有或者發現了最新的炒股奧義,我在投資理論上已經幫人類跨出了新的一步。

懂得把自己放低一點兒,淨值就容易更高一點兒。所謂放低點兒就是接受世界運行的複雜性和市場生態的多樣性,接受自己有很多不懂的東西這個事實。放低點兒後,進,可保留擴張能力範圍提升自身實力的餘地;退,可更加坦然的專注於自己熟悉和能懂的領域。在投資這個人人自命不凡的世界裡,老天其實很多時候更關照笨小孩。

市場的高波動不代表高風險,反之市場的平靜也不等於均衡。平靜和激烈放在不同的尺度看完全不一樣,日線的驚濤駭浪可能在月線來看只是個小浪花。均衡與失衡的關鍵不是短期的波幅,而是到底距離價值線有多遠的問題。或者說,波動的程度僅僅體現情緒的烈度,但決定中長期方向的是價格與價值的偏離度。

所有的大虧都是貪和怕導致的,而對賺快錢和一夜暴富的期望又是貪和怕的本質原因。穩健說起來容易,但那意味著你要在別人快速賺錢的時候不眼紅,在你的保守屢屢被瘋狂的市場暴擊的時候不變卦。根本上是需要對自己理念和方法的絕對信心。而這種信心又不能是盲目的。信心最終只能來自於知識、歷史和經驗。

謹慎型投資人給人感覺好像總是很膽小,但其實相對於絕大多數天天追求漲停板年年挑戰高收益的“勇敢者”來說,他們賭得是整個人生。只有當你賭得足夠大的時候,你才會謹慎,只有你想贏得足夠多的時候,你才會忍耐。很多時候,不理解只是因為大家不在一個遊戲桌上而已。

投資成長中有兩個臨界點,在第一個臨界點之前是艱辛的學習,用勤奮都不足以描述,簡直是廢寢忘食的惡補。完成這個階段的時間因人而異,但1萬小時定律是最起碼的。過了這個基礎臨界點後,反思和質疑開始產生價值(之前別瞎反思),實踐和總結推動著越過第二個臨界點,但悟性和天資可能讓一些人永遠翻不過去。兩次質變之後,將開始享受學習積累和資產積累的雙重複利。

中國股市的內幕真相,為何虧錢的永遠都是散戶?一篇文章搞清楚

替換高清大圖


散戶虧錢的最大原因

1、股市永遠是心理和資金的博弈場所,沒有好的心態,沒有資金保護意識,必然要在股市中慘敗。

2、“忍不住買股票,捨不得賣股票”是我們散戶虧錢的最大原因。我們散戶在資金量方面、消息渠道方面、研究分析方面、人脈關係方面都比不上機構,那麼我們只能完善自己——買股票之前忍一忍,賣股票的時候果斷一些,“貪”和“怕”是股市最鋒利的兩把尖刀。

3、交通事故的發生,大部分都是由於不遵守交通規則。不是色盲,就能看到紅綠燈,然而悲哀的是很多人都“視而不見”;股市中大部分虧損不是因為技術不過關,而是因為不遵守紀律,給自己定的止損位和止盈位多半是形同虛設。

4、任何時候都不要依賴別人,股市裡最可靠的是自己。與其為機構折腰,不如自己好好去學習研究,完善自己。

5、我們對於陌生的東西總是充滿好奇,所以總是頻繁換股;然而陌生的東西充滿著未知的風險,很多個股我們都不知道它們是屬於哪個行業,不知道是否已經是高位,不知道上漲背後的原因,就盲目買進,結果損失慘重。因此,頻繁換股是不可取的,頻繁換股增加了我們對於股市的陌生感,頻繁換股的結局是“一買就跌,一賣就漲”,而且錯過主升浪,頻繁換股是我們虧損的最大原因之一。

6、大盤分析固然重要,但我們買賣的是個股,我們不能買大盤。因此,少花點時間分析和討論大盤,多花點時間瞭解自己買的公司,瞭解公司的經營情況,瞭解公司的發展情況,瞭解公司的股東情況,瞭解股票的技術面,瞭解股票有哪些機構參與……這些直接關乎到我們盈虧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7、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父,會空倉的是師爺。

8、散戶的實力是無法和機構比的,因此,我們需要靈活作戰。第一,我們要用游擊戰,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第二,我們要用持久戰,盯住一隻股票後,不要輕易放棄,任何一隻股票每一年都會有一到兩次主升浪,只要能抓住主升浪,賺錢不是難事。


10條炒股戒律:教你作出正確的投資判斷: 

也許現在你開始明白,投資並不像在漁場裡釣魚那麼簡單。你必須清醒的認識到,在投資的時候,如果一筆生意聽起來好得讓人難以置信,那這筆生意的確不值得置信。如果你曾經是一名失敗的投資者,那麼現在值得欣慰的是,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同你一樣;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不面對現實,重新調整你的投資計劃,你將會再次陷入失敗當中。 

所以,我們給出了投資的10條戒律,它們將有助於你保持清醒的頭腦,更多的作出正確的投資判斷:  

第一、投資不是多人遊戲,而是一個人的遊戲。你必須自己作出判斷。想投資,那就自己好好的研究你將要進行的交易;  

第二、不要期望過高。當然,期望你的投資每五分鐘能翻一倍,作為夢想是無可厚非的。但你要清醒的認識到,這是一個非常不現實的夢想。記住:如果年平均回報率能達到10%,就非常幸運了。  

第三、不要被虛張的股票所迷惑。記住,公司的股票同公司是有區別的,有時候股票只是一家公司不真實的影子而已。所以應該多向經紀人詢問股票的安全性。  

第四、不要低估風險。“風險”不僅僅是兩個字而已,它值得每一個投資者足夠的重視。所以,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在購買股票之前,不要先問“我能賺多少”,而要先問“我最多能虧多少”。這就是為什麼大家都去購買思科的股票時,warrenbuffett卻購買dairyqueen的。這條小心翼翼的戒律在最近幾年好象已經不流行了,但堅信這條戒律的投資者們至少還是保住了自己的錢。  

第五、在不知道該買哪一支股票或者為什麼要買這支股票的時候,堅決不要買。這一點尤其重要,先把事情搞懂再說。股票入門這印證了投資大師彼德·林奇的一句名言:一個公司如果你不能用一句話把它描述出來的話,它的股票就不要去買。 第六:資金才是硬道理。當你把目光投向一些現在正在衰敗的公司的時候,這點尤其重要。  

第七、不要輕信債務大於公司資金的公司。一些公司通過發行股票或借貸來支付股東紅利,但是他們總有一天會陷入困境。  

第八、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除非你有虧不完的錢,否則就應該就聽我一句話:不要把所有的投資都放在一家或兩家公司上,也不要相信那種只關注一個行業的投資公司。雖然把寶押在一個地方可能會帶來巨大的收入,但也會帶來同樣巨大的虧損。這次投資科技公司的投資者們最瞭解這一點。  

第九、不要忘記,除了盈利以外,沒有任何一個其它標準可以用來衡量一個公司的好壞。無論分析家和公司怎樣吹噓,記住這條規則,盈利就是盈利,這是唯一的標準。  

第十、如果對一支股票產生了懷疑,不要再堅持,及早放棄吧。


炒股的兩大定理和三個推論

定理一:短期力量服從長期趨勢:

無數交易者的失敗經歷都證明了這條定理的有效性。這也是很多所謂“騙線”的成因之一,當我們看到一根單日的上漲吞沒陽線,K線的技術分析方法告訴你,這確實是一個明確的短期上漲信號。

於是,當你尾盤重倉追進準備搏殺,第二天,股價卻直接低開低走。打開股價趨勢圖仔細研究發現,原來,中長期均線明確的告訴你,這是一隻趨勢向下的股票,短期衝高有可能只是一則消息的刺激,或者,就是有一些遊資在拉高出貨。

同樣的事情也有可能發生在牛市行情中,當一隻股票在你剛剛買入後的某日突然跳水,或許此時,你剛剛有的浮盈被抹掉大半,或許更慘一些,賬面已經虧掉5%,結果,你剛剛勉強保本賣出或割肉換股,第二天,股價又開始了扶搖直上,無論白馬黑馬就這樣被你錯過了。同樣,再看這隻股票的k線圖,人家的單日暴跌只是在大上漲週期中開個玩笑而已,而你,卻不幸的當真了。 這就是無數人說過無數遍的:趨勢為王。真理重複多少遍都不是多餘的,因為縱使我們不斷的重複,我們依然可能不斷的犯錯。所以,記住上文那兩個我們或許親身經歷過,或許只是聽聞過的教訓,然後大聲的重複那四個字:趨勢為王。

定理二:技術信號服從股票基本面:

基本面是做什麼用的?可以明確的說:無論是宏觀市場還是微觀個股,基本面毫無疑問有著最準確的定價作用。但是,大到市場指數,小到個股,每個投資者對標的的基本面與估值都有著截然不同的理解,因此,每名市場參與者的成績與盈虧不同,歸根結底是對市場的理解不同造成的。

其實,無論是看漲、看平還是看跌,每個投資者都能找到自己認為可信的技術信號,但是,市場最終的走勢只有一個,不可能看漲、看平和看跌都正確。因此,我們可以發現,決定未來投資者交易成績的,並不是所謂的“技術信號”,說到底,是對市場基本面與情緒的把握能力與準確程度。 在這裡還想說一句非常關鍵的話,希望朋友們仔細琢磨琢磨味道:如果一個技術信號不能反映當時市場的基本面,那麼它一定是受市場外因素影響形成的。但是,市場外的影響永遠是短暫的,影響結束後,市場會向它本該行進的方向加速行進,直到它認為達到下一次的平衡為止。

以上就是投資心得中的“兩大定理”,下面,我們來看看由這兩大定理引出的三個推論。

推論一:買入被低估的股票時,忽略任何技術因素:

買股票時從來不看任何K線、均線之類的東西。特別是當你認為一隻股票已經低估,然後,空頭依然肆虐,並且股價還在持續跳水,你基本上可以認為這是市場先生在慷慨的給你送錢。這時,你根本不用考慮這隻股票還會跌多少了,先殺進30%至50%的倉位再說。在記憶裡,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在股價半死不活時買入,然後,沒幾天,技術上的看漲信號出現。最重要的一點,朋友們一定要確信,這個市場裡,最不缺的就是智商高的人,股價低估,誰都看得見,你現在不買,自然有人慢慢的買,他們買著買著,股價自然就高了,這時候你再買,或許人家已經賺夠了,賣了。這樣,我們的風險就太大了。

推論二:上升通道中,60日均線最重要

這是多年來在牛市實戰中最重要最管用的一條心得。在市場處於牛市或一隻股票處於完整的上升通道時,只要它能不斷的創新高,並且不斷的調整到60日均線附近,你也可以默認,這是市場在給你送錢。

此時,你有兩種操作方式:沿著60日均線低買,然後在股價創新高後賣出並等到股價回落至60均線附近時重複上面的操作過程;或者,逢低買入以後一直持有到股價最終的頂部。這兩種方式各有利弊,沒有優劣之分,朋友們只要找到這樣的股票並且堅決買入它,你會發現,其實賺錢真的沒有那麼難。 如果我們在買入這樣的股票後,它隨即有效跌破60日均線,怎麼辦?

第一,在經驗中,這樣的概率並不大;

第二,如果真的有這種情況發生,那麼,一定是更高級別的風險突然降臨,也許是個股的突發重大利空,或者是更高級別的系統性風險,此時,我們要堅決止損離場。因為,在市場的所有趨勢中,系統性機會與風險始終排在趨勢鏈的最頂層。

推論三:當股價上漲脫離基本面時,識別見頂信號最關鍵:

這條推論是多年來能在一隻股票上賺足利潤的最大依仗。牛市不言頂,當市場情緒達到癲狂,股價總會脫離基本面很久的。此時,如果我們墨守成規,發現手中的股票突破自己的估值頂後就立即賣出,或許,你會錯過這隻股票最豐厚的一段利潤。 我們在賣出一隻股票時,其實也有兩個標準可以遵循:

第一、你主觀認為自己已經在一隻股票中賺夠了;

第二、你發現這隻股票在客觀上已經見頂。

與上面的例子相同,這兩個標準都對,沒有優劣之分,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但是,無論如何,確保你最終安全的,一定是要在手中個股的大頂來臨之際準確的識別出見頂信號。


為什麼面對同樣的市場行情,投機者會有各種各樣不同的應對方式?交易結果是如此的截然不同?

例如,任何一個市場,在同一瞬間,就有無數人在做多,還有無數人卻在放空;同樣看對了行情的方向,有人賺了點小錢就跑,有人卻不為所動,試圖獲得市場重大趨勢運動帶來的暴利,即使眼看要到手的利潤可能得而復失也在所不惜;當交易出現損失時,有人心存僥倖,不願及時認賠出局,結果釀成大禍;有人卻把市場判斷失誤看做交易中不可避免的正常現象,在損失很小時就果斷撤退,沒有受到大的傷害……

市場交易就是簡單的一買一賣,但在這一買一賣的背後,隱含著投機者不同的觀念、意識、目的、動機,反映出投機者不同的價值觀、市場交易理念、對待金錢的態度、對待風險的態度,等等。

從表面、局部看,市場交易的成敗,好像是一些偶然的事情、運氣在起作用。但是,我認為,投機者在金融領域的最終命運,深層次的原因取決於一個投機者的綜合素質,這就是一個投機者的人生修養和境界。

投機者的修養和境界並不神秘,也不玄虛,它是建立在兩個方面之上的。一是投機者對市場的理解,對市場交易中一些重大的原則性問題的基本態度;二是投機者對自我的認識,這種認識既包括對人類千百年來亙古不變的本性,如希望、貪婪、恐懼、僥倖、自負等的洞察和了解,也需要投機者對自己特殊的心理弱點、性格缺陷、思維、行為習慣等主體身心活動的深刻反省。股票、期貨市場的投機遊戲是人與人之間思想、意志、心理的對抗與較量。對市場的理解和對自我的認識這兩方面之間,本質上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早在100 多年以前,一位投機市場的老手就說過這樣的話:成功的股票、期貨投機定律是建立在這一假設的基礎之上的,那就是,人們將重複過去的錯誤。因此,投機者對人性的認識越深刻,對市場的理解就越深入;反之亦然。從這種意義上說,股票、期貨的交易實質也就是一種心理遊戲,既是與市場中其他人的角逐,更是與內心自我本能、人性弱點的對抗。

每一個立志獻身於投機事業的人,都是一個孤獨的攀登者!大多數人最終不能抵達理想的彼岸。但是,隨著市場認識的深化,投機者修養、境界的提高,一旦你突破了自我的侷限,超越了平庸凡俗,就會頓悟成佛,有一個質的飛躍。一個成功的投機高手,往往既有深刻的市場見解,也能洞悉自己的內心世界,同時在這兩方面達到很高的修為。

投機的旅途沒有捷徑可走,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這個漫長而孤獨的修煉過程,就像屈原所描述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投機者在摸索前進的道路上,會遇到難以

想象的艱難困苦。除了個人的天分外,唯有時間才能幫助投機者學到和證明一些東西。每一個看似輝煌的成功的背後,無不是由一系列的失敗和痛苦的教訓換來的,哪怕是一點點在別人看來非常樸素、簡單的經驗,投機者都可能為之付出過慘重的損失、血的代價。華爾街的一位操盤高手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我的投資績效完全是在於我28 年來錯誤經驗的累積。

西諺雲:上帝總是幫助自助者。如果一個投機者自己不能拯救自己,誰還能幫得了他呢?例如,在股票、期貨交易中,我們曾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犯著同樣的錯誤。判斷失誤時不及時止損、逆勢交易、孤注一擲、急躁衝動,等等,這些現象幾乎長期困擾著大多數市場參與者。我手頭保存著40 多本過去交易的日記。有時候隨便一翻,就會發現,雖然隔了很久,各個日記本上記錄的交易經過,自己曾經犯過的錯誤,都有非常相似之處。如果不看上面的日期,幾乎很難分清哪一篇寫在前面,哪一篇是後來寫的。顯然,有許多錯誤我過去很長時間一直在重複地犯。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對自己不可救藥的愚蠢行為痛苦之至,絕望中甚至想徹底放棄股票、期貨的投機生意。並不是我沒有意識到自己一直在幹傻事,有很多問題我在進入期貨市場的初期就已經發覺。但是,幾年以後,這些錯誤卻依然頻繁地出現在我的交易中。古人云:事不過三。又說:三折耾,成良醫。但是,在期貨交易中,問題卻遠非我們想象的那樣簡單。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大多數市場參與者日復一日,像噩夢一樣無法擺脫的錯誤,只能隨著投機者的修養和境界的提高而被超越,被消解,而無法在當前的境況下徹底消滅,不再重犯。例如,投機交易中的止損、市場新手衝動性交易等問題,都不是一個孤立的問題,也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問題,牽一髮而動全身,投機者整體的交易理念、修養、境界不到一定的高度,這些錯誤就難以徹底解決。

一、 關於衝動性交易

許多經驗豐富的投機老手都認識到,衝動性交易具有巨大的破壞性,嚴重威脅投機者的資金安全。從進入期貨市場的那一天開始,我就一直身受其害。很多年過去了,我還在同它作殊死的搏鬥。

不知道有多少次,前一天晚上我在分析、判斷市場走勢時非常冷靜、理智,做好了詳細的交易計劃。但是,僅僅過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我一走進交易大廳,一切就變得讓人難以理解。我會徹底忘記原來制定好的交易計劃,忘記自己究竟應該怎麼操作,而完全被市場價格的波動所牽引。

我的思維、心情隨著市場價格的變化而變化,一會看多,一會看空,全然不顧原先的想法,頻繁地在市場中買進賣出。顯然,這種毫無章法的交易方式註定不會有好結果。每天交易結束以後,我總是發現自己傷痕累累,損失慘重。更令人沮喪的是,如果我機械地遵守前一天的操作計劃,非但不會虧損,還有可觀的利潤。衝動性交易的主要原因是投機者缺乏足夠的自我控制能力,沉溺於短時間從市場波動中賺一筆大錢的想法而無法自拔。既不能抵擋外在的市場波動的誘惑,也不能遏制內在強烈的交易慾望。

從交易理念來說,衝動性交易是一種短線交易,而且是超級短線。這樣的局面一直維持了好幾年,人的本能、無意識的力量是如此的強大,市場的誘惑是如此難以抵擋,我就是無法控制自己的交易衝動。一次又一次,我打倒在地,我又掙扎著爬起來。我一再下決心,要謹慎交易,三思而後行,結果卻總是不盡人意,事情並沒有朝好的方面發展。直到有一天,我徹底放棄了戰勝衝動性交易的幻想,在絕望中放縱自己,無可奈何地承受著由此帶來的令人痛心的交易損失。

幾年以後,不知不覺中,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經驗的積累、市場認識的深化,我突然發現,自己已經很少出現衝動性交易的現象。這種曾經長期困擾我的疾病,我花了好幾年的時間也沒有遏止住的情緒化的行為方式,彷彿一下子痊癒了。仔細想來,這一切的發生也在情理之中。我對市場運動的理解,我的交易理念,我對自我的認識,包括對自己的個性、思維、情緒、習慣的瞭解,已經有了質的飛躍,今非昔比。一句話,我進入了一個新的天地,我在投機領域所達到的修養和境界使我遠遠超越了衝動性交易這種低層次的錯誤。

現在,我已經很少從事短線交易,尤其是日內短線交易,知道這是毀滅投機者最快捷的途徑。我把自己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尋找、發掘中長線交易的機會上,對短時間從市場波動中賺一筆大錢的想法已不感興趣。原來像美女一樣誘人的市場短期波動,再也不能激起我的交易慾望和衝動。

每一天,我還在關注各個品種的盤面變化,但是,作為一個長線交易者,我不會再被驚心動魄的短期市場波動牽著鼻子,搞得心神不定。我平靜、淡然地欣賞著市場的變化,也審視著自己的內心世界。我以我自己的方式理解這一切。

星星還是那顆星星,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市場依然在激烈動盪,用可觀的利潤,誘惑、吸引著一批又一批新老投機者前赴後繼,飛蛾撲火。而這一切,在我眼裡已有了全然不同的意義。


怎樣才能保持不賠錢呢?

第一、你的資金的性質,是長線資金還是短線資金,是自有資金還是借貸資金?你是不是已經考慮自己人生中的重大風險?如果在投資之前,已經為全家人員買了重大疾病的保險,留足了生活費,並且還有源源不斷的資金流入,你投入是自有資金並可以放在股市至少達到5年以上。那麼從資金的性質來看,你就具備了不賠錢的基礎。不然的話,本來計劃的長線投資,如果因為資金的性質,可能要在股價波動處於底部的時候出局,那麼賠錢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

第二、你投資的期限是長線還是短線?如果是短線,那麼很可能碰到個股和大盤調整,你算賬的時候,就不得不承受數目上的虧損。如果是長線,那麼從經濟發展角度來說,人類或者一個國家的經濟總是處在發展之中,符合價值投資條件的公司也在發展之中,總在增長之中,短期看來虧損的股票,隨著投資年限的延長,也一定會在企業的發展中獲得豐厚的利潤。投資的長期限也是不賠錢的一個基礎。

第三、選擇什麼樣的股票?其實選股票的時候,不是選股票而是選公司,你必須像一個企業的所有者一樣來看待這個公司的價值,而不是來回波動的股價。首先要估值,估值法有多種,可以參照巴菲特的未來的所有者收益加上利率折現來估值,最終目標是獲得儘量大的安全空間,也就是以儘可能以低於價值的價格買入股票 。在一個炒作氣氛濃厚的市場,恰恰給了價值投資者機會,很多真正有投資價值的股票,由於股價太高,把那些買低價股的投機者嚇跑了,而把好股票留給了投資者。另外,快速增長的公司,隨著業績的增長,也給價值投資者越來越大的安全空間,所以查理.芒格說,對於優質的公司,可以給出很高的溢價。

第四、在買入一隻股票時就已經作出了何時賣出的決定?設定一些條件,比如公司開始多元化發展,或者公司的靈魂人物出現變動,或者股價短期內體現了公司3-5年的價值。

就像開車的前提是保命一樣,但開車時你不會總想到保命,只要你跟前車保持安全距離,同時注意踩剎車,撞車危害自己生命的概率是很小的。開車保命其實已經蘊含在整個開車的系統中。投資不賠錢的概念,也不是對每一筆投資總考慮保本的問題,也不關心短期的股價漲跌,只要遵照不賠錢的前提選擇公司、進行合理估價、確立賣出條件,也就是說建立一個投資系統,那麼只要按照這個系統去運作,不賠錢自然在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