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菜爲什麼會崇尚「原味」?和日本的「生食」有哪些區別?

dafu2322

歡迎關注「飯醉分子閆濤」,看我分享不一般的美食感悟!

中國的粵菜口味崇尚清淡,於是很多人會將它和日本料理歸為同一類——崇尚天然。我個人認為,如果按照比較粗糙的劃分,世界上所有飲食方式大致可分為清淡風格和豔麗風格。

法國菜、東南亞菜、阿拉伯菜及中國的川菜等都可以算是“濃妝豔抹”的代表。而中國的粵菜,日本料理和地中海的意大利菜,西班牙菜等,大約也可以歸為清淡這一類。並沒有高下之分,只是不同地方的人們做出的飲食偏好選擇而已。那麼問題來了,粵菜和日本料理有何不同呢?

我個人有一個拙見,粵菜的這種清淡是基於烹飪手法的收斂而形成的一種悄然的昇華。而日本料理確實少了很多烹飪的破壞,以一種極致的方式去直麵食材。在這裡面,前者對於火候調味的功力深厚,後者對於食材的理解無比極致,同樣都是令人欽佩的。

所以,一個是白描工筆畫,而另一個是清水出芙蓉,雖然截然不同的風格,但都是我喜歡的一類。


飯醉分子閆濤

粵菜的原味和日本的生食不可相提並論,根本不是一回事。直接說吧,粵菜甩日本生食八條大街,不在一個檔次。普濟不是說日本菜不好,而是粵菜太好了,在世界美食領域名氣也大得多。

“原味”和“生食”是這兩個地方菜的基本特色,各有自己非常突出的特點,擁有絕對數量的忠實吃貨,區別在美食文化上。這裡不說日本的生食,因為大家都知道怎麼回事,普濟著重說說粵菜。是因為儘管粵菜在國際上名氣很大,但在國內,尤其是內地,真正瞭解的還真是不多。

粵菜就是廣東菜,最早的中國四大菜系之首,由廣府菜、潮汕菜和客家菜組成。大概主要因為地理位置的優勢吧,在中國飲食文化中,粵菜發展的最快,水平也最高,體現著中國菜的精華。主要三個方面可以論證:一是粵菜真正的精髓,在於是農耕文化與海洋文化結合完美的產物。不像內地和外海飲食,都侷限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廣東地區就地兩大文明區域的食材取得非常便利,烹飪技藝交流也無有障礙,吃貨們的評鑑水平豐富兼容,構成粵菜的最基本也是最大的特色;二是版圖上,廣東東南沿海,自古口岸優勢,東西文化交融,人員來往密集,自然地飲食發達,內容和形式豐富多彩,而且喜歡的人多,傳播的範圍寬泛;三是廣東人見多識廣,眼光獨到,心胸開闊,接受新事物快,對人對事真誠守信,做事認真講究。烹飪技藝自然的高超,菜品也必然的上乘,味道肯定的獨到了。所以啊,能夠在當前世界美食領域代表中國菜的,粵菜當之無愧也當仁不讓。事實上,當下與最有名的法國大餐相媲美的,就是粵菜,只有粵菜,而且不分昆仲。大家看看粵菜十大排名就知道普濟不是胡咧咧:

阿一鮑魚廣州文昌雞

明爐烤乳豬新龍皇夜宴
半島御品官燕清蒸東星斑
掛爐燒鵝生拆蟹肉燴海虎刺
雁南飛茶田鴨潮州滷味


普濟

粵菜的性格為:取之自然,烹之自由,食之自在!這就是粵菜所崇尚的“原味”,即尊重食物,按照食物本來的個性,給予發揮,而不是粗暴的打斷或者改造。

這點,讓它區別於其他菜系,比如魯菜之鮮、川菜之麻辣、閩菜之甜,等等。這與廣東地理環境、粵人的個性有關係。

其一,廣東可以說得到了大自然的恩賜,有大山,有珠江,有南海,這樣的地理只有山東可以媲美,所以魯菜為何是第一,八大菜系多半在沿海或靠近大河,與地理密不可分。

廣東可謂物產豐富,土壤肥沃,其動植物的豐富性是其他省份所不可比擬的,所以出產的菜品有了豐盛的選擇,一個是食材的豐富度,有海有陸,不需要通過烹飪來改造菜品本身,即可有數不盡的品種。

像其他菜系,為何要改變?其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原來的食材並不能很好的滿足當地人口味,或者做不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只好通過改造重塑的方式,來調理。

其二,廣東屬於後來居上的地區,相對其他地區,開發要比較晚,不管大海也好,所謂的雨林瘴癘也罷,古代粵人有圖騰崇拜的觀念,對大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不會隨意改變。等待明清時候,資本主義的興起,能夠最先接受西方的觀念,康有為梁啟超都是廣東人,孫中山也是,其對自然或者天道的敬畏心理,可以說無與倫比。

這兩點反應到菜系裡,粵菜也就自然而然注重本味了。

粵菜中其實也有生食的存在,像生魚片,就是孔子很早提出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這就是將其切片,細細的,直接來吃。嶺南民俗更有“夏至狗肉,冬至魚生”的說法。生魚肉中含蛋白質、脂肪、18種氨基酸等,還含有人體必需的鈣、磷、鐵及多種維生素,故大受歡迎。

現在,順德魚生還是非常有名。說起來,是類似於日本刺身的吃法。

談及廣東魚生與日本刺身兩者區別,還是非常明顯的。

最大的區別是,日本刺身的魚是深海魚類,而且不僅限於魚類,還有軟體海鮮和蝦貝類,以及熟食類刺身如凍非洲鮑魚。而且,以漂亮的造型、新鮮的食材、柔嫩的口感取勝。

廣東的魚生,主要是淡水魚,而且是有鱗的,無鱗的淡水魚會有粘液。

明末清初學者屈大均在《廣東新語》就寫道:“粵俗嗜魚生,以鱸、以駛、以草白、以黃魚、以青鱭,以雪齡、以鯇為上。”

怎麼吃呢?

日本刺身是,配上帶有刺激的調味料,比如芥末、醬油等。

廣東魚生是,“取魚之初出水者,去其皮鬣,洗其血腥,細劊為片。紅肌白理,輕如蟬翼,兩兩相比。沃以熱酒,和以椒鹽。入口冰融,號為甘旨。”現在佐料更加豐富,如下圖:

現在,只是隨著社會進步,特別是有了火之後,火炙之物勝過生吃,而且生肉中包含各種寄生蟲,處理不好容易生病,特別是環境汙染加劇,人們逐漸放棄了生吃,現主要集中於廣東與日本。


大武漢美食榜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是我最近看到的一個日本電影。

看到這個片名,說實話,我感覺很反胃。因為據此,我想到日本人血乎呲啦地吃生的人內臟的場景。


但是實際上,這是一部愛情故事片。

這個片名很符合日本人的飲食風格——生食。

但是我認為日本的“生食”約等於茹毛飲血。

首先比如生魚片,打上來的海魚直接切來就吃。

再比如,壽司就是飯糰子加上生切的三文魚之類。


還有他們喜歡拿一碗白米飯澆上一個生雞蛋就可以大快朵頤。

所以說,他們崇尚的是像鳥獸一般生吞活剝的飲食。似乎在他們看來,煮熟了就不好吃了似的。

然而,粵菜卻一定是煮熟的,這是與日本菜“生鮮”的特點之間最根本的區別。

粵菜流行於兩廣。兩廣緯度低,溫度高、溼度大,氣候相對炎熱。所以吃大料、八角、滷菜包什麼的容易上火。辣椒什麼的更加容易導致熱氣。


因此,這邊的食物不適合加調味料。

再加上靠海吃海,本身海鮮什麼的味道就很贊,加了佐料反而喧賓奪主。

所以,這邊做菜就儘量不加調味料,而是儘量保持食物本來的味道。但是這也是在做熟的前提下。


昨日雷聲

大中華的菜餚是八大菜系,。小日子怎麼能比擬的了。尤其是粵菜是小日子八輩子也學不了。單說調味,各種調味料在烹調中的化學變化,物理變化是相當複雜的過程。小日本子怎能理解呢?小日本子以為生魚片了!那麼簡單了啦!

文龍豪哥

曾有很多人問起粵菜的精髓及特色,好多人的回答也都是原滋原味,對於粵菜來說確實是“魚有魚味,雞有雞味”。粵菜十分講究尊重食材,保持食材的本味,但是與日本的生食概念是大相徑庭的。



粵菜注重食材的本味並非是生吃,粵菜配料和佐料的豐富與廣泛是出了名的,他們是通過精心調製按比例分配來用料,而不是什麼料都不用。粵菜所用的料都是為主料來服務的,每一道菜都有它的主角,配料絕對不能喧賓奪主,更不能影響主料本身的味道。



粵菜小心翼翼用料,精益求精烹飪最後追求的是食材熟且鮮的味道,力求每一道菜的主角都有專屬於它自己的鮮味,這與日本的生食概念是有很大區別的。

日本人有一種難以割捨的追求自然的情結,地理環境使然使得他們長期處於一種資源較為豐富的自然環境之中,生食文化則是將這種優越感展現到登峰造極的程度。生吞章魚,活吃牛蛙這種食法在他們的國度早已成為習慣。而且他們的生食完全就是字面意義上的生吃,食物不經過任何烹飪技法與加工,清洗過後直接上桌,最多輔以醬油芥末等蘸料。在中國能接受範圍內最常見的例子就是生食刺身了。



前幾日壹周君曾看到一種令我瞠目結舌的吃法,就是生剝牛蛙,完全活蹦亂跳的牛蛙在食客的桌子上被一層一層剝開,肉被一塊一塊切好,更為慎人的是牛蛙在被生剝的過程中眼珠子還在不停轉動,說得更直白點就是相當於牛蛙還靠著最後的生命氣息看著食客將自己一點一點吃掉。這已經與粵菜追求食材的本味完全不同了,並非小心翼翼烹飪以求鮮,而是直接上嘴以求真。



至於粵菜追求原味的原因,相必與食材豐富脫不了干係。粵菜一大特色就是食材極其豐富,飛禽走獸鳥獸魚蟲都有可能變為桌上美味。不同的食材當然就要追求不同的味道,所以尊重原味,不然食材再豐富作來作去都一個味道,豈不是可惜。


武漢壹周

廣東人很少吃生的食品,大概只有順德魚生和日本是差不多的吧,至於肉類更不會生吃,我們到底是已經進化的民族啊。廣東食品的確講究原汁原味,並不著重使用調料來增加食品的味道,粵菜中的白切雞,蒸魚和煲仔飯便是其中的佼佼者,雞魚白米都是最簡單不過的食材,但配製調理得好的話,便足以引起你的食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