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19世纪的复古思潮(上)古典复兴

18世纪-19世纪的复古思潮(上)古典复兴

建筑中的复古思潮是指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流行着的古典复兴、浪漫主义与折中主义。它们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有政治上的需要,他们之所以要利用过去的历史样式,是企图从古代建筑遗产中寻求思想上的共鸣。

18世纪-19世纪的复古思潮(上)古典复兴

法国启蒙运动

一、古典复兴建筑思潮

古典复兴是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史上是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古典建筑形式。这种思潮曾受到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都具有一个共同的核心,那便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自由"、"平等"、"博爱"又是人性论的主要内容,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口号。正是由于对民主、共和的向往,唤起了人们对古希腊、古罗马的礼赞,这也就是资本主义初期古典复兴建筑思潮的社会基础。

18世纪-19世纪的复古思潮(上)古典复兴

18世纪古典复兴建筑的流行,固然主要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另一方面则因为考古发掘进展的影响。它使人们认识到古典建筑的艺术质量远远超过了巴洛克与洛可可,这也是古典再现的条件。

18世纪-19世纪的复古思潮(上)古典复兴

巴黎万神庙

古典复兴建筑在各国的发展,虽然有共同之处,但多少也有些不同。大体上在

法国是以罗马式样为主,例如巴黎万神庙,而在英国、德国则希腊式样较多。采用古典形式的建筑主要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国会、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

18世纪-19世纪的复古思潮(上)古典复兴

此外,法国在拿破仑时代还有一些完全是

纪念性的建筑,如星形广场上的凯旋门、马德伦教堂等建筑都是罗马帝国建筑式样。在这类建筑中,它们追求外观上的雄伟、壮丽,内部则常常吸取东方的各种装饰或洛可可的手法,因此形成所谓的"帝国式"风格。

18世纪-19世纪的复古思潮(上)古典复兴

美国在独立以前,建筑造型都是采用欧洲式样。独立战争时期,美国资产阶级在摆脱殖民地制度的同时,曾力图摆脱“殖民时期风格”,由于他们没有悠久的建筑传统,也只能用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去表现“民主”、“自由”、光荣和独立,所以古典复兴建筑在美国曾盛极一时,尤其是

以罗马复兴为主

18世纪-19世纪的复古思潮(上)古典复兴

1793~1867年建的美国国会大厦是罗马古典建筑复兴的重要实例。它仿照了巴黎万神庙的造型,极力表现雄伟的纪念性。国会大厦外部全是用灰白色石块砌筑,上部圆顶是用铸铁构件建造的,这样可以减少一些圆顶的侧推力,在铸铁圆顶的外部刷上一层白漆,远远望去,和下部石墙面很协调。

18世纪-19世纪的复古思潮(上)古典复兴

在圆顶的下部开有一圈小窗,既能采光和减轻重力,又能在造型上产生虚实的对比,避免了沉重的感觉。在圆顶的上部还加上一个圆形的亭子和华盛顿的青铜雕像,使这座古典建筑成为华盛顿市的制高点,也成为华盛顿重要的标志性建筑。美国国会大厦虽然是采用罗马古典复兴的建筑风格,但是由于在大圆顶下的两层圆厅是用壁柱和柱廊环绕,两翼上层外观也都采用柱廊形式

,因此给人的感觉是既庄严伟大,又亲切开敞,能表达一定的民主思想。在国会大厦的内部圆形大厅中,还布置有许多历届著名美国总统的雕像以作纪念,也烘托了大厦的中心气氛。

18世纪-19世纪的复古思潮(上)古典复兴

大厦的底层外部是仿照巴黎卢佛尔宫东立面的做法,处理成一个基座承托着上部的柱廊,显得整座建筑稳重坚实。美国国会大厦在轴线上

与华盛顿纪念塔遥相呼应,更增加了国会大厦前景的雄伟景观。大厦周围美丽的景色,又融建筑美与自然美于一体。

18世纪-19世纪的复古思潮(上)古典复兴

18世纪-19世纪的复古思潮(上)古典复兴

18世纪-19世纪的复古思潮(上)古典复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