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二战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娄本帅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一件事,而这件事一直被印度及其英国宗主掩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度是曾经向英美两国同时宣战的。可能有人就问了:印度不是盟军的盟友吗?怎么会对英美宣战?这就要看一看印度的历史了。

其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开始,是没有“印度”这个国家的,它的全称叫“英属印度”,就像现在的英属维京群岛、法属留尼汪岛一样,相当于英国的一个海外省(这比喻也许不大恰当,因为这个“省”太大了)。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度曾经出现过一个代表印度的“政府”,全名叫做“印度自由政府”,领头的叫做钱德拉·鲍斯。

钱德拉·鲍斯的“印度自由政府”先是跟纳粹德国搭上了关系,得到了德国国防军的大力鼓动和支援,德军最高统帅部给鲍斯提供了场所、资金等一应帮助,并且由德军在北非俘获的印度战俘组成了两千人的印度军团。

钱德拉·鲍斯后来又坐着德国的U型潜艇跑到了日本,跟东条英机一拍即合,并把在新加坡俘虏的两万多印度兵改建成“印度国民军”交给了鲍斯,鲍斯也“顺理成章”第当上了“自由印度临时政府”的“国家元首、总理、军事部长、外交部长和印度国民军最高司令官”。1943年10月24日,“自由印度政府”对英美宣战。

1944年4月在因帕尔和若开战役中,印度人组成的自杀突击队,还成功地突破了英国人的防线,占领了曼尼普尔的莫伊郎格,然后又沿着科希马大道一路开进,直杀入印度境内250公里,对科希马和锡尔查尔的英国人造成了很大威胁,还侧翼包抄了美国的军队。

但是这些印度兵的日本主子并没有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武器弹药,更不要说空中掩护了,英美盟军一轮轰炸,这些“印度国民军”就作鸟兽散了。

但是这些印度人还真挺能坚持的,盟军一边杀,他们一边补充,直到日本战败了,“印度国民军”还剩下四万多人呢,这些人溜回印度之后,由于“种姓较高”,很多人还当了官。更奇葩的是,这些人还得到了印度政府发放的“印度志愿参战补助”,跟英属印度本土军队享受了同等优待。

战后在远东军事法庭代表印度的巴尔“法官”一上法庭,就先向被告,也就是日本战犯极其尊敬地双手合十行礼,然后发出惊人之语:这些战犯全都无罪,有罪的是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的美国人(原话是“将原子弹投向平民目标是战争中最恶劣的暴行”)。闹得印度的宗主英国人也很尴尬了:“毫无疑问,帕尔(巴尔)先生的观点代表着很大一部分印度人,许多印度报刊都支持他的裁决。这一切都源自在当时的印度,反帝怒潮不是针对着日本,而是针对着其他目标。”英国人说的这“其他目标”,就是英国自己……


半壶老酒半支烟


二战中国家大致可分为三类,即反法西斯同盟国、轴心国、中立国,当然再细致下划分还可以有反法西斯同盟阵营内打酱油国,如阿根廷与土耳其,轴心国阵营内打酱油国,如西班牙和罗马尼亚等,可说到印度却不得不说是一个二战中独立于所有分类之外的国家。理论上,二战时期印度属于英国女王直属统治地,自然向轴心国宣战,而且包括中国远征军在内的盟军也确实于印度驻扎并在印缅边境地区组织亚洲战场转折性的英帕尔战役重创日军。但颇具戏剧性的是,日军中也有诸多师以上建制印度人组成的部队,他们并不是临时抓的壮丁炮灰,而是响应印度国大党领袖鲍斯号召,怀揣“解放祖国”理想来参军,而且鲍斯还组织起流亡政府,与日本签订许多条约规定日后领土分配和权力配置。

日军中服役印度人总数约为十万上下,还有很多女性,他们的构成很复杂,既有前殖民地雇佣军也有海外印度侨民,甚至还有很多印度国内跑来加入者。所有这些人统一编为“印度国民军”,由印度人直接指挥配合日军作战。这支“印度国民军”主要战绩便是参加英帕尔会战,由于日军重兵围攻科西马并英帕尔拖住中英联军,“印度国民军”得到一个安全空隙趁势杀入印度境内数百公里,甚至包围过美军一支小建制部队(因被美军轻松击溃所以关于双方具体作战人数记载不太详细)。

虽然英帕尔战役后,“印度国民军”因为损失太大而没有再度参加太大规模战斗,可因为这段与日军“并肩作战历史”再加上国大党各种宣传导致印度整体上非常亲近日本,如东京审判中印度法官提出释放所有日本战犯再以佛祖之名对他们进行感化便跟此有一定关系。


大国策

简而言之,一个非常矛盾的角色。印度在二战中是一个处境比较尴尬的国家。

独立前的印度,作为大英帝国诸多殖民地最重要的一部分,一直是英国最广阔的工业原料产地和市场。同时也因人口众多,是英国武装部队的潜在兵源地。

(印度一直是海外英军的重要兵源地)

无论一战,二战,印度兵力质量属于二流,但能够胜任后勤管理,辎重运输等简单任务,节省了大量一线英军人手。况且印军的对外反法西斯作战中,也不时出现闪光点。如二战初期的北非战场,由印度,新西兰,南非军队组成的第八集团军,与隆美尔的北非军团浴血奋战接近一年,为西线盟军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阿拉曼战役中缴获德国军旗的印度战士)

同时从大的战略层面上讲,印度也是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坚固堡垒和后勤基地,在牵制大量日军的同时,也不断为盟军提供给养。如我国远征军中著名的驻印军部队,这支队伍正是在印度休整,重组并训练后,再而投入了东南亚盟军对日军的反攻作战中。

(驻印军)

但印度人民在默默奉献的同时,心中也是矛盾的。1941年,丘吉尔声称《大西洋宪章》中之“尊重所有民族选择他们愿意生活于其下的政府形式之权利;希望看到曾经被武力剥夺其主权及自治权的民族,重新获得主权与自治。”条款不适用于印度。而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印度开国三杰中的鲍斯会选择千里迢迢前往日德两国寻求援助,甚至愿意为虎作伥了。


(德军的印度人军团)

军情君是悟空问答的签约作者,希望亲们点波关注,以方便给大家普及更多军武知识!谢谢


兵器次元

二战中的印度士兵:

这是哪里?我们是谁?我们在干什么?

印度士兵,在二战中绝对是最奇葩的存在,没有之一。当时的印度,同时帮着英国、德国、日本打仗,这么忙,也确实没谁了。

众所周知,二战时候印度离欧洲战场比较远,离中国和东南亚战场也有些距离。按理说他们应该是憋在家里吃咖喱饭的,为啥满世界的征战呢?

首先,印度当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他们还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一打仗,英国大老板让他们往哪打,他们就必须往哪打。虽然印度军队的战斗力不行,但是凑个人数,跟着英军打打酱油还是可以的,尤其是在北非战场,还是有一点成绩的。

重点说说日本的事儿,在日本进攻东南亚之前,这里驻扎着不少的英属印度军队。本来跟着英国老板混日子,前途没有,粮食肯定是够的。但是日军的战斗力超出了英军的想象,单是那一群一群的“自行车作战”大队,就让英国人摸不着北了。

就这样,英军跑的跑,投降的投降,其中就包括大量的印度军队。

这时,印度有个激进分子,叫做钱德拉▪鲍斯,曾经的印度国大党主席,看着英国很不爽。德国横扫欧洲的时候,鲍斯算是看到了希望,屁颠屁颠的跑过去,对希特勒说我要投靠你,我要组建印度政府!

希特勒很高兴啊,虽然我不知道你水平咋样,但是再差能差到哪去?

于是,当日本在东南亚俘虏了4万印度士兵的时候,鲍斯火急火燎的赶了过来,和日本商量了一下,我组建印度自由政府,帮你们!

凭着鲍斯的三寸不烂之舌,成功的动员了9万印度军,然后跟着日军一起“解放印度”。战场上,英属印度军帮着英国防守,鲍斯的印度军帮着日本进攻,双方一见面肯定很惊讶,说不定还能隔着战壕攀上亲戚呢。紧接着就出现了著名的英帕尔战役,日军和鲍斯的印度军都被打残了。

再说德国这边,鲍斯在德国的时候,曾经兴致勃勃的帮助希特勒建立了一支印度军团,人不多,大概3000多人,都是德国俘虏过来的,鲍斯一鼓吹,他们就跟着德国干了。

但是,这支印度军团实在是烂到家了,都不好意思让他们上战场。那咋办?调到法国驻防吧。这群印度人打仗不咋地,干坏事倒是很有一套。时不时出去抢劫强奸,欺负老百姓。法国人快恨死他们了,尤其是法国抵抗组织。

诺曼底登陆之后,这支印度军团毫无抵抗的逃跑了,跑到火车站准备去德国的时候,一小支法国游击队看到他们了!终于逮着你们了,法国游击队主动出击,把这一共3000多人的部队狠狠的教训了一下。

残部逃回德国之后,还非常骄傲的向希特勒吹嘘:我们还剩2000人呢,我们的武器装备都没有损失,我们还有战斗力!

希特勒问:为什么呀?印度人回答:因为我们一直都没有战斗过啊!

希特勒被气的吐血,拿他们毫无办法。直到德国纳粹灭亡前夕,这支印度部队一路逃跑,不幸当了美军的俘虏。

好吧,印度的事儿就说到这,大家伙自由讨论吧。


七追风

印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扮演的角色极为微妙。

二战期间,印度是英联邦的一员,英国遭到纳粹军队轰炸后,立即宣布进入总动员状态,印度也派出了数万大军,同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等国共同投入到地中海战场同德意法西斯作战。



印度军队的战斗力还是颇值得一提的,在对峙隆美尔的非洲军过程中,印军不仅敌住了德军的攻势,还迂回包抄德军,让隆美尔心有余悸。不过讽刺的是,在1962年,这支军队遭遇了惨重的失败,而对手,想必各位也知道了。

但是,印度国大党对印度参与二战极为不满,他们向英政府抗议,结果遭到了镇压。国大党领袖甘地得知后,立即率人以绝食要求英国人释放抗议群众的代表。




甘地在这一时期还见到了蒋介石,并向蒋介绍了自己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开展状况,这也让丘吉尔大为不满。所以说,印度民间的反战力量也是不可低估的。同忠于英帝国的印度官员相比,他们又扮演了反战的角色。

参考文献:李德·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寒江阁一道人

二战时,印度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由于欧洲战场和亚洲战场都距离印度较远,所以印度次大陆被战火袭扰的很少,于是一部分“很天真”的印度人就开始“暴走”了。这部分人就是英军中的印度士兵。

首先走入大家视线的在新加坡被日军俘虏的英军中的印度士兵,居然有五万人之多,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印度的“战斗民族”锡克族老兵,在英军中一向享有“盛誉”,并且从18世纪初,各国就在英军中看到这支来自印度的部队。日本建立的这支印度俘虏部队,号称印度国民军(编有三个完整的师团)。在著名的英帕尔战役中死伤惨重(大部被饿死的),二战结束后大部分被遣送回国,接受了审判。

还有一部分在欧战被俘的英军中的印度士兵,与日本情况类似,不过德军吸取了日本的教训,对把这支部队打散了使用,最大编制为营(对印度士兵各种不信任)。不过印度人在德军中展示出来的特点不是打仗,而是逃跑。1944年盟军登陆后,这帮印度士兵成建制的从法国波尔多一路逃到德国奥伯霍芬,一路上除了被法国抵抗组织骚扰打死过几个人,就再没有别的什么损失了(很奇怪三哥为毛不向盟军投降?)。

然而最重要的是,由于印度在二战中没有遭受到侵略,没有付出血和泪的代价,所以战后远东军事法庭的审判团中的印度法官帕尔在最后关键性的投票中,居然异想天开、自行脑补的认为那些罪行累累、罄竹难书的日本甲级战犯是无罪的(最终造成很多该吊死的鬼子未被吊死)。请记住这个三哥的面孔,二货!


楠竹一

在二战中,印度的地位确实非常尴尬,当时,印度作为英帝国的殖民地,理所当然的应派出军队与同盟国一起作战。可也就在这个事情,印度正在兴起民族独立解放运动,鼓吹独立建国。

当时,印度独立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国大党主席钱德拉▪鲍斯,首先跑到德国,争取希特勒的支持,成立了流亡政府,并帮助德国组建了印度军团,参加了轴心国的作战。



而在东南亚战场,日本军国主义,打着打东亚共荣的旗号,要解放所谓在西方殖民下的东南亚人民。鲍斯就又跑到日本那里,与日本举行谈判,妄图借助日本的力量,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印度的独立政府。为此还组建了“印度国民军”参与日军的作战。这支军队曾一度发展到10万人左右,在同盟军与日军的印帕尔战役中,“印度革命军”被彻底打散,未能实现其解放印度的愿望。



所以,在二战中就出现了,同时在同盟国军中,德军中,日军中都有印度军人的奇葩现象。但是,终究印度军人大部分参加了同盟国的军队序列,尤其是印度军队在非洲战场上的表现,也比较突出,为同盟国战胜轴心国做出了一定的牺牲和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