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南京”:50年九易其名的长江路火车站

读了老南京版刊登的《鼓楼小火车站那些事》,让我想起幼时住家附近的长江路火车站。

很久以前,从中华门到下关有条俗称“小火车”的宁市线,起点是中华门站(雨花台附近),进雨花门,过白鹭洲,沿长白街至长江路,通过太平北路、经鸡鸣寺转向鼓楼,到三牌楼北上出金川门,最后抵达狮子山下的下关站。沿线设武定门、白下路、长江路、鼓楼、丁家桥、金川门等站,全程大约运行1小时。长江路站坐落在这条线的中段。这个车站从建成到拆除,经历清朝、民国、共和国,50年中竟九易其名,在我国铁路史上可以讲实属罕见。

这个车站位置在现今长江路“总统府”旧址大院的东墙外,始建于1908年,是一色清灰砖砌的古老的英式平房,有2座月台,3段道,办理客、货、行包及联运业务,在这条小铁路上算是大站了。刚通车时这个站叫督署站,因为当时的两江总督衙门就是现今的“总统府”大院。此后,由于政权更替,该院不断改换名称,车站也随之更名。辛亥革命成功,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改为总统府站;不久,孙中山辞职,任命黄兴为南京留守,这个站就改名为留守府站;继而留守府撤销,江苏都督程德全到南京接管政权,遂又改名为督定署站;军阀孙传芳盘踞南京后,自封为“上将军”,又改名为“上将军站”;到1927年国民革命军攻克南京,定名为国府站;抗战爆发,南京沦陷,改名为维新站;不久汪精卫成立伪国民政府,即改称为新国民站;抗战胜利,仍恢复国府站站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长江路站名,直至1958年,从安全、环境和运营效果全盘考虑,市里最终决定拆除。

小时候,我家住肚带营,离长江路火车站很近。我姨妈家住下关永宁街,所以放暑假去姨妈家小住,都要去长江路火车站乘坐小火车。只要花上3分钱,就可以到下关姨妈家。印象中小火车是烧煤的蒸汽机车,一开起来,机车上面要冒出浓浓的烟。车厢里都是木头做的条凳,是真真正正的“硬座”。车厢里连电风扇都没有,更别说空调了。有的窗户还是破的,坐在火车里面,夏天热得要死,冬天冷得要命。不过,能选择坐小火车做出行工具,感觉是不错的。

随着南京城市建设高度发展,旧时“小火车”早已从人们视线消失。宁市线铁路终点,原下关车站售票处,一栋坚实的民国建筑,已经夷为平地。而长江路火车站,则早在1960年就被拆除得如今看不到任何痕迹。但这条宁市线小火车,还是会留存在南京市民的记忆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