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晚报|泰和热情拥抱“全域旅游”发展春天

5月15日,《吉安晚报》B2版旅游专刊整版关注泰和县旅游。

吉安晚报|泰和热情拥抱“全域旅游”发展春天

原文如下:

激发内生动力 搅活一池春水

泰和热情拥抱“全域旅游”发展春天

吉安晚报|泰和热情拥抱“全域旅游”发展春天

舞龙表演

吉安晚报|泰和热情拥抱“全域旅游”发展春天

游客免费品尝米果

吉安晚报|泰和热情拥抱“全域旅游”发展春天

游客品尝特色牛骨汤

吉安晚报|泰和热情拥抱“全域旅游”发展春天

牧歌滩尾

吉安晚报|泰和热情拥抱“全域旅游”发展春天

泰和旅游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旅游发展的道路上,因为努力前行,今年5月,泰和成功摘得“2017年度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县(市、区)”荣誉牌匾。这份荣誉,既是对泰和旅游资源独特的认可,也是对泰和全域旅游发展路径的肯定。

全域统筹发展

为泰和旅游注入发展“底气”

以前一提到泰和,很多人可能想到的就是“乌鸡之乡”。但现在,你若再提泰和,人们会告诉你,这里除了乌鸡,还有很多地方、很多美景值得你铭记。

游完苏溪的芦子洲和旗山美丽乡村,直奔马市蜀口古村,感受千里赣江第一岛的旖旎风光,再到禾市槎滩陂,一睹千年水渠江南都江堰“芳容”———这条被当地民众笑称“苏马泰”一日游的线路,成为了泰和县旅游清单上的首选线路。串点成线处处成风景,旅游清单日渐丰富,这样的改变,源于泰和在全域旅游这篇文章上花了大力气,下了真功夫。

全域旅游,重在全域,通俗来说,就是将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的泰和,境内有着丰富的红、古、绿旅游资源和优越的水、陆、空交通区位优势。如何利用优势资源推动全域旅游?泰和县决策层意识到,要开启旅游产业发展新篇章,先导因素在解放思想、创新观念上,必须由单纯地建景点、景区向全景式打造、全社会参与、全方位服务转变。从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的“全景泰和全域旅游”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到按照全域旅游理念,统筹全县各乡镇、各行业涉旅资源,高标准编制《泰和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再到设立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旅游业在泰和发展的地位日益彰显。

有了发展路径图,如何落实才是关键。紧紧围绕旅游集聚区建设和远途旅行、近郊环游、休闲度假、乡村深度游“四大目标”,泰和高位推动上下联动,全域谋划完善布局,全面统筹务实推进,全力做好文旅、产城、城乡融合三篇文章,为当地旅游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江南都江堰”“登天湖山、品畲乡情、看风电场”“日登井冈山、夜泊蜀口洲”“游百里赣江、赏乌鸡文化”等旅游品牌被逐渐唱响。

专注求新求特

为泰和旅游添上发展“灵气”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如何才能不走旅游“套路”,让游客来得了玩得好留得住?除了围绕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优质配套服务,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外,建立泰和县智慧旅游平台,致力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外,泰和还打出了“求新求特”牌。既向泰和乌鸡、槎滩陂等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要竞争力,也向特色小镇建设要活力。泰和充分发挥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采取招商引资、合作入股等多途径、多方式,积极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全域旅游开发。据了解,规划面积10000亩的亩基岛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成功吸引民营资本5亿元,已被列入省重点项目。当前,泰和正在开发建设马市镇旅游特色小镇和桥头镇旅居小镇,加快推进马市蜀口、螺溪爵誉等传统村落改造提升,并将以此为示范带动,推动桥头饮食、苑前牛宴、泰垦茶园等特色发展,形成“众星拱月”发展态势。

不走寻常路,让泰和旅游发展散出发令人惊喜的灵气。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投资10亿元启动的马市生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建设,被列为2018年我省大中型建设项目,是我市首个采取PPP模式落户的旅游项目。精心打造的槎滩陂国家水利风景区、桥头旅居小镇、乌鸡小镇等一批富含地方特色文化、民俗风情的乡村旅游景点,将乡村旅游品牌大力唱响。苏溪牧歌滩尾生态园等一批精品近郊旅游项目,吸引当地及周边县(市、区)群众近郊环游,完美展现了当地“红、古、绿、蓝、乌”五色旅游资源。2017年,泰和重点打造了澄江的玉华山、螺溪的南岗口古街、禾市的槎山(滩)村、苏溪的滩尾村、马市的柳塘村以及沙村的绵溪村等6个省A级乡村旅游点,其中牧歌滩尾获评省级3A级乡村旅游点,把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旅游扶贫开发有机融合、共同推进,构建了“处处是风景、到处可旅游”的全新景象。

吉安晚报|泰和热情拥抱“全域旅游”发展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