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建特高压,远海岛建微电网,中国技术正逐步解决世界难题

亚欧大陆的荒野上,数万年来只有荒漠植物和一些荒漠动物。

但如今,我国却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树起了很多根巨大的特高压铁塔群,从新疆准噶尔盆地一路向东,翻过天山,穿行河西走廊,跨越黄河、长江天险,最终抵达安徽南部。

荒漠建特高压,远海岛建微电网,中国技术正逐步解决世界难题

这便是目前世界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四项第一”的准东至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现场的铁塔高度超百米,有33层楼高,塔重400多吨。

工程所用电缆有成年人手腕粗细,固定电缆的“螺丝螺母”、绝缘瓷瓶每个都有十几公斤重。

工程新疆段从准噶尔盆地东部,征服沙漠和戈壁,越过风区和天山,近600公里的廊道上架起了1109基铁塔。

电压等级提升至1100千伏,意味着铁塔更高、吨位更重,基础混凝土方量更大、难度更高,这是一个首创工程,难度可想而知。

穿过第二大沙漠需要铁塔稳定,沙漠里混凝土浇筑保湿很难,中国首创了混凝土滴灌养护技术。

地震带、狂风带,在天山身处施工,其中一基铁塔花费45天才组立完成。

换流站是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心脏,仅昌吉换流站投资就达81亿。7家电厂及五彩湾750千伏变电站传输的交流电在这里转化为直流电,电压升至±1100千伏再输送出去。眼下,7台换流变压器和两套换流阀已完成设备本体安装。

±1100千伏换流站代表当今世界直流输电技术最高水平,换流容量、电气绝缘等技术指标都“趋于极限”,刷新了我国相关设备制造的新高度。

准东至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全长3324千米,总投资407亿元,输送电压等级提升到1100千伏,输送容量增至1200万千瓦,经济输电距离延伸到3000公里以上。除了新疆段贯通之外,目前陕西段组塔过半,安徽段进入放线阶段。

特高压技术不仅在中国应用,还帮助了巴西解决了难题。

中国帮巴西建设的美丽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一期工程,去年12月建成投运。这条中国首个特高压“走出去”项目,将美丽山水电站超过1/3的电能输送到巴西东南部负荷中心,满足了2200万人口的年用电需求,实现了特高压技术首次海外落地。

荒漠建特高压,远海岛建微电网,中国技术正逐步解决世界难题

除了特高压技术,我国微电网技术也飞速进步。

海南三沙永兴岛,是由白色珊瑚贝壳沙堆积在礁平台上而形成的珊瑚岛。

这座岛离海南岛很远,微电网和多能互补技术解决了岛上用电和只能靠小型柴油发电机发电的污染问题。

海岛上跳闸断电的情况、渔民储存海鲜的冰柜经常被烧坏的情况,岛上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了改善。

2018年5月27日,由柴油发电、光伏、储能等多种能源互补的三沙永兴岛智能微电网建成,成为我国首个远海岛屿智能微电网,海岛从此有了可以和城市媲美的供电可靠性。

我们很难将大陆的电输送到远海岛屿,成本和收益不成正比。

对于远海岛屿来说,供电往往存在能源运输成本高、发电设备极易受腐蚀损坏、受面积所限不能建设大型发电厂房等技术难题,极大影响了海岛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制约了海岛经济的发展。

微电网让岛屿供电能力大幅度提升,也能实现清洁能源高占比利用,电网稳定还无污染。

目前,在我国的一些偏远山区、海岛等远离城市的地方,仍然存在着一些未通电或者供电不稳定的“电力空白区”。如果采用传统电网供电的话成本很高,因此利用当地可再生能源发电,并配置储能系统的智能微电网成为解决这些地区供电问题比较合适的方案。

作为国家级电力技术领域的一项应用示范工程,三沙智能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历经三年的研究与实践。系统主站设立在永兴岛,可实现柴油发电机、光伏系统、储能系统、主子微网及海水淡化、充电桩等各类负荷数据的采集与监控。

为了确保可靠性,永兴岛微电网通过海底光纤与400多公里外的海南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相连,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在海口来调控岛上的微电网,从而使岛上供电的可靠性提高。

智能微电网采用的电源一般都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比如柴油发电、波浪能发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可以对分布式能源进行就地消化、就地平衡,

同时也可以与多级微电网进行能量交换保证系统实现节能、环保和经济运行。

微电网建成后,每年节约柴油量逾400吨,约合人民币200万元。

这项技术推广到世界上很多岛屿,都能解决当地的用电难题。

荒漠建特高压,远海岛建微电网,中国技术正逐步解决世界难题

智能微网通过对储能和分布式电源的联动调节,实现了光伏等清洁能源全额消纳。

相信中国电力技术还将继续攻克更多世界难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