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助推中国芯片快速“破局” 三大标杆企业分析

政策助推中国芯片快速“破局” 三大标杆企业分析

2018年4月,美国商务部宣布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出口电讯零部件产品,期限为7年。此次禁令一发布就触动了整个中国社会,带动了中国上下关于国产芯片必须加快发展的思考,凸显了中国芯片消费的刚需性和发展国产芯片产业的迫切性。2018年5月,中国政府发布采购公告,将国产芯片列入政府采购名单,这是国家从制度支持层面重视国产芯片发展的重要信号,同时也会带动国内市场采购国产芯片的风潮。

芯片被称作是信息时代的“基石”,是信息行业最核心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端制造能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2023年芯片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由于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芯片的需求量持续快速增长,然而,由于中国技术水平有限,国内市场90%以上的芯片产品都依靠进口。2013年以来,我国每年进口芯片的金额都达到2000亿美元(约合1万3千多亿人民币)以上,2017年更是多达2500多亿美元,未来还将持续增长。

目前,中国国产芯片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领域,但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技术研发水平在不断提升,更精密的芯片技术难题也在不断获得突破。

但整体而言,与英特尔等全球芯片巨头企业相比,国内本土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还处于较弱的地位。中国是全球最大电信市场,对芯片的需求规模较大,这将成为我国芯片产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现阶段,中国芯片产业发展还处于成长初期阶段,行业内具有独立研发能力的企业数量较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紫光集团、华为海思、中兴微电。

紫光集团

紫光集团清华大学旗下的高科技企业。在芯片板块,紫光集团已经集合了芯片设计、生产、制造、封测、销售全产业链。目前致力于夯实中低端芯片的优势,持续向高端发展。

2018年4月,紫光集团旗下长江存储研发的国内第一颗32层三维NAND闪存芯片,将于2018年内在武汉长江存储基地实现量产,将有力提升“中国芯”在国际市场的地位。这是中国第一颗开始量产的存储芯片,被称作国产芯片龙头。这一芯片的量产,必将带动整个芯片行业的积极发展。

华为海思

华为海思的芯片产品覆盖无线网络、固定网络、数字媒体等领域,成功应用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华为海思芯片最突出的体现,是在智能手机市场上。华为手机销量已跃居本土手机第一。在华为热卖的手机中,比如Mate7、P8、Mate9和荣耀7等,海思的麒麟处理器功不可没,目前海思芯片设计能力已经跃居全球领先行列。但海思芯片基本只内部提供给华为使用,没有外售渠道,其他手机芯片厂商纷纷努力发展,想要分割手机芯片市场这一大块蛋糕。

中兴微电

中兴微电子以通信技术为核心,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综合芯片供应商。中兴微电子掌握国际一流的IC设计与验证技术,自研芯片研发并成功商用的有100多种,覆盖通讯网络、个人应用、智能家庭和行业应用等“云管端”全部领域。

目前,中兴微电子芯片主流发货产品工艺达到业内领先的28nm,核心芯片研发已突破16/14nm先进制程。在通讯系统芯片上,从光传输,承载,有线固网,固网终端到无线基带,中频,射频等已有80多款芯片的商用,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少数可提供全面系统芯片解决方案的厂商之一。

新思界产业研究人员表示,目前中国芯片行业三大巨头企业发展态势基本向好。无论中美贸易战是否开战,对于中国芯片产业来说,都是一次预警。在这种形势下,中国芯片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芯片的限购给中国诸多行业的发展都造成了重创,但同时也很加速了中国芯片产业崛起的进程。未来,中国芯片产业或将进入资本规模快速增长、技术研发不断深入、自身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的阶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