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進城 水潤安陽」系列報導之一:洹河湯河喜迎丹江水

市南水北調辦公室建管科科長李存賓介紹,這次生態補水是南水北調對我市的第二次生態補水。去年,漢江上游發生秋汛,丹江口水庫高水位運行,南水北調中線總乾渠供水充足。我市搶抓有利時機,積極爭取生態補水指標。去年10月27日至11月13日,我市首次從南水北調中線總乾渠引用丹江水對洹河、湯河進行生態補水,流量均為10立方米/秒,歷時18天,累計引用南水北調生態水3063萬立方米。其中,洹河補水1475萬立方米,湯河補水1588萬立方米。至此,我市河流、溝渠水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今年汛期來臨之前,根據丹江口水庫庫容將降到汛限水位以下的情況,我市從4月25日起,通過安陽河退水閘和湯河退水閘對洹河和湯河再次進行生態補水。其中,洹河流量約7立方米/秒,湯河流量約0.35立方米/秒。目前,洹河生態補水已經結束,湯河流量約5立方米/秒。

為做好今年南水北調生態補水工作,市水利局、市南水北調辦公室積極作為,結合我市河道過流能力和生態補水需求,多次申報用水調度函,編制了2017年度至2018年度南水北調生態補水計劃,並按照“多引、多蓄、多用”的原則,完善、優化了生態補水方案。同時,該局(辦)積極與市河道管理處、相關縣區密切配合,做好生態補水期間的安全防範工作,保障引嶽入安東、西湖閘水利工程順利施工。

南水北調總乾渠水源向洹河和湯河進行生態補水,極大地改善了我市河道水生態環境,河流下游由補水前的IV類、V類水質提高到III類水質,同時有效補給了地下水資源,使市區地下水位明顯上升。生態補水工作的深入推進,為市民提供了休閒、娛樂、健身的好去處,也為我市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水資源保障。

“下一步,我們要在保證南水北調向市區、湯陰縣、內黃縣、滑縣正常生活供水的同時,積極申請南水北調生態水,爭取多引水、引好水,不斷改善我市的水生態環境。”市南水北調辦公室主要負責人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