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两周年」亚东援藏联络小组:在洞朗对峙中经受考验,在对口支援中厚植情怀

带着上海市委市政府、普陀区委区政府的关怀和嘱托,带着同事亲朋和社会各方的祝福和惦念,上海第八批援藏干部亚东小组于2016年6月20日到亚东。

「援藏两周年」亚东援藏联络小组:在洞朗对峙中经受考验,在对口支援中厚植情怀

在沪藏两地党委政府的关怀和领导下,小组全体同志始终牢记使命责任,树立大局意识,继承发扬“老西藏精神”,把亚东作为第二故乡,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意志、锤炼党性、砥砺品格,经受了严峻考验。亚东小组牢记初心,服务大局,履职尽责,紧绷“廉洁”这根弦。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坚持改善民生、凝聚人心,支持帮助亚东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探索援建新思路,全身心投入到援藏事业中。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组团式”医疗人才援藏等重点工作,为促进亚东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民生事业持续改善作出了贡献。

亚东小组的基本情况

经过区委组织部的精心选拔,第八批援藏亚东小组中三年期援藏干部6人,全部是共产党员,平均年龄44岁,进藏前都是各派出单位的后备干部、业务骨干;“组团式”医疗人才3批15人,全部具有中级以上职称。

按照中央要求和上海市安排,2016年完成援建项目投资1821万元(主要是第七批移交项目),争取统筹计划外投资100万元,选派干部人才到上海市普陀区交流学习21人次。2017年度安排援建项目15个,总投入6238万元,2018年安排计划内项目12个,计划外项目一个,总投入10041万元,主要用于产业扶贫、教卫民生、新城镇建设。

深入调研,明确思路,抓好项目开局

(一)早谋划,讲实效,明确工作思路

来到亚东,小组干部面对全新的工作领域、陌生的工作内容,紧紧依靠当地干部职工,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打实项目基础,抓好工作开局。“下基层、上高原、搞调研”成为小组工作的主基调。进藏后的第一个月,小组调研行程就超过了1500公里。

「援藏两周年」亚东援藏联络小组:在洞朗对峙中经受考验,在对口支援中厚植情怀

不畏冰雪艰辛

「援藏两周年」亚东援藏联络小组:在洞朗对峙中经受考验,在对口支援中厚植情怀

检查灾后重建

援藏干部以“建立好业绩,赢得好口碑,留下好经验”为工作标准,加强学习、加强调研,增强工作能力。通过持续不断与县扶贫、发改、旅游、商务、农牧等部门开展合作,走村入户,援藏干部切实了解了农牧民的生活环境和需求。提出了“一个突出、两个团结、三个倾斜、四个结合、五个留下”的援藏工作思路,为三年援助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强化主线、精选项目,做百姓最需要的事

小组对援建项目力争抓早、抓好、抓实,每年年中就开始谋划下一年的援建项目。援藏资金向基层倾斜,向扶贫倾斜,向教育卫生领域倾斜。我们紧紧围绕三大主线精选项目,一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形成长效机制,要为贫困户提供切实的、可持续的生活来源保障,巩固脱贫成效。二是提高城镇治理能力,解决百姓民生短板。改善学校师生生活、提高教育质量问题;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增加服务项目。三是双拥共建、维稳固边,努力构建和谐亚东。

「援藏两周年」亚东援藏联络小组:在洞朗对峙中经受考验,在对口支援中厚植情怀

援藏医生开展医疗服务

「援藏两周年」亚东援藏联络小组:在洞朗对峙中经受考验,在对口支援中厚植情怀

建设县中学新教学楼

同时,主动与县委、县政府、各部门密切沟通,做到援藏项目和亚东的“十三五”规划相结合, 要和亚东社会经济建设的迫切需求相结合,要和国家及上海的援建方向相结合。

(三)规范流程,严守纪律,做好项目落地

为了保证援藏项目能够实实在在的发挥作用,我们在项目建设的源头上就进行了创新。首次尝在立项阶段试向县各相关部门公开征求意见,提高各项工作的“可行性”;在项目的设计落实阶段,强化最终使用者的参与力度保证项目的“可用性”;在设计单位选择、设计方案确定等环节,坚持规范操作、阳光操作、杜绝暗箱,组织县相关部门进行评审,择优入选,并形成会议纪要上报,保证项目实施的“透明性”;在产业项目论证中,尽可能从营运者的角度,找准目标顾客,做到正确定位、优化规划、便于使用、适当提升,保证援藏资金切实发挥产业引领作用的“有效性”。

小组规范项目流程,形成制度。对各环节进行把关。定期召开“援建项目推进工作例会”,组织改、住建、使用单位、援藏小组以及相关单位,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通报、交流,对存在问题进行协商,对关键节点工作进行讨论形成决定。工作例会形成会议纪要,报县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做到工作有痕,责任可溯。对部分不符合流程规定的项目,坚决叫停,限期整改或进行调整。

融入亚东,推进亚东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聚焦精准扶贫,增强造血功能

亚东县硬件设施已有一定基础,城市化率已超过到73%,2016年一举通过国家贫困县摘帽验收,在日喀则市率先完成了脱贫摘帽的任务。面对亚东县发展的新课题、新任务、新要求,亚东小组总结历届援建工作的经验,探索精准扶贫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的新机制。项目贴近百姓民生,坚持贯彻“可用”、“好用”、“实用”、“耐用”的原则,在设计立项时就要考虑好“谁来用”、“怎么用”、“用得起”、“用得好”等问题。坚持“需求拉动、市场为先”,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进行科学评估。保证项目能够“找到短板、抓住龙头”,能够形成产业闭环、形成产业链、形成造血能力,提升经济效益,达到综合效益最优化。

「援藏两周年」亚东援藏联络小组:在洞朗对峙中经受考验,在对口支援中厚植情怀

下司马镇新城镇建设

2017年亚东援藏小组投入1730万元扶持亚东的农牧、旅游2个特色产业发展。其中,投资770万元扶持农牧业发展,建设的亚东鲑鱼养殖基地,预计每年净产值可以达到400万元,能使项目区24户59人原建档立卡户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亚东小组投入800万元扶持亚东旅游产业,建设民宿、温泉宾馆,培训旅游服务人才,温泉宾馆营业后预计,可以使53户、157人困难村民受益。2018年,亚东小组进一步加大了对产业扶贫的投入力度,投入5900万建设亚东第一个综合性的、农林渔一体的产业园区。

(二)发挥干部特长,助力产业发展

2017年初,自治区、日喀则市提出了进一步强化产业发展的指示,小组在贯彻落实项目援藏、人才援藏、经济援藏、技术援藏、智力援藏等重点工作的同时,结合援藏干部的经验优势和业务资源,开展“资源援藏”,让普陀的转型升级经验在亚东发芽,把普陀社会发展的成果与亚东人民分享。寻找亚东社会经济发展增长点,进一步增强亚东发展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为亚东的长远发展找准路、铺好路,推动亚东县由“设施建设”向“服务建设”、“产业建设”的跨越转型,与亚东百姓一道“携手奔小康”。

普陀区合作交流办和区商务委,组织了上海电商专家到亚东开展“农村电商”培训,借助上海电子商务优势,推动亚东县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帮助亚东落实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逐步增强农特产品在全国全区的市场竞争力。县直各部门、各乡镇电商专干人员,玛曲投资公司、边贸商会以及农牧民合作社等代表,共计40余人参加此次培训。

援藏干部还利用业余时间,走访了上海相关单位,开展市场调研,完成多篇调研报告,供县相关部门参考。亚东县山上松树很多,我们与县林业局合作在亚东森林中找到了能生产花粉的松树,并摸清了产量和开花时间;亚东民间边贸发达,我们就牵线上海市、普陀区商务委,到亚东开展电子商务培训,加强商业流通合作;亚东鲑鱼实现规模化养殖,我们就对接上海企业,为鲑鱼进入上海市场牵线搭桥,献计献策。

「援藏两周年」亚东援藏联络小组:在洞朗对峙中经受考验,在对口支援中厚植情怀

建设亚东鲑鱼繁育场

(三)立德树人,融合资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亚东县中学现有学生400多人,大部分来自海拔超过4300米的帕里、堆纳、吉汝和康布等乡镇的农牧民家庭。为改善学校教学条件,亚东小组投入援藏资金540万用于新建教学楼,为改善中学教学设施,投入200万学生能力发展项目,用于更新教师办公设备、科技创新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奖教助学、绩效考核、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为帮助解决学生生活上的困难,亚东小组多方寻求资源,联系上海企业、学校和个人,共计16家单位捐助被子500多条、衣物3600多件、围巾、手套300多套、教学智能机器人、3D打印机、书籍700多本、学习用品等,成立了5万元助学助医专项资金,捐助12万的气象与生态等科技教育项目,共计价值90余万元。

县中学对接上海资源优势,集聚社会力量,打造科技特色。创建了日喀则市乃至西藏第一家学校机器人创新实验室;创建了科技教育中心,面向全县中小幼学生开放,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开设了亚东中学科技馆,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颁发的西藏第一所“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ESD) 实验校”。普陀区教育局、普陀区青少年中心援助12万元,筹建西藏第一所学校气象馆、县中学气象站与生态探索科普馆。2016年开始,每年组织县中学学生参加上海市未来工程师大赛,取得良好成绩,受到原上海市教委王平副主任接见。

县中学动对接“组团式”教育辐射,与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上海田家炳中学等十余所学校结成“教学联盟”、“沪藏友好学校手拉手海峰合作联盟”,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教师培训、学生互访等方面开展合作。“攻坚薄弱学科”,提升“优势学科”。结合上海经验,开展教学“五环节”、备课“3H”、作业“N循环”的推进工作,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打造“名教师”、“名班主任”、“名职工”的“三名”工程,全面提升教师基本功能力。、拓展德育校本教育课程,培养骨干德育队伍和名班主任。以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学科育人为载体,打造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构架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新型模式。

县中学先后获得“民族团结先进集体”、“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称号。2017年中考参考率、录取率达双100,平均分在全市23所初中排名第6名,在18个县城中学排2名,6门学科进入全市前8名。内地班上线9人,600分以上4人,比2016年增长50%,重点高中上线率42%。1名教师评为自治区学科带头人,多名教师在日喀则市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奖,1人并代表日喀则市参加西藏自治区比赛。

(四)“组团式”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再上台阶

「援藏两周年」亚东援藏联络小组:在洞朗对峙中经受考验,在对口支援中厚植情怀

援藏医生开展卫生宣教

维稳固边,努力做好双拥共建工作

1、加强新城镇建设,改善县城的整体形象和重点乡镇保障能力。

2017年投入1500万元,用于县城的综合整治改造,对县城相关区域路灯建设进行优化升级,为更好保障民生,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升县城对外形象而努力;投入援藏资金250万元,建设高原第一镇——帕里镇乡村饮水保障工程,以有效调整项目区供水和项目区灌溉用水矛盾,从根本上解决项目区群众生活饮水问题。

「援藏两周年」亚东援藏联络小组:在洞朗对峙中经受考验,在对口支援中厚植情怀

帕里饮水工程

2、维稳固边,健全军警民协调联动机制。

亚东县边境线长290公里,东临不丹,西接印度,打击非法出入境任务艰巨,亚东军民长期处在反分裂斗争的第一线,为国戍边任务特别重。亚东小组投入资金270万元,改扩建堆纳公安二级检查站,有效落实“四个必查”,确保边境绝对安全;投入资金90万元,在帕里等边境一线乡镇建造边境执勤点,供冬季等恶劣气候下民警巡逻休整;投资190万元为武警亚东县中队、边防六团、重点维稳区域公安派出所等单位生活设施建设予以配套支持;安排80万元,支持吉汝乡修建党员活动中心阳光房等设施,在下亚东乡切玛村建设党员活动室等。同时,定期到边境哨所开展慰问,与部队官兵开展联欢,接受深刻的国防教育。继承和发展“双拥”优良传统,为实现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建立新型军民关系而努力。

「援藏两周年」亚东援藏联络小组:在洞朗对峙中经受考验,在对口支援中厚植情怀

看望慰问边防官兵

「援藏两周年」亚东援藏联络小组:在洞朗对峙中经受考验,在对口支援中厚植情怀

亚东援藏联络小组组长王庆滨参加边防巡逻

3、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

在三月维稳敏感月期间,援藏干部积极参加所在单位维稳值班,有些同志连续在单位值守,“吃泡面、睡睡袋、和衣卧、不得眠”成为常态。在为期两个多月的中印紧张对峙状态期间,援藏干部坚守岗位,主动要求坚守前线,积极前往边防部队驻扎点、乃至边境一线,接受部队交办的任务,慰问执勤任务部队,保持与部队的联系,相互衔接、互通情况,及时了解掌握边防部队需求,全力保障边境防控任务所需物资和力量,坚持与边防部队并肩作战,用实际行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体现了对党和国家的绝对忠诚。亚东小组详细制定了应急预案;开展了多项保障工作。该同志主动请缨,担任亚东县战时指挥部副指挥长,践行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绝对忠诚。卫生服务中心,完善了应急药品的种类与储备,积极配合部队对医疗方面的需求,协助抢救重症伤患,为战士们的健康保驾护航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县卫生服务中心荣获了“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强化管理,保障团队战斗力、凝聚力

(一)加强学习教育,着力提升政治素养

一年多来,亚东小组多次组织学习领会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重要战略思想。通过开展“援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大讨论和“不忘初心、快乐援藏,不辱使命、建功高原”主题教育,深入参与“两学一做”、自治区“四讲四爱”等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全体援藏干部人才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和沪藏两地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做到有苦不怕苦,有苦不言苦,有苦不叫苦。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援藏作为锤炼党性、磨练意志、砥砺品格、增长才干的重要平台,自觉接受最深刻的党性教育、最直接的国情教育、最生动的民族团结教育、最严峻的反分裂斗争教育,满怀激情地投入援藏事业。

「援藏两周年」亚东援藏联络小组:在洞朗对峙中经受考验,在对口支援中厚植情怀

普陀区领导看望边防官兵

(二)强化规矩意识,着力完善管理制度

另一方面,通过加强思想建设,培育奉献精神。小组通过开展党建活动,加强思想建设,树立“在工作中磨砺自己、在高原上提升自己”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座谈、慰问、走访等活动,重温入党誓言,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成果。同志们通过走访海拔4600多米的边防哨所,体验戍边之艰;

「援藏两周年」亚东援藏联络小组:在洞朗对峙中经受考验,在对口支援中厚植情怀

到高原乡镇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和因病致贫的困难农户,体验农牧民生活之困;下乡调研了各乡镇学校和亚东教育情况,了解群众心中所盼。

「援藏两周年」亚东援藏联络小组:在洞朗对峙中经受考验,在对口支援中厚植情怀

通过各类活动,援藏干部坚定了“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的理想信念,培育了敢于吃苦、勇敢拼搏、无私奉献的援藏精神。能够主动服从管理,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降标准、海拔高要求更高,始终严于律己,自觉遵章守纪,保持了较高的在岗率、在藏率,展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整体形象。

(三)加强团队建设,有效激发援藏干部工作激情

「援藏两周年」亚东援藏联络小组:在洞朗对峙中经受考验,在对口支援中厚植情怀

停电仍坚持学习

「援藏两周年」亚东援藏联络小组:在洞朗对峙中经受考验,在对口支援中厚植情怀

小组成员通过聚餐增强团队凝聚力

同时,小组对援藏公寓进行了修缮,添置了部分设备,克服困难开设了援藏食堂,想方设法改善援藏干部生活条件,帮助援藏干部加快适应工作生活环境。小组的向心力、亲和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明显加强,激发了援藏干部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供稿:亚东援藏联络小组)

本期执行主编:邹忠

「援藏两周年」亚东援藏联络小组:在洞朗对峙中经受考验,在对口支援中厚植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