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两周年」组团式教育工作队:书写教育思想新内涵、文化扶贫新篇章

治国先治边,治边先稳藏。而西藏的发展,根本在教育。通过组团式教育援藏,提高西藏自治区人民精神文化水平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受教育程度,对于西藏的和谐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意义。开展组团式教育援藏,是党中央率领全国各族人民打赢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中的重要一招。

「援藏两周年」组团式教育工作队:书写教育思想新内涵、文化扶贫新篇章

自2016年6月中旬起,上海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队牢记使命,不怕困难,以高度责任感和满腔热血投入到雪域高原的教育内涵发展事业之中。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后,根据上海援藏干部联络组等上级部门的部署和指导,用十九大精神引领教育事业,把进藏以来的探索和经验总结提炼为“美好教育”理念,开启了为新时代美好生活奠基的教育实践,在日喀则这片高天厚土之中书写教育思想新内涵、文化扶贫新篇章。

一、塑造工作队的优秀团队形象

1、74名队员接力援藏

从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工作队先后共有74名干部人才,第一年40名,第二年34名新成员与第一年的同志轮换。其中4名三年期管理干部,作为上海市第八批援藏干部,专任教师中2名在第一年结束后留任。目前,正在进行新的轮换工作。

「援藏两周年」组团式教育工作队:书写教育思想新内涵、文化扶贫新篇章

2、以制度为团队护航

工作队进藏前后系统学习了有关文件和制度,对团队建设做了顶层设计,2016年8月就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团队建设制度,包括组织制度、学习制度、财务制度、八项纪律、宣传制度、凝聚力建设制度等,《让制度为教育援藏保驾护航》作为成功案例被推荐到自治区教育厅进行推广。

3、成功开展团队建设

工作队把平安、作风作为首要任务,追求“平安型、学习型、快乐型、靓丽型、特战型”五型团队目标。两年年来,工作队队员之间、队员与本地师生之间团结协作,身心健康,工作努力,推动了学校全面发展,塑造了上海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队的优秀形象,受援单位先后获得日喀则市、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领队傅欣同志的家庭获得全国最美家庭称号,副领队陈前同志被评委杨浦区首届最美劳动者称号。

二、开展党建引领教育的办学机制

1、确立党建引领的办学思想

根据西藏民族地区特点,根据上海市第八批援藏总领队倪俊南同志的指导,工作队强化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把爱国爱党促进民族团结等德育作为教育援藏的首要目标,强化为党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育人思想和党建创新带动学校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并制定了把党小组建在年级组、以教研组创建特色党建项目等具体的操作办法。

2、建立了党建引领的工作机制

傅欣同志作为日喀则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和学校校长指导受援单位的党建工作,在思想上引领、在方法创新。在受援单位党组织升格为党委的换届选举中,傅欣、陈前同志被推选为受援单位党委副书记,在党建第一线开拓创新。74名队员中,先后共有42名党员,成立党小组,积极参加学校的党建工作,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援藏两周年」组团式教育工作队:书写教育思想新内涵、文化扶贫新篇章

3、受援单位党建取得新成绩

两年年来,受援单位确立了党建引领办学、党建创新促进教育创新的思路,开展了党建标准化建设项目,强化了“三会一课”制度的执行度,形成了“党员风景线”和“党员先锋岗”党建品牌,倡议成立“日喀则市直属学校党建创新联盟”获得支持并开始筹建和试运作。

三、狠抓教学质量推进文化扶贫工程

1、创新德育夯实师生精神堡垒

工作队成立德育创新课题组,以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实施来校级干部核心组学习、中层干部中心组学习、青年干部和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全体师生“四讲四爱”主题教育、“未来之星”学生干部营、“红心向党”系列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等等举措,夯实全体师生的政治思想堡垒。

2、聚焦课堂全面提升办学成绩

教育脱贫是根本的、具有长期性的脱贫举措,一个学生的成功就意味着其家庭将引来新的幸福生活。工作队以在情感上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效率上关注每一节课堂为指导思想,通过师资培训和课堂达标度检测,实现了学生成绩的普遍提升,三个学段的教学成绩跨越式发展。

2017年,高考第一次实现100%上线,重本本科上线率创历史新高,位居自治区第一。中考迎接了生源变化以来的一次挑战,仍然位居自治区第一,7门学科中5门第一,1门第二,并培养了自治区中考状元;小学学业水平考试从原来的第36名跃居第5名,考入内地西藏班的学生9名创历史新高。

3、多种途径帮组困难学生

工作队将上海的“个性化教育”思想带入西藏,把对困难学生的帮扶作为教育扶贫的一项重要工作。开展了福利院周末公益课堂项目,受助学生200多个,志愿者服务2500多个课时;开展了对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资助,受援学生1500多个,筹集爱心物资80多万;开展了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帮扶,20多位厌学、逃学的学生得到转化,并创造了“特需课程”的帮扶理念。

四、推进教科研师训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1、努力创建校本师训基地

针对西藏师资力量薄弱而师训资源缺少的现状,工作队提出了借助上海援藏资源,将学校打造成为师训基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优秀队伍的思想。完善了师训领导机制,开设了新教师培训课程,形成了“青年教师——成熟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梯队培养机制,新成立了1个市级名师工作室和2个校级名师工作室,成功举办了日喀则市首届名师工作室建设现场推进会。

2、建立校本研修的制度规范

教研是学科教学发展力量的源泉,而受援单位原本的教研工作比较薄弱。工作队借鉴上海教研模式,开展“规范化教科研体系建设”。包括教研制度化、教研管理规范化、教师课堂教学规范化等一系列举措,搭建起一个规范、高效的教研体系,实行教研组长、中层岗位“一岗双任”制度,以市级课题《提升课堂教学目标达标度的管理策略与教学路径研究》的研究为抓手,形成了“魅力教研+魅力教师+魅力课堂”的工作特色,2017年获得日喀则市特色教研创建模范单位称号。

3、丰富了校本特色教育资源

针对受援单位校本教育资源缺乏的现状,工作队不断优化教学保障和丰富教育资源。74名队员与本地教师一起,优化学校信息化工作环境,完成了50多种优质电子教案的编写,并应用于教学第一线;完成了30多种校本教材和校本作业的编印,有的已经推广到其他学校;完成了《美好教育》、《新唐卡》、《给藏区汉语文教师的建议》等专著的编写,在各自领域都填补了空白。

五、深化学校新一轮课程建设工作

1、开展个性化校本课程建设

基于高考新政下的个性化课程建设,主要包括基础性课程的优势课程组合包、社团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和调研研究实践类课程,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维度的个性化选择。与此配套,建立了新的教学数据分析、学生评价和教务管理平台,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在仁布县帕当乡建立了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2、推进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工作队制定《素质教育推进工作方案》,成立“素质教育促进中心”,建设学生社团课程,学校的学生社团从原来的3个增加到现在的45个,新建了“读一会”读书社、雪语诗社、金音笛社、创意环保、雪域植物、高原女足队等社团。开展“学生干部营”、“诗歌晨会”、“军训文艺汇演”、 “社团创新文化艺术节”、“精准扶贫案例励志讲座”、等活动。其中,女子足球队于暑期到上海东方绿舟集训20天,接受了外籍教练的培训,与上海学生开展交流活动。

「援藏两周年」组团式教育工作队:书写教育思想新内涵、文化扶贫新篇章

3、探索创新素养课程的建设

「援藏两周年」组团式教育工作队:书写教育思想新内涵、文化扶贫新篇章

六、优化受援单位的办学保障条件

1、提升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水平

工作队提出智慧校园“1+3+X”建设规划:建设一个智慧校园平台,包含三个应用系统——课堂教学系统、汉语学习系统、校园管理系统;“X”是指远程教研平台——该系统将会实现沪、藏实时互联互通,可以在第一时间借助上海市共康中学、各区县重点学校的名师名课程资源,实现对日喀则市偏远县乡的经常性师生培训辅导。

2、构建校际交流共享合作新平台

打破西藏长久以来的学校闭门办学格局,倡议成立日喀则组团式教育援藏沙龙、日喀则市基层党建联盟、牵头10所初中部成立“日喀则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合作联盟”、沪藏18所友好学校组成“海峰教育联盟”。搭建“1+5+x”远程联动平台,开展线上和线下的教育资源共享,派援藏教师到县中开展教研培训、示范课、学法辅导等20余场次。开展“党员教师课程快车”行动,配送100多个课时的初三专题辅导讲座到中西部薄弱学校。

3、建立了美丽温馨的校园环境

在各级组织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工作队多方筹集资金,2年来大力推进学校的硬件建设,为创办一所示范性精品学校填补短板。通过大门改建、厕所改建、澡堂改建、食堂扩建、道路硬化;校园绿化、路灯亮化、图书馆美化、食堂扩建、教工之家新建、操场重建、办公室标准化、教室标准化、寝室标准化、智慧校园建设等,校园展现出美丽温馨的新面貌。

「援藏两周年」组团式教育工作队:书写教育思想新内涵、文化扶贫新篇章

近两年来,上海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出色地开展了系列援藏工作,取得了优异的办学成绩,还在精准扶贫领域创造了“家庭花圃”、“土豆联销”、“生态扶贫”等成功案例,教育部民族教育司的领导在考察自治区的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时给与了“上海的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让人眼前一亮”的高度评价。

「援藏两周年」组团式教育工作队:书写教育思想新内涵、文化扶贫新篇章

(供稿:“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队)

本期执行主编:邹忠

「援藏两周年」组团式教育工作队:书写教育思想新内涵、文化扶贫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