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術管理45條建議

1、與施工相關的分包、材料商進行制度化管理,簽署管理文件;

2、明確細化各部門職責,特別是技術部與工程部、物資部的配合與資料收集;

3、部門內部職責細化分工,各項內容落實到人;

4、工程部物資進場計劃需增設進場複試項目一欄;

5、開展部門內部和項目部定期培訓,步調統一,思想一致;

6、進場後進行項目部內部和與外部勞務分包管理人員的應急培訓,規範應急事件處理程序,規範言行並統一;

7、施工現場安全文明施工標準化、常態化;

8、現場各操作棚技術及安全交底制度粘貼、落實到位;

9、進場向建設單位索取氡濃度檢測報告;

10、進場後加強合同交底的實施;

11、同一內容,對建設單位、監理單位、項目內部、分包等表達的方式、程度等都不盡相同;

12、臨設圖紙應及時找各方簽字,特別是單算費用的部分;

13、建立不合格試驗檯賬,及時掌握不合格試驗信息,綜合分析,確定處理方式。

14、直螺紋絲頭加工可整體外包給套絲機租賃單位,確保絲頭質量。

15、人防門施工技術交底要提前,安裝空間、保護層、預留門框後澆築、吊環及地錨等;

16、開工進場,將本工程質量標準及安全文明施工標準以工作聯繫單的形式告知各分包單位,避免扯皮。

17、《建築鋼結構焊接技術規程》JGJ81-2002第16頁焊接工藝評定中明確了鋼結構工程中需要進行焊接工藝評定的情況。

18、鋼筋工程進行前,進行直螺紋工藝檢驗及取樣後補救焊接工藝評定。

19、建築圖紙明確外牆防水收頭構造。

20、勁性混凝土深化時注意端部錨固、箍筋拉鉤的設置、型鋼與鋼筋的關係,模板對拉螺栓的設置等因素;

21、提醒設計單位採用北京地標中的設計變更通知單表格;

22、根據《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範》(GB 50119-2003)第7.4.2條第2點抗凍、抗滲試件冬施需做28轉28試塊。新版規範《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範》(GB 50119-2013)取消了此條規定。

23、鋼筋進場要求廠家加蓋原件存放章及項目部加刻經辦手續章。

24、不要迷信所謂的權威,鬆懈對權威的監督檢查必釀大錯,直螺紋連接分廠家和規格應進行工藝檢驗。點這免費下載施工技術資料

25、進場後提前進行試驗室的配備,標養室的設置等。

26、技術資料需要蓋章?圖紙會審、分部驗收、地基驗槽、技術文件報審、竣工驗收。。。。

27、對於結構基礎形式為獨立基礎時,明確地圈樑的標高,減少二次開挖和地下部分砌築量。

28、多加分包同時施工,甚至同一作業面交叉施工,對於設計變更和工程變更洽商的發放一定要全面及時。

29、鋼筋原材進場複試時,直徑≥16的帶肋鋼筋同時考慮做直螺紋連接工藝檢驗,按廠家做即可,防止漏做。

30、技術控制點:人防區室內外、地下結構室內外、地上結構室內外等環境類別及人防特殊要去,保護層不統一,應提前進行交底。

31、有地下結構時明確結構嵌固位置,方能確定柱箍筋加密範圍。

32、開工時必須對勞務分包單位明確後澆帶模板必須採用獨立支撐體系,否則模板拆除時先拆後撐必然會導致懸挑結構下沉變形。

33、結構後澆築管井洞口儘量採取後澆築方式,可能會導致為節省二次澆注費用一次預留到位後,機電後期增加管道二次開洞。

34、回填土壓實係數、牆下基礎、樓梯基礎、各種設備基坑下壓實係數不同時的處理方式,土工擊實、回填土委託一定要注意。一般情況下,局部壓實係數大的地方填土範圍向四周各擴散1/2的填土深度。

35、各分部工程檢驗批表格不能直接複製使用,表格填寫內容不同(分部名稱及編號);

36、後澆帶梁、板加筋是否明確;

37、拿到圖之後應詳細研究總說明,並且和具體結構圖紙對於鋼筋、混凝土強度有無衝突等,避免隱患;

38、資料的編制原則:非編制人員能看懂,剔除所有特殊情況,按照常理思維能夠解釋的通;

39、隱蔽驗收記錄裡面的鋼筋進場及複試報告時間一定要與隱蔽時間交圈,鋼筋加工及鋼筋安裝檢驗批時間要考慮到隱檢中鋼筋的進場及複試時間;檢驗批時間為完成該項檢驗內容後的時間;

40、鋼筋加工檢驗時間寫加工完成後,鋼筋安裝檢驗批和隱蔽時間寫同一天;

41、混凝土試驗檯賬要體現混凝土澆築量;

42、冬施時抗凍臨界強度試塊一定要做;

43、材料退場一定要請監理等各方共同見證,留存影像資料,並請採購部門出具退貨單;

44、拿著隱檢報監理,監理根據隱檢內容現場檢驗,檢驗依據質量驗收標準,記錄數據,合格後監理給隱檢及檢驗批簽字,完成後進入下一部施工;控制現場,儘量按照施工段,否則資料很難做;控制直螺紋連接取樣時間,否則很難;注意鋼筋原材進場時間臨界點的隱蔽資料填寫,避免出錯;

45、預先考慮到預應力波紋管與框架柱、梁鋼筋打架問題,畫具體節點圖;框架柱變截面處豎向鋼筋的處理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