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消费观察|为什么大多数家居建材城都看不到客人?

《红木消费观察|为什么大多数家居建材城都看不到客人?》

红木消费观察|为什么大多数家居建材城都看不到客人?

近日,山东调研的同事反馈回信息。作为最大的红木零售样板市场的山东,各大红木商场的客流非常小。而中山大涌红木的十里长街,也是历年来同比客流最少的一年。同样的,全国的大多数家居建材商场的数据反馈,同样是:顾客的数量相当于店员,甚至还要少。

客人都到哪里去了? 是商场的营销手段无新意顾客不买账吗?

不是,各种手段层出不穷,有些还是只要上门就给红包。就应了一句话,叫热脸蛋都贴上别人的冷屁股了。
红木消费观察|为什么大多数家居建材城都看不到客人?

家居市场如此冷清,究竟什么原因? 是因为“互联网+”对传统家居市场形成的冲击造成的吗?

这只能说是其一。虽说现在什么东西在网上都能买,瓷砖、浴室柜、淋浴房、厨房五金……就连红木家具,触网的厂家和客户也是越来越多。但这只能是其一,是表象之一。
红木消费观察|为什么大多数家居建材城都看不到客人?

是因为“僧多粥少”市场难“吃饱”吗?好像是,但红木家具某些品类为什么照样是缺货严重?供不应求呢?看来也不是根本原因。那什么是“客流稀少”的深层次原因呢?

这个问题要从经济领域、制度层面两部分说明。

先说经济领域:

1、反腐使得红木家具消费水分减少,人们理性消费占主导。使得红木家具消费的主要构成由原有的中高端为主,变成中低端为主。所以,现在还抱着“开一单吃三年”的想法的厂家、商家是第一批被淘汰的。

2、一二线城市生活成本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红木家具的消费,使得大部分客户在选购上的预算打了折扣;而三四线市场的红木消费仍需培育,从而存在市场上的一个空档期。

3、大部分红木家具产能过剩,同质化严重。这是红木产业不作不死的一个表现。真正好的家具其实并不缺乏空间,只是时间上能否等到黎明的一刻?
红木消费观察|为什么大多数家居建材城都看不到客人?

在制度层面上:

1、上游:房地产政策的变动,是红木家具市场变动的主因。房子变小、精装房的出现,使得客户需求在变。不只客户需求发生了变化,消费者还被房地产所绑架——消费者为了买到房子,可以牺牲家居建材的自主选择(不只红木是躺着中枪)。所以,红木的客户被“阵地前移”了,客人已经被拦截在各个小区,走不到商场了。红木行业中的盲目跟风、不学无术,在这一点上吃了大亏。

2、跨界打劫的人出现了:装饰设计公司的“全包、半包”模式成功上位。几年前,人们对装修公司是半信半疑的,觉得笨的人才会把设计、材料和施工全部交给装饰公司。但如今,这是中产阶级的时尚消费习惯,不找装饰公司变成了没有保障。

3、经销体系的崩溃正在上演。十几年来,家居建材行业赖于高速发展的“品牌专卖——经销商加盟体系”,由于品牌竞争的白热化和不断洗牌,加上运营成本的不断上涨(租金、人工、广告、税费等)。经销体系的崩塌只是时间问题,所以,家居建材商场正在向综合性购物中心转变,正在向线上线下大融合转变。

综合以上的两大部分原因,可以得出:红木家具的市场急剧变化,套用一句话:“要么成为狩猎者,要么成为猎物。”
红木消费观察|为什么大多数家居建材城都看不到客人?

最后一个问题:家居建材市场(包括红木家具)有可能“回暖”吗?什么时候回暖?我们红木人应该办?

客家话有一句俚语,叫:“再肥的草地也有瘦牛,再瘦的草地也有肥牛。”再说,谁知道市场会不会好?
红木消费观察|为什么大多数家居建材城都看不到客人?

至于说“红木人”该怎么办?只有两句废话:

1、正视问题。(很多红木人连问题都不想去思考。)

2、做好自己,积极应对。(产品同质化必然是淘汰,必然重新定位各自的产品及客户群。)

结论:认真阅读、思考,答案在你心里面。
红木消费观察|为什么大多数家居建材城都看不到客人?

(五华红木产业园策划部老四供稿;图片全部选用东成红木新中式家具“文宋”品牌产品。)

2018.6.2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