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正直鎮因地制宜發展生態特色產業 助力鄉村振興

南江正直镇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特色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張繼卓家的羊

A:因地制宜出實招精準施策找路子 發展特色產業增強造血功能

“兩不兩無”導致村民收入低 探索“1134”機制闖出好路子

據瞭解,該村平均海拔800米,轄區有3個社,總人口283戶1016人,全村總人口283戶1016人,其中貧困戶54戶190人,耕地面積為691畝。林地面積2785畝,土質主要以沙黃泥為主。覆蓋面積達3.28平方公里。實施精準脫貧期間,該村2014年脫貧2戶6人,2015年脫貧13戶52人,2016年脫貧6戶26人,2017年脫貧33戶106人,該村於去年脫貧摘帽。

該村在依託產業扶貧期間,著力培育專業合作社,大力回引業主,引導農民依靠發展產業實現致富增收。針對全面實施產業化扶貧工作面臨的矛盾和相關問題,望龍村充分發揮自身自然條件優勢,挖掘產業特色,使更多的農戶依託產業奔在脫貧致富康莊大道上。

“黃花4畝、雞30只、豬58只……在之前這是想都不敢想的,村裡發展多樣性產業,帶領我們致富。”據該村脫貧戶吳三貴回憶,“最初村裡‘兩不兩無’, 路不通,水不通,無產業,無集體經濟,老百姓收入低。”針對該村的問題,望龍村第一書記與村幹部深入農戶家中,進行入戶調查摸底。“白天收集問題,晚上整理資料,這些對於他們來講是常事。”

“因村制宜出實招,因戶施策找路子。”望龍村第一書記彭愛軍說,貧困根源問題收集結束後,便開始尋找方案根除貧困。期間探索用“1134”機制四輪驅動,闖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好路子,建立黨員示範工程“龍潭咀果蔬園”。

土地資源套種經濟效益最大化 收入相比之前翻幾倍

“那時我家是貧困戶,想著趕緊脫貧,不拖村裡後腿。”55歲的張繼卓談起農作物套種,他稱由於自己只有2畝多土地,為了把土地更大的利益化,便把周邊鄰居外出務工的土地利用起來,慢慢總結出經驗,就出現了農作物多樣性套種。

“現如今,政策好了,看病不要錢、孫兒免費上幼兒園,該享受的政策都享受了。”張繼卓激動地表示,為了日常的生活開銷,在家裡還種了些糧食。“雖然一天到晚,除了吃飯睡覺在屋裡,其他時間都在地裡。”雖然苦點累點,但豐收的時候還是很滿足。

“人看人,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幹部。”望龍村把黨員精準脫貧示範工程作為全村致富增收的標杆工程,讓貧困戶照著示範工程學,比著示範工程幹,充分激發貧困戶自主脫貧的自身潛力,增強貧困戶自身造血能力。通過土地流轉、產業園區務工、入股分紅等方式提高全村的人均年收入。

南江正直镇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特色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黨員示範工程“龍潭咀果蔬園”

B:回引“能人”回鄉創業 推動鄉村產業邁上新臺階

吸納119名村民建中藥材產業園 助力貧困戶增收凝聚發展引力

“白芍、杜仲、黃柏、梔子……映入眼簾的是排列有序的中藥材。”據望龍村第一書記彭愛軍介紹,2015年支部村委成功回引外出成功人士蔡蘇明同志回村創業,組建望龍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成功吸納119名村民建成中藥材產業園1200餘畝,為全村支柱產業的培育、貧困戶的增收凝聚發展引力。

據介紹,專業合作社成立以來,按照技術統一指,種苗統一組織,產品統一收購,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入社自願,退社自由的基本原則吸納村民入社。先後投資200多萬元,發展中藥材種植業1500餘畝,養殖生態土雞、南江黃羊等5000餘隻,以此帶動貧困戶發展種養殖業,使人均增收1600餘元。

充分利用扶貧政策“以輸血帶動造血” 破解後顧之憂全力以赴搞發展

據介紹,自專業合作社入駐以來,峰迴路轉,張德奎不僅利用國家下放脫貧資金入股合作社,在年終按入股比例分得紅利,同時將自己荒廢的土地流轉給合作社,獲得近千元的土地流轉金補貼家用,使生活條件得到了好轉。

俗話說“人窮志不窮”。該村依託扶貧政策,充分利用“產業扶持資金”、“產業發展基金”和“小額信貸”三筆資金破解資金問題。該村堅持“以輸血帶動造血”的原則,按“461”政策發放“產業扶持週轉金”14萬元。期間這筆資金不僅解決了貧困戶的後顧之憂,也讓他們全力以赴搞發展。同步帶動貧困戶邁出自主脫貧第一步,使家庭經濟狀況得到改善,生活水平初步提高。

C:創新機制破解產業發展後勁不足 “三推一創”助力脫貧奔康

對於南江縣正直鎮的產業發展來講,望龍村的產業模式與扶貧舉措只是該鎮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鎮在決戰脫貧攻堅過程中,立足鎮情實際,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探索實踐“三推一創”舉措,大力實施“萬畝核桃產業計劃”,全鎮2017年核桃種植面積累計達到5000餘畝,有力助推了脫貧攻堅工作。截止2017年底,全鎮已脫貧641戶2193人,其中依託核桃產業脫貧戶217戶806人,全鎮貧困發生率降至4.58%。

期間,該鎮積極推行“專合社引領”模式,有效破解了小農生產與現代農業脫節的問題。據介紹,正直鎮與全市其他鄉鎮一樣,屬典型的貧困山區,山高坡陡,七溝八梁。針對如何將小農生產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成了正直鎮幹部著力研究解決的現實課題。

“核桃栽植株行距怎麼算、枝條怎麼剪、治病用什麼藥、產品賣給誰等現實問題,離不開專合社的組織引領。”通過核桃種植專業合作帶領,核桃樹已成為全村人民的“搖錢樹”,貧困群眾的“致富果”。目前,全鎮已成立核桃專業合作社12家,培育核桃產業大戶100餘戶。

積極推行“公司承包低改”模式,有效破解年年栽樹不見樹、年年低改不見果的問題。只有讓產業發展成果共享,才能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推行“招商引資經營”模式,有效破解小打小鬧、不成規模的問題。按照“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共同發展”的產業發展理念,針對不同的生產現狀和不同的村情采取不同的生產經營組織形式。生產經營形式和產業利益分配機制的多樣化,為加快推進全鎮核桃產業規模化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創新發展機制,有效破解產業質效不佳、發展後勁不足的問題。成立核桃產業發展推進小組,制定《核桃產業發展實施辦法》,與群眾面對面算好成本賬、收入賬、長遠賬“三筆賬”,充分調動農戶的積極性、主動性;科學編制全鎮核桃產業發展規劃,確定“一基地兩示範七組團”的核桃發展總體佈局;用好用活縣上出臺的四大支柱產業扶貧政策和 “461”到戶獎補政策,加大對核桃產業的扶持力度。

同時,該鎮嚴格按照“業主自籌為主、政府獎補為輔、信貸投入補充、農業保險保障”的原則,財政注入資金100萬,組建正直鎮農業發展公司,保障核桃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以鎮農業服務中心為主體,整合縣林業局核桃研究中心、縣種苗公司、鎮農業服務中心相關技術力量,共同組核桃技術服務工作隊,有效解決產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具體困難和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