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端午,吃粽子“不将就”!

这个端午,吃粽子“不将就”!

活得比我们精彩自由的人

他们也并没有多么特立独行。

只是他们在自己的人生里

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追求

并且有勇气去追求

那叫做“不将就”

这个端午,吃粽子“不将就”!

对味的美食是极大的享受,甚至有清除生活烦恼的功能。即将到来的端午节,不让自己的味觉“将就”。

大家都知道粽子的口味很多,派别也五花八门。要想找到自己钟情的一款,就先从粽子的派别了解一下吧。

粽子派别也是极其有趣的,以南北方为界,形成自己鲜明的口味特色。

这个端午,吃粽子“不将就”!

北方的粽子以北京派为代表,个头较大

大多数是糯米粽,多以红枣、豆沙为馅,少数也采用果脯为馅,所以北京粽子味道属甜系。

这个端午,吃粽子“不将就”!

南方粽子代表品种是广东派,个头较小,外形别致,状如锥子。

冬叶包裹着糯米、绿豆、咸蛋黄、花生、五花肉及莲子,丰富材料充盈了口感的满足。口味大多偏咸系。

甜系和咸系粽子大多数人都可以接受。问题在于甜的要甜而不腻、咸的也要咸的恰当好处。

这个端午,吃粽子“不将就”!

蛋黄粽能不能做到人见人爱。

粽子要好吃,用料一定要讲究。蛋黄粽制作过程中与绿豆、火腿肠、猪肉等材料相匹配进行。选用高山箬叶、东北糯米、甄选鸭蛋制作而成,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美味!

粽子好吃的另外一个标准就是香。

蛋黄粽中的咸鸭蛋黄用自然发酵带来的醇香鲜美,简直让人无法思考!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如果你不喜欢蛋黄粽,那也没有关系。因为还有:

这个端午,吃粽子“不将就”!

经典肉粽:选用新鲜大块瘦肉为馅,爱吃肉肉的你就不用担心啦。

这个端午,吃粽子“不将就”!

金丝枣粽:没错就是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大红金丝枣为馅,不仅甜甜蜜蜜,还营养健康。

这个端午,吃粽子“不将就”!

红袍豆沙粽:包子要吃豆沙馅、面包要吃豆沙馅、雪糕要吃豆沙味的小伙伴,那红袍豆沙粽就一定是你不能错过的选择了。

这个端午,吃粽子“不将就”!

相思红豆粽:王维的一首《相思》,让红豆都附上了浪漫的气息,所以红豆馅的粽子是甜蜜的最好代言。

这个端午,吃粽子“不将就”!

如果甜的和咸的口味你都不太喜欢,那么还有清淡健康的杂粮粽香糯白米粽可以让你选择。

吃粽子有哪些好处?

天气逐渐炎热,身体表面血流增加以帮助散热,胃肠道的血流减少,消化功能有所下降,人容易出现苦夏消瘦的问题。

而粽子以竹叶或苇叶为皮,气味清香怡人,叶子中的多酚类和钾元素可以在蒸煮时渗入米内,有利于提高人体的抗热功能。

同时中医上认为糯米有“温暖脾胃”“健脾补气”的作用,糯米能刺激胃酸分泌,其中丰富的支链淀粉除了带来黏糯弹爽的口感,热的时候还特别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初夏时分,清香美味、容易消化的粽子总是让人食指大动。

这个端午,吃粽子“不将就”!

挑选和吃粽子需注意什么?

1、趁热少量,不完全代替主食

粽子好吃但是糯米属精白米,应归为主食,本身的吸水性小于籼米和粳米,同样都是一斤米煮饭,糯米饭的体积是最小的,大家可能感觉就吃了一个粽子,其实已经相当于一碗饭了。

同时,糯米还有“饱腹感迟滞”的现象,吃的时候不觉得多,等到餐后才觉得已经过量。粽子中的支链淀粉放冷之后还可能会有部分“回生”,相对于“热气粽”,不容易消化吸收,所以吃粽子的时候要注意“趁热少量”。

由于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属于主食,但不适合作为一餐的唯一食物,只能代替部分主食,最好可以搭配其他食物一起食用以保证饮食的均衡,同时要在主食中扣除相应重量的主食,还应该避免在晚上作为夜宵进食,以免能量超标。

2、不同人群挑选不同种类粽子

◆ 糯米中丰富又容易消化的淀粉可以引起血糖的骤升骤降,同时胃酸分泌增加,因此糖尿病病人、胃酸过多、有“烧心感”的病人不适合大量食用,尤其是空腹食用,在种类选择上也应该避开甜粽,尽量选择杂粮和豆类丰富的粽子;

◆ 有消化不良、胰腺炎、胆囊炎以及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则不适合选择高油的肉粽、猪肉粽类,以免其中的高脂肪引起不良反应;

◆ 体热肥胖的人群,因此不适合选择高脂肪、高糖分的粽子,可以选择杂粮粽,或者用绿叶蔬菜和菌菇类搭配粽子,其中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减缓血糖的上升,甚至可以抑制肉粽中部分脂肪的吸收,如果吃油腻的粽子还可以搭配一些薄荷茶、普洱茶一起食用。

端午来临,粽节之美,用心享受。

这个端午,吃粽子“不将就”!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