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小镇,借势消费升级新阶段

特色小镇为旅游产业及旅游地产的发展带来了新思路,但打造特色小镇不可误读,一味偏重旅游产业及旅游地产则近本末倒置,发展旅游小镇需在充分解析消费升级的市场环境下求“新”求“异”。

旅游小镇,借势消费升级新阶段

旅游小镇,借势消费升级新阶段

国内旅游市场的需求旺盛与国家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布局确实让旅游小镇的发展迎来机遇,但以旅游为主体功能、以文化为主题吸引、以新型生活为主导基础、以未来发展为主要引领的旅游小镇如何强化差异度、文化度、舒适度、方便度与幸福度,又如何体现视觉震撼力、历史穿透力、文化吸引力、生活沁润力与快乐激荡力, 最终满足不断壮大的旅游度假人群个性化需求,这是需要认真思量的问题。


旅游小镇推进“4.0 版”

在“十三五”规划中,旅游小镇的建设和发展是重要内容之一,湖南、河南、海南、浙江等省都提出大规模建设旅游小镇的发展战略,多个省份推出最美旅游小镇的评选活动。

早在2005年,国家旅游局就曾与建设部联手以云南为典型推进全国旅游小镇建设,多省相继跟进,不过大部分都未达到预期目标或是进展缓慢,至今运作良好并逐级升级的旅游小镇并不多。

与旅游景区相比,旅游小镇的最大区别是,“作为一个在城镇化体系中的区划单位,其休闲集聚结构延伸出多维的居住结构,针对性强的特色化生活方式是对多维居住结构受众的最大吸引力。”

当旅游小镇的在地特色化生活方式转化为多形态的特色化旅游产品,即可吸引游人前来并增加消费。

从此角度而言,旅游小镇可支撑和补充传统旅游产品, 并将城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有机结合。

根据建成方式与在地资源禀赋, 现今的旅游小镇可分为生态驱动型、新型产业型、复合业态型三种类型。

★生态驱动型小镇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以生态为核心驱动力,依赖旅游发展成为旅游目的地;

★新型产业型小镇多指依托某一新型产业发展形成的旅游宜居小镇,开发重点在于以泛旅游产业框架为基础,构建特色产业、旅游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共同组成的产业集群;

★复合业态型小镇具有良好的区位、交通、环境条件,适宜进行“商业+ 休闲+ 旅游地产”的复合开发,能够依托周边旅游资源,形成休闲集聚区、旅游集散地。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旅游发展委员会会长洪清华认为,“特色小镇的竞争力关键在打好IP 牌。挖掘特色小镇的产业IP、文化IP,是旅游特色小镇能脱颖而出唯一路径。”

旅游小镇,借势消费升级新阶段

旅游小镇,借势消费升级新阶段

组图/在市场需求下旅游小镇的发展迎来机遇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本土中心研究室副主任郭海鞍认为旅游小镇的建筑设计一定要在文化引领之下进行,“就是能在这里感受到文化在付出,我们想起来这里的时候, 依然不变的是它的乡愁。”


中产阶级与小镇休闲游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中国消费者正有着更充足的休闲时间与更广阔的休闲空间。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出,到2020年, 我国旅游市场总规模达到67亿人次, 旅游投资总额2万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万亿元。

期间,轻松休闲、美食丰富、玩乐设施齐全等成为消费者选择度假产品的重要因素。

据仲量联行的数据显示,受益中产阶级增长, 中国旅游市场将在未来十年内迎来爆发,尤其国内过夜休闲游,到2020年将达到5倍的增长,预估1.9万亿市值,增幅是所有旅游类型中最大的。到2020 年,度假放松将比观光更加流行,休闲游国内市场将达到8亿人次。

这是一个快速兴起的蓝海市场, 文化旅游地产和文旅产品正在吸引各路资本的目光。

在国家鼓励“特色小镇”的倡导之下,城际周边真正有特色的小镇休闲游将引领中产阶级消费新时尚,越来越多的中产阶层将城市周边中短途过夜游作为旅行的日常模式。

休闲过夜游需求契合特色小镇发展,集纳观光、休闲、住宿、商业、娱乐、生活六大功能的旅游小镇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地产、零售及住宿新业态,聚集并带动小镇的人气与商气。

旅游引导的小镇发展可依靠旅游产业链中的休闲产业聚集,旅游小镇成为休闲度假的新领域,也成为生活品质的新领域。

相对而言‍,餐饮和购物业态是旅游小镇 的主要业态,接近50%,住宿业态和游览业态在旅游目的地型小镇中比例较高,游乐业态和购物业态在旅游服务配套型小镇中占比较高。

旅游小镇,借势消费升级新阶段

旅游小镇,借势消费升级新阶段

组图/在市场需求下旅游小镇的发展迎来机遇


各逞机锋的经典范本

对于高品质的旅游小镇来说,旅游服务设施往往比一般性城市设施的建设标准更高。

但现实的另一面是, 虽然多地为了发展旅游小镇指定了不少支持政策,但“热情有余,规划不足”, 并没有对当地的资源状况、基础设施、商业发展潜力等发展情况进行必要的深入了解,从而造成旅游小镇功能业态布局不协调,各服务系统间的价值链无法形成。

具有强大就业磁力、消费磁力的旅游地产是推动旅游小镇城镇化的重要动力,大批知名地产企业相继投资旅游地产行业。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将城镇化等同于地产化。如若旅游小镇地产化严重,则将削弱小镇的旅游功能,使休闲娱乐的空间减少。并且, 片面追求地产化将使小镇丧失人文景观的原真性,缺乏个性,造成产品重复单一,主题特色不鲜明。

自有资源的保持与更新也是难点。尺度宜人、特色鲜明的小镇风貌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但保护和发展小镇特色建筑和特色空间的难度很大。

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风格逐步蚕食小镇传统街区的情况屡见不鲜,这导致了小镇原有的历史风貌逐渐丧失, 被动呈现“千镇一面”。

甚至还有些旅游小镇直接走入了大拆大改大建的误区,破坏性的建设导致原有风貌发生不可逆转的巨变。

纵观新晋出炉的2017 中国最受游客欢迎十大旅游小镇榜单

上榜的江苏无锡灵山小镇、北京密云古北水镇、海南琼海博鳌镇、安徽黟县宏村镇、浙江临安红叶小镇、四川稻城香格里拉镇、浙江南浔古镇、浙江柯桥安昌镇、江苏东海水晶小镇、浙江开化根宫佛国根缘小镇都具有完备的特色旅游吸引力体系,即具有一定的文化、历史、艺术、科学、养生等价值的核心旅游实体、景观节点、旅游活动、建筑风貌、多样业态和特色生活方式。

说到底,尽管中国旅游产业的产品精致化程度不足,但终归脱离不了“起点是客人,要以人为本;终点是细节,要以文化为本”的掘进思路。

旅游小镇的发展格局涉及传统领域、新兴旅游领域与泛旅游领域,其中泛旅游化的消费聚集成为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

喜欢就关注产城杂志

分享城市经济发展建设中的方略与细节

来源丨《产城》杂志三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