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百姓退休基本生活保障 养老金双轨制并轨和延迟退休都应执行

2016年末,中国社科院社会保险研究所所长郑秉文执笔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6》中提到2015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即“空账”)达到47144亿元,而当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额只有35345亿元,这表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资产和负债之间缺口会越来越大,如不采取措施,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基金累计结余将会被耗尽。清华大学就业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在2017年4月23日举行的2017清华养老产业高峰论坛,表示当前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处于差等空间,如不尽快对制度进行调整,一旦把累计结余用尽,养老保险基金将面临崩盘的风险。

清华大学最新发布的《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指数报告》显示,养老保险基金已出现当期的资金缺口,并动用累计结余来“保发放”,这意味着养老保险已经进入三级风险区(最高风险评级是四级)。从养老财富的积累来看,2015年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占GDP的比例为4.13%,低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7.9%的平均水平,各类养老保险余额占GDP的比例为12.06%,远远低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82.80%。

解决养老金缺口有几个措施,除了实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和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外,养老金双轨制并轨和延迟退休是最直接的解决办法。

确保百姓退休基本生活保障 养老金双轨制并轨和延迟退休都应执行

养老金双轨制

最近几年历次两会,养老金双轨制问题已经成为调查第一热点,社会保障为调查关注的第一大聚焦点,养老金双轨制又是社会保障问题中的首要问题。98%网友认为,改革双轨制条件已经成熟。这就说明养老金双轨制的统一成为两会关注问题的重中之重,成为全民关注的第一件大事。

因为养老金问题关乎中国每一位公民、每一个家庭、每一个阶层、每一个行业的所有劳动者的切身利益,这是每位公民在为国家工作到退休规定年龄时都要遇到的现实问题,它的制度和标准不但关乎到一个人的退休后的生活质量和家庭个人幸福指数,更关系到社会的公平、价值、公信等重大问题。

企事业退休员工之间的养老金替代率差距,源生于机关事业单位和城镇企业部门所用的两套截然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

双轨制导致的养老金数额差距原因在于:

第一,从1995年起,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调整按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40%—60%调整,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则按同级在职职工工资增长率的90%调整。

第二,公务员退休金增加还受益于1993年和2006年两次工资改革,特别是2006年“工资套改”主要体现在工龄和职务:工龄越长,职务越大,则涨幅越大,退休工资也按照这个涨幅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这样就人为地拉大双轨制的差距。

一位有着40年工龄的企业退休老职工说:“我服从上级安排,从机关调入企业工作,现在每月退休金是2000多元,但原先我在的机关单位同级别的同事退后每月却能拿到6000多元,是我的三倍”。

养老金替代率,即养老金占退休前工资的比例。2002年为72.9%,2005年为57.7%,2011年为50.3%,2016年下降至45%,也就是退休后的工资水平不到退休前的一半,低于世界银行组织和国际劳工建议的最低水平。相比而言,事业单位人员和公务员的养老金替代率一直维持在80%至90%的高水平,其中,公务员的替代率水平更高。

事业单位和机关单位的养老金替代率居高不下,那么企业退休员工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员工养老金的差距有多大呢?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不同制度养老金的差距越来越大,机关事业单位能比企业退休员工高2到3倍,农民养老金就更少了,有些地方60岁以上老人一个月只有60元的养老金,企业退休员工是农民的30倍以上,机关事业单位与农民的比例更高。

《中国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状况调查》显示,2011年居民领取的养老金最低为200元,最高为10000元,后者是前者的50倍。2011年月平均养老金水平为2615年,低于2615元的领取人数占到总人数的77.3%。

社科院2013年发布的《社会保障绿皮书》和《中国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状况调查》显示,75.4%的被调查者养老金不高于2000元,92.3%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高于4000元。

养老金双轨制实践证明是改革中出现的政策缺失,同样是共和国的公民,有些还是同一个学校、同等学力、同样的工作、同样的职称和职务、相同的年龄和工龄,就是因为所处的行业和单位性质不一样,退休后的待遇就相差好几倍。

崔永元谈养老金双轨制问题说得好,错了就要改,不改就是不讲理。各阶层人士反对双轨制,公认不合理,高层也表态进行顶层设计,都说明已经达成高度共识。但是年年两会提,高层年年表态,这个错误的政策执行了20几年,到现在还在继续执行,而且越走越远,所有的试点、表态、无限期的拖延,老百姓已经失去了信心。养老金双轨制受到全社会公众的诟病,影响极坏,危害极大,后果严重,却竟然能拖20年拿不出改革办法,这四点足以说明对于养老金的改革决策层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其重要性与必要性,所以才会缺乏决心与信心。

确保百姓退休基本生活保障 养老金双轨制并轨和延迟退休都应执行

专家力推延迟退休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作为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组负责人,就“推迟退休年龄”所引发的诸多热点话题一一作出回应。郑功成表示,延长退休年龄是人类预期寿命延长和人力资本投资年限不断延长的必然要求,是维护代际公平的必然选择,但确实需要理性而审慎地推进。“不尽快研究延长退休年龄问题,是对子孙及未来不负责任的表现;而只考虑所谓养老金负担来延长退休年龄而不考虑现实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等问题,则是对当代人不负责任的表现。”郑功成强调。

有命交保 无命拿保?

在汹汹的反对声中,一位湖北襄樊的网友说:“这无异于‘抢劫’,按平均寿命72岁算,65岁退休,只能拿7年的退休金,却要交几十年的养老金,这样的账谁都会算。”还有人则情绪激动地说这是“有命交社保,没命拿社保。”

针对这类声音,郑功成解释说,目前,我国的退休年龄仍然沿袭上个世纪50年代的规定,即男职工年满60岁,女职工年满50岁。“现行退休年龄的规定,伴随着受教育年限的延长和人均预期寿命的持续延长,直接导致了个人工作时间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日益严重地损害着代际之间的公平,同时也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构成了挑战。”

数据显示,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已从20世纪50年代的50岁左右,上升到2005年的72.0岁。据统计,2007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1.5340亿人,占总人口的11.6%;65岁及以上的人口达1.0636亿人,占总人口的8.1%;人口老龄化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约为总人口年均增长率(0.66%)的5倍。郑功成说,从世界范围来看,发达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通常在65岁以上,并且有逐渐延长退休年龄的趋势。从性别的角度看,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制度更显不合理,女性的预期寿命更长,但退休年龄却要早于男性10岁或者5岁,这不仅造成了性别不平等,也影响了女性的养老金水平。

“人力资本投资周期的延长,可以维持劳动者在更长时间周期内的工作,这是延长退休年龄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郑功成说,随着人们受教育年限的增加,人们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起始年龄逐步增加。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由1982年的5.2年提升到2005年的7.83年,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平均起始年龄从16岁逐步上升到18岁,这两组指标还在持续攀升之中。

确保百姓退休基本生活保障 养老金双轨制并轨和延迟退休都应执行

反对“推迟退休年龄”的声音中,一种比较强烈的担忧是会对年轻人就业造成较大影响。郑功成说,从短期看,延长退休年龄会对我国就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取决于延长退休年龄的方式;而从长期来看,退休年龄的高低和宏观就业量不存在直接关系,延迟退休年龄与就业没有必然的联系。

“从宏观来看,一国的就业容量并不取决于退休人员所占岗位的数量,而是取决于经济发展所创造的就业岗位数量。”郑功成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新创造的就业岗位必然会持续增加,现阶段局部地区出现“用工荒”及劳动成本开始上升等现象,均表明人口红利期是不可持续的,劳动力可以“无限供给”的时代正在成为历史。“当前人们过分关注延长退休年龄对就业的影响,其实是没有考虑到多数老年人还在劳动的现象,忽略了50%以上的退休老年人事实上是‘退而不休’的客观事实,同时也忽略了国家不可能一步到位大跨度地将退休年龄提高。”他为自己观点辩解到。

“讨论延长退休年龄问题时特别需要理性。如果寿命延长是持续的,延长退休年龄就是必然的,在这种必然的趋势面前,需要讨论的其实不是延长不延长的问题,而是如何理性地延长的问题。如果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方式得当,其对就业等方面还具有积极意义。”郑功成列举说,这包括可以节约人力资源、增加国民收入,从而提供新的就业机会;能够对人口红利期的逐渐消失起到弥补作用等。

确保百姓退休基本生活保障 养老金双轨制并轨和延迟退休都应执行

另一位某专家更进一步为延迟退休举出2个理直气壮的理由:

第一个理由是出于法律层面的考虑。早在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2条中就有这样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仅从字面上理解,只要取得了公民权,任何中国人都有劳动的权利。既然全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有劳动的权利,自然就不应当将6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和55岁以上的女性公民排除在外。可见,延长法定退休年龄于法有据。

第二个理由是出于社会成本层面的考虑。应当指出的是,执行一刀切式的强制退休制度可操作性或许比较强,但需要全社会为之付出巨大代价。许多年龄上“线”的公民,身体状态依然很好,工作经验也非常丰富,弃之不用不仅是对本人才能的浪费,而且也是全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我们整天讲,搞建设过程中缺少人才,但面对着这些因过早退休而难以充分施展才能的“老家伙”,只能够说是对人才浪费的熟视无睹。事实上,对这些被迫回家的“老家伙”来说,除了多年积累的丰富工作经验外,国家用于培养他们的花费也很多,理应多发挥他们身上的“余热”才是。

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养老金双轨制并轨和延迟退休哪个更加重要更加迫切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