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店被关门因为面积没有75平米,不能保证食品安全,这合理吗?

社会话唠君

小吃店不足75平米被关停,社区:面积大才能保证食品安全

来自安徽的黄师傅在杭州的余杭区五常街道永福社区开了一家小吃店,主要是做些安徽料理,已经经营了2年多了。可最近,永福社区的相关负责人要求他停止营业并且限期搬离,他们说黄师傅的店铺面积不足75平米,属于“低小散差”的企业,而且还是危房,必须停止营业限期搬离。如果还敢继续开店的话,他们就会叫车过来把东西拉走。黄师傅很纳闷啊,自己开店都2年多了,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证件都有,还是社区这边给批下来的,现在怎么就让人搬走呢?门店面积不足75平米这个理由实在是太牵强了,他就一小吃店也用不了这么大的地方啊。

据了解,这片地区因为面积不足75平米关停的还有很多家,有水果店、理发店、修理店、五金店等等。这些经营户们都觉得这个75平米的规定很不合理。以黄师傅的小吃店为例:他们夫妻经营的这家安徽料理只有35平米,可是一年的租金就要3.5万元因此刨去其他各项费用,一年的收入大概是10万元。可是如果换到75平米的门店的话,那么单单每年的房租就要超过10万元,而他的小吃店本来就是小本经营,做的都是熟客,客流量也不大根本用不了这么大的面积。有位做早餐的经营者对此非常不满,他说:“我一个做早餐的,要75平那么大的店面干嘛?那不是白干了,辛辛苦苦一年赚的钱全都交给房东了。”

餐饮店面积太小不能保证食品安全,那其他的店面怎么说?水果店、五金店这些确实用不着75平米。李永新这样解释:因为餐饮店已经要求必须达到75平米才能达标,那么对其他的店面也要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而且类似水果店这种,面积太小容易,一到晚上占道经营。这种没办法考虑实际情况的,一个小区不能允许脏乱差和占道经营的存在。站在我们基层管理的角度,我们只能压缩空间,把面积达到75平米,适合在我们这边经营的留下来其他的就只能清理掉了。

工作人员表示,为了小区的整体环境,这项清理工作还将继续推进。经营户们也表示,他们支持社区对脏乱差和占道经营的整治,但是店面超过75平米才能达标,才能继续开店的解释他们不能接受。他们还会继续将这个问题反馈给上级部门,希望能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社会话唠君

社区让他暂停营业,据说是营业面积没有达到75平方。

如果看文字记述的话,因为门店没有达到75平方的确有些牵强。但在执行之前是有通知的,而且这个“低小散差”的项整治活动针对的是整个社区店家。那也就是说所有的规定不单单适用这一家门店。

再来看看这个门店,店主自称有“营业执照”、“卫生许可”!!!

《营业执照》悬挂在显眼处,这个做的很好,我们无可厚非,挑不出什么毛病。亮证经营嘛!

(纸巾、水杯、桌上的辣椒酱、地下的杂物,躺椅,这像一个小吃店?)

再看下面这个,那个躺椅是什么鬼?一个做餐饮的小吃店,在没有顾客的时候变成了宾馆or休息间?我不是很懂工商和卫生相关的管理规定,但有一点我是知道的,涉及餐饮类,这种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如果有厨房的照片可以查看,我敢保证这家店肯定不合格。那试问它是怎么拿到执照的?

再来回顾事件的另一个问题,房主与整治。

据网络资料显示,该片区归社区管理,也就是说社区自治,一切按照社区的规定办事,那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社区的规定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就是必须执行的呢?比如脏乱差,比如占道经营,比如油烟大,再比如为了统一形象。

(如果没看错的话,门口的那是洗手池、炉子、垃圾桶等都会影响社区环境以及面貌)

回到房东身上,有些房主为了多收租,将一些房子打上隔断,出租给2家甚至3家的租户,明明是一个房产证,又是怎么办理下来多个营业执照的呢?如果办不下来那是不是有无证经营的情况出现呢?无证经营、占道,卫生差,生活的确是很艰难,但不整治你,整治谁?


实体店老王

做了快二十年的药品,餐馆归口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后果然开始用管理药品的模式来管理食品了,开药店就有面积的要求,现在餐馆也要求面积了。小吃店一定需要75平米以上,是卫生设置就一定需要75平米才能完善才能放下?这个面积就等于安全?我想这个不合理。
应该说这几年餐饮很难做,当然了所有的行业都难做,稍微大一点面积的餐馆都费用太高慢慢的撑不住关门转让了,这个75平米的限制给想小额餐餐饮创业者门路堵死了。面积越大意味着成本越高,价格就会越贵。我看大街上面积达不到75平米的小吃点真不少,怎么办?资金充足的还好说,资金不充足的又去干什么去?


看来对小餐馆划定最低面积这样的管理方式是很难改变的了,只是希望管理者再多征求征求从业者的意见,毕竟食品安全最关键的因素不是面积,面积只是非常不起眼的一个指标,让大部分从业者在加强食品安全意识和规范的前提下保证食品安全,政府管理食品安全无可厚非,但是也得从从业者的角度去更多的考虑制定规则。


创业特种兵传递快递物流信息分享创业心得!


创业特种兵

最近在澳洲开餐馆 要求确实比较严格 洗的还是分三个 肉 菜 碗 和 手 厨房必须3个洗手池。冷藏 冷冻 生 熟分开。18岁以下不能买酒 抓到卖酒给18岁以下的 第一次2500刀 多次会吊销牌照。没有检查身份是你的事情 所以我这个奔5的人 去买酒都要带身份证。没有厨房资格的放个烤箱都不行。很细 也很烦人。几点我觉得可以学习 1)有法可以 规定就在那里 必须执行。但政策不会经常变。2)事前检查 中间只是抽查。3) 政策对事不对人 检查的人由于其他政策限制 不敢卡要(我理解不是人本性 而是制度。) 4) 检查的人来自一个部门 食品安全 卫生 消防 环境 电气安全 煤气安全 例行清洁检查 都是一个部门。由于环境不一样 政策肯定不能完全一样。个人觉得可以细化场景划分 1) 细化各类 比如早点类 小吃类 酒店类 尽可能细化。2)文字化 书面化 有规则可依。3) 政策制定权限要提升到省市范围。管理权限要到区县以下。4) 执行严格 5)执行人员权限大 需要控制住 不一定要政府 行业协会组织也可以。


kimane

因地制宜,这个不好说,小县城做小生意,75平就没有必要,大城市流动人口多,平方面积不够,自然对付不了客户,也苦不够生活费,为了客户,压缩加工空间是必然的,那就会容易生熟混杂,卫生和制作都难以达标。所以,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制定一些标准是有必要的,但不能全国通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