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魏大军南下,江陵之战一触即发

西魏大军南下,江陵之战一触即发

南梁将领东方白额偷偷来到宿预,鼓动边境民众杀死当地长官,致使淮、泗地区骚动不止,北齐国主高洋派冀州刺史段韶带兵在宿预讨伐东方白额。

夏季,高洋派步大汗萨带兵四万逼近泾州,王僧辩派侯瑱、张彪从石梁带兵帮助严超达抵抗。侯瑱、张彪接到命令后,却迟迟逗留不肯前进。将军尹令思带领一万多人准备袭击盱眙。

北齐广陵、泾州两地都来告急,将领们都很担心。

段韶说:“梁朝连遭丧乱,国家没有确定的主人,臣子们心里都怀着或去或留的两种心思,看谁势强就归附谁。陈霸先等人外表上表示与梁朝同心同德,其实内心早有了背离的念头。你们不必担心,我对这中间情况都揣摩透了。”

于是,他留下敬显俊等人继续围攻宿预,自己带兵以加倍的速度直攻泾州,路上经过盱眙。尹令思没想到北齐军队会突然降临,赶快望风逃跑。

段韶进攻严超达,打败了他,夺取了所有的舟船器械。段韶对诸将说:“吴人浮躁,本无大谋,今天我们打败了严超达,陈霸先肯定会逃走。”又回过头来逼近广陵,陈霸先果然解围退走,杜僧明撤回丹徒,侯瑱、张彪回到秦郡。

梁将吴明彻围困海西,守将朗基固守城池,削木头做箭头,剪纸片做箭尾羽饰,顽强抵抗。吴明彻围攻了一百天也没能打下来,也退回去了。

段韶回到宿预,派一个善于言辞的人去游说东方白额,东方白额被说动了,打开城门要求和段韶结盟,段韶趁机把他抓起来杀掉了,于是江淮平定。高洋嘉奖他的功劳,封段韶为平原郡王。

吴州刺史开建侯萧蕃,依仗自己兵力强大,不向朝廷进贡。梁元帝秘密命令他的将领徐佛受算计他。徐佛受派他的党徒假装成打官司的人,去求见萧蕃,趁机把萧蕃抓起来。梁元帝便任命徐佛受为建安太守,侍中王质为吴州刺史。

王质到了鄱阳,徐佛受把他安置在内城,自己占据外城,掌握城门钥匙,致力于修缮船只,训练士兵,王质不敢和他争权。属于萧蕃的部曲几千人哗变,进攻徐佛受,徐佛受逃往南豫州,侯瑱把他杀了,这样,王质才开始得以行使州政大权。

西魏尚书元烈密谋杀害宇文泰,事情泄露,宇文泰杀了他。国主元钦自从元烈被宇文泰杀死之后,颇有怨言,就密谋要杀死宇文泰,临淮王元育、广平王元赞哭着再三劝止,但元钦不听。

宇文泰的儿子们都很年幼,侄子章武公宇文导、中山公宇文护都出任外镇将领,都城中只有他的几个女婿充当得力心腹。大都督清河公李基(李远之子,娶义归公主)、义城公李晖(李弼之子,娶义安公主)、常山公于翼(于谨之子,娶平原公主)都被任命为武卫将军,分头掌管宫廷宿卫部队。

元钦的密谋很快就被宇文泰的诸位女婿察觉了,于是,宇文泰废了元钦,把他发落到雍州去,不久,用毒药毒死了废帝元钦。另立他的弟弟齐王元廓为帝,取消了原来的年号,另立年号,称元年,帝室重新恢复姓拓跋。原先被北魏孝文帝改为单姓的九十九种姓氏,现在也都恢复了他们原来的旧姓。

北魏当初建国时,统一了三十六个小国,共有九十九个大姓,后来大多灭绝了。宇文泰就把他手下各位将领中功劳大的人封为三十六姓,功劳低一点的封为九十九姓,他们部下的兵卒也都改姓了主将的姓。

西魏派侍中宇文仁恕出使梁朝,正好北齐的使者也到了江陵,梁元帝对宇文仁恕的接待不如对北齐使者那样隆重,而且要求按过去的版图来划定边境线,要求西魏归还所占领的梁、益、襄阳等地,使用的言辞颇为傲慢。宇文仁恕回国后,把这事告诉了宇文泰。

宇文泰说:“古人说得好:‘天之所弃,谁能兴之。’这话说的就是萧绎吧。”占据襄阳的梁王萧詧听到宇文泰有夺取江陵的野心后,给西魏的贡品越发多了。

荆州刺史长孙俭过去曾多次陈述进攻梁朝的方略,宇文泰就把长孙俭征召入朝,向他询问向南进攻的计策,然后又命令他回到所镇守的地方,秘密地进行南下攻梁的准备。降魏的梁朝旧臣马伯符秘密派使者把这危险情况报告梁元帝,但梁元帝不相信。

西魏大军南下,江陵之战一触即发

梁元帝因为王琳手下兵势强盛,又得到民众拥护,所以一直想把他外放到远处。恰逢广州刺史曲江侯萧勃,因为觉得自己的官职不是梁元帝所授予的,内心很不安稳,梁元帝也不相信他。萧勃上表请求朝见梁元帝,梁元帝便任命王琳为广州刺史,萧勃为晋州刺史。

王琳与李膺关系很深,一向亲善,他私下里对李膺说:“我王琳出身平民百姓,承蒙皇上提拔到这个份上。现在天下还没有安定,就把我远远迁徙到岭南去,万一国家有难,我王琳就是想出力也够不着了!我私下里揣度皇上的意思不就是对我不放心吗?其实我的志向和欲求也很有限,难道还能和皇上争帝位吗?何不任命我为雍州刺史,镇守武宁。我自会带兵屯垦,为国御敌,捍卫梁国。”李膺觉得他的话很对,但却不敢启奏给梁元帝,王琳只得率领他的部众镇守岭南。

散骑郎庾季才对梁元帝说:“根据天象显示,今年的十一月会有大兵来犯江陵,陛下应该留下重臣镇守江陵,自己整顿旌旗仪仗回建康以避开兵患。假如魏国的敌虏入侵,我方失去的土地也止限于荆州、湘州,整个国家还能处于安全之境。”

梁元帝也懂得天文,心知楚地会有兵灾,长叹一声,说:“祸福都在天意,避灾躲祸也徒劳无益!”

西魏派柱国常山公于谨、中山公宇文护、大将军杨忠带兵五万人进犯梁朝,于十月初九从长安出发。

长孙俭问于谨:“假如咱们替萧绎谋划一下,他该怎么抵抗我军才好呢?”

于谨回答说:“如果他能陈兵于汉江、沔水一带,从江陵收拾家当率领臣下全部渡江而下,据守丹杨,这是上策;如果他能把江陵外城内的居民全部移往内城,退保固守,把城墙加高,等待援军,这是中策;如果他感到搬动起来很困难,就原地不动防守外城,这可是下策。”

长孙俭追问道:“那您估计萧绎会采取哪一种计策?”

于谨说:“他只会采用下策。”

长孙俭问:“那是为什么?”

于谨回答说:“萧氏据守江南以自保,已经绵延经历了三、四十年。正好这段时间中原地区处于多事之秋,不能够向外扩张。萧氏因为我国东边有齐国为患,认为我国不可能分散兵力去进攻他们。而且萧绎这个人懦弱而没有谋略,多疑而少决,而那些普通平民又很难深远地去考虑问题,都留恋自己的家园,所以我知道萧绎一定会采用下策。”

初十,武宁太守宗均禀告说西魏大军将要入侵,梁元帝召集公卿大臣商议对策。领军胡僧祐、太府卿黄罗汉说:“魏国和我们一向友好往来,也没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情,我想他们不会向我们进攻吧。”

侍中王琛也附和说:“我曾与去年出使魏国,揣摩宇文泰的神色,很是友好,决不可能发兵来打我们。”于是梁元帝又派王琛到西魏去访问。

十三日,于谨的队伍抵达樊城、邓城,梁王萧詧率部属去和他会合。梁元帝停止讲述《老子》,朝廷内外宣布戒严。

王琛抵达石梵,没有见到西魏的军队,派人送急信给黄罗汉,说:“我已来到石梵,边境上很安宁,以前说魏要对我们发动进攻,这简直是儿戏之言。”

梁元帝听到后感到很疑惑,十七日,又恢复讲《老子》,百官都穿着军装听讲。

十八日,梁元帝派主书李膺去建康,征召王僧辩为大都督、荆州刺史,命令陈霸先移兵镇守扬州。王僧辩派侯瑱率领程灵洗为先头部队,杜僧明率领吴明彻等人为后卫部队。

二十一日,梁元帝夜里登上凤皇阁,来回踱步,凭栏叹息说:“客星冲犯翼宿、轸宿,看来这回一定失败了!”嫔妃和侍从听了都哭泣起来。

陆法和听说西魏大兵压境,从郢州出发到汉口,准备赶赴江陵抗敌,梁元帝派人去拦住他,说:“我这儿自能打败敌兵,你只管镇守郢州,不用动。”

陆法和知道大势已去,他回到郢州,让人用白土涂东门,自己则身穿丧服,坐在苇席上,静坐了一天,才把丧服脱下来。

十一月,梁元帝在津阳门外举行大阅兵,遇到北风挟着暴雨而来,赶快乘坐轻车便辇回宫。当天,西魏军队渡过汉水,于谨命令宇文护、杨忠率精锐骑兵先占领了江津,切断梁元帝东逃的道路。

初二,宇文护攻克武宁,捉住了太守宗均。这一天,梁元帝骑马出城巡察修筑栅栏,栅栏用木头插在地上组成,周围共六十多里长。他又派胡僧祐都督城东诸军事,张绾当他的副将,王褒都督城西诸军事,元景亮当他的副将,王公以下大臣各有守责。

初四,梁元帝派太子在城楼上巡视督察,命令居民帮助军队搬运城防用的木头石头。夜里,西魏军队抵达黄华,这里离江陵才四十里路。

初五,魏兵到了梁军的栅栏下。初六,裴之高的儿子裴畿、裴畿的弟弟裴机、朱买臣、谢答仁打开枇杷门出战,裴机杀死了西魏的仪同三司胡文伐。

梁元帝征召广州刺史王琳为湘东刺史,让他立即带兵入江陵救援。

十五日,军营的栅栏内失火,烧毁了几千家民房和二十五座城楼。梁元帝亲临烧毁的城楼查看,远望魏军渡江涌来,四顾孤危,不禁长叹。当天晚上,他就住在宫外老百姓家里。十七日,移居到祗洹寺内。

于谨下令修筑长围墙,从此,梁朝信使、诏令无法外传,内外联络被切断了。

西魏大军南下,江陵之战一触即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