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長恨歌》?

二幫

《長恨歌》有兩種文學題裁,一個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一個是當代作家王安憶的長篇小說。這裡,我權當是白居易的詩作,對它淺評一下。

自《長恨歌》問世以來,人們對這首長詩的主題思想總是爭論不休。

有人說,這首詩是說愛情的,有人說,它是談政治主題的,也有人說,是雙重主題的。

不能否認的是,白居易寫這首詩,是以“情”作為主旋律的,詩中李楊的愛情被作者寫得那樣動人和悲切。   

認為這首詩是政治主題的人會說,詩中“漢皇重色思傾國”是譴責唐明皇李隆基的荒淫,這也是導致安史之亂後果的原因,作者是想通過作品來告誡後世君主。

我們且把這首詩分稍作分析。

長詩一開始,從“漢皇重色思傾國”開篇,敘述了安史之亂前,唐玄宗如何重色和求色,終於尋得“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楊貴妃。貴妃受到皇帝寵愛,“新承恩澤”後,她的“姊妹弟兄皆列土”,唐玄宗寵幸楊玉環後,沉湎歌舞酒色,楊貴妃一家是典型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然後,長詩又從“漁陽鼙鼓動地來”寫到“回看血淚相和流”。這部分寫到安史之亂後玄宗逃難,途中被迫賜死楊貴妃,這是悲劇基調的原因。詩人對二人的生離死別著意刻畫,讀詩時能感受到深沉的悲劇氣氛,而不是對歷史的理性批判。

接著,作者由“黃埃散漫風蕭索”寫起,描述了貴妃離世後,唐玄宗的寂寞悲傷之情。長安收復後重過馬嵬,“不見玉顏空死處”;回宮之後,貴妃洗浴的華清池還在,可是物是人非,伊人魂魄歸天,這其中纏綿悱惻的相思之情,直讓人讀得蕩氣迴腸。

詩的最後,重在表現唐玄宗的孤寂和對往日愛情生活的憂傷追憶。在這裡,詩人運用的是浪漫主義手法,貴妃以“梨花一枝春帶雨”的形象再現於仙境。在這裡感情的宣洩達到極致,結尾“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更是對愛情的慨嘆與呼籲,充滿

對愛情被政治摧殘的痛惜之情。

《長恨歌》涉及重大的歷史和政治題材,白居易以自己的理解,把封建皇帝想象為有愛慾、有苦惱、有缺點的普通人,這個人不再是冰冷的國家機器組成部分,而是富有十足情感的痴情男人,作者這種從民本思想出發,對唐明皇進行理想化的寫法,是被人們所喜愛和接受的。

《長恨歌》是一首千古絕唱的敘事詩,它的藝術成很高,它的藝術魅力絕非一般,千百年來,無數讀者被這首長詩裡豐富的情所感染和吸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