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非遗|跑马山上的溜溜调,会唱的请举手

身边的非遗| 跑马山上的溜溜调,会唱的请举手

身边的非遗|跑马山上的溜溜调,会唱的请举手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月亮弯弯,康定溜溜的城哟……”

在世界音乐舞台上,中国的《康定情歌》应该是名气最大的民歌之一。但很多人不知道,《康定情歌》是由甘孜州古老的溜溜调演变而成的。目前在整个甘孜州,能唱这种最纯正“溜溜调”的只有一人,他就是68岁的毛云刚。

身边的非遗|跑马山上的溜溜调,会唱的请举手

身边的非遗|跑马山上的溜溜调,会唱的请举手

李家大姐张家大哥有原型

身边的非遗|跑马山上的溜溜调,会唱的请举手

毛云刚在家里唱原汁原味的《康定情歌》。 李贵平 摄

毛云刚是土生土长的康定农民,家在炉城镇南无村,平时靠务农为生。他从小随父学艺,14岁独立表演,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康定溜溜调”的传承人,他能唱千余首康定民歌,并在演唱时见物唱物、见人唱人、见景唱景,随口而出,被邻里乡亲尊称为“情歌汉子”。

身边的非遗|跑马山上的溜溜调,会唱的请举手

按毛云刚的说法,溜溜调产生于乾隆年间,当时,康定炉城镇有远近有名的八大寨子,那时,大伙无论是下田干活,上山背货,还是红白喜事,都喜欢唱溜溜调。溜溜调有长调短调之分,长调悠扬动人,短调朗朗上口,其歌词、韵律与《康定情歌》差不多,但在一些装饰音和尾音上,更显悠扬婉转多情的西部韵味。

溜溜调与《康定情歌》的结缘有个真实故事:清朝末年,荥经县有个叫张自才的男子,随他当马帮的父亲来到康定做生意,一天他认识了18岁的漂亮女子李桂英,李是北川人,很小就随父亲来到康定卖凉粉。滚滚折多河畔,英俊壮实的张家大哥和温柔多情的李家大姐经常唱着溜溜调约会。带着藏羌山林气息的溜溜调,渗和了优美汉族民歌“康定情歌”的风韵,开始响彻在康藏高原,响彻在华夏大地乃至全球。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优美浪漫的《康定情歌》,总是给人无限遐想。

身边的非遗|跑马山上的溜溜调,会唱的请举手

关于《康定情歌》,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是:1941年,音乐教员吴文季来到康定城。1945年春,他在炉城镇折多河畔散步时,无意中听到一个马夫在哼唱一首“溜溜调”,悠扬的旋律立刻吸引了吴文季的注意。吴文季忙叫住那人编写下来,后整理加工,有了《康定情歌》的雏形。

身边的非遗|跑马山上的溜溜调,会唱的请举手

吴文季最初是把这首歌曲定名为《跑马溜溜的山上》,他还添上了“世间溜溜的女子任你溜溜的爱哟,世间溜溜的男子任你溜溜的求哟”。有个说法是,他借用了著名川籍诗人吴芳吉《婉容词》里“世间的女子任我爱,世间的男子任你求”的句子,让歌曲更显深情执拗。

这首最终定名《康定情歌》的四川民歌,被推上中国和世界的音乐舞台。上世纪七十年代,《康定情歌》随美国“旅行者二号”太空船升空播放;上世纪九十年代,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全球最具影响力”十首民歌之一。

溜溜调不能丢失在我手头

毛云刚高祖的爷爷,是清乾隆时期康定八大寨子中唱溜溜调唱得最好的人。他们一代代相传下来,唱到毛云刚这一辈已是第六代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毛云刚本来在康定城里有个正式工作,因他过于入迷唱歌,加上溜溜调被视为靡靡之音,他丢掉了铁饭碗。但他并不后悔,回农村后仍边劳动边唱民歌。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康定的一次歌咏大奖赛中,毛云刚被请去演唱了 《十二杯酒》与 “溜溜调”。虽是仗着酒兴来的两首,可他一鸣惊人,很快家喻户晓。平时,村子里遇到红白喜事,都要请毛云刚出山,好好唱几曲溜溜调。毛云刚没把“舞台”仅限于家乡这个地方,只要有机会,他就走出去,在更大舞台上一展歌喉。

身边的非遗|跑马山上的溜溜调,会唱的请举手

1988年夏,毛云刚和藏族歌手亚东一起在跑马山上唱过歌。亚东被誉为“高原歌王”,当时他很喜欢唱藏族情歌《十二杯酒》,但他在长调上拿不准,毛云刚花了几个晚上教他。“亚东后来成名的《康巴汉子》《卓玛》都有我老毛溜溜调的味道呢。”毛云刚说。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一天,歌手谭维维专程从成都来到康定,找毛云刚请教《康定情歌》的原生态味道。毛云刚看这女娃子人很机灵,长得又乖,他先是让她唱了几句四川民歌,觉得她基础还扎实,就教了她七八首溜溜调,尤其在长调的轻重缓急上他几乎把老底子都抖光了。

2015年初,毛云刚听谭维维在电视节目里唱《康定情歌》时,乐得跳起来,但他闭眼听了几句,发现谭维维在唱“李姐溜溜的大姐”一句时没把弯儿转好。“我急得在电视机面前跟她挥手势,可惜她看不到呀。”毛云刚说。

身边的非遗|跑马山上的溜溜调,会唱的请举手

2015年12月25日晚,“康定溜溜调”非遗项目走进北京卫视大型文化传承节目 《传承者》。节目中,毛云刚代表四川康定溜溜调唯一的传承者,携手著名歌手龚琳娜演绎了原汁原味的《康定情歌》,观众掌声雷动。节目最后,毛云刚面对观众流着热泪说:“谢谢大家喜欢我们的溜溜调,我希望这古老的山歌会传承下去,传遍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要将溜溜调传承下去,当然得有合适的接班人。毛云刚最早是把溜溜调传给了他的小女儿毛发雨。毛发雨是个80后,声音甜美,性格开朗,曾多次凭溜溜调参加甘孜州的各种山歌比赛,还拿过大奖。除了毛发雨,毛云刚还将溜溜调教会给他的幺兄弟毛云清。此外,毛云刚还不定期在南无村小学开设培训班,教孩子们唱溜溜调。“我不希望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东西丢失在我这代人手头。”

溜溜调是对生活最真实的反映

在毛云刚家里,每每来了客人,他都要抱出一本发黄的手抄歌本给大家看。这是他耗时两三年整理出的1300多首民歌。毛云刚只有初小文化,也不懂创作,但他记性好,这些溜溜调是他打小一边唱一边凭脑壳“抠”的。

身边的非遗|跑马山上的溜溜调,会唱的请举手

当然,毛云刚溜溜调里的“康定情歌”,跟我们现在听到的《康定情歌》还不太一样,那歌名儿叫《康定巷情歌》,歌词经过若干人的再创作是这样的:“跑马山上青松林,这方有我心上人。天上又下罩子雨,这个姻缘天铸成。跑马山上一朵云,端端照在康定城。李家大姐一枝花,张家大哥看上她。一来看她人才好,二来看她会当家。郎才女貌都双全,跑马情歌代代传……”

那天在家里,毛云刚乐呵呵地给我们露了一手。只见他喝了口普洱茶,略一凝神,随口唱了八首民谣。唱歌时他多用溜溜、连连作衬词,其中的《跑马歌谣》《对岸之歌》《十把扇子》都与《康定情歌》风格相近。他解释说,“康定各地的方言土语大致相同,都有端端、人才好、会当家、月儿弯弯等复缀词儿……”

如今,《康定情歌》被改编成了很多种版本,摇滚的、说唱的……在毛云刚看来,没几个是保留住了原来风味的,听起来怪怪的,传唱不会长久。

毛云刚说:“记得小时候听父亲或乡亲们对歌,每一首都是对生活对大自然最真实的反映,人们见山唱山、见水唱水,就是遇到个喜欢的姑娘也要唱歌。我觉得,那种随时能听到歌声的日子,过起来才有意思。”(

李贵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