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為何等到錯過多年以後,才明白自己最真的愛

《後來的我們》:為何等到錯過多年以後,才明白自己最真的愛

年輕時不懂愛,懂愛時不年輕。多少的刻骨銘心,轉眼已是浮光掠影,只能在撫今追昔中感嘆:有些事的過錯是短暫的損失,有些人的錯過卻是永遠的遺憾。欣賞《後來的我們》,沉浸於片中久久不能平靜,思緒則倒入回憶裡在腦海裡不停的攪拌,回想與那個曾經深愛的他或她一起走過的日子。“奶茶”劉若英首次執導長片,便拍出高質量的純愛電影,合飾情侶的周冬雨與井柏然在表演上雙管齊下,用燃情與催淚觸動觀眾心裡最柔軟的部分。

這是一個純粹的愛情故事。開篇為倒敘。分手多年的情侶在飛機上不期而遇,勾起他們打開回憶模式。劇集主體是順序。這對北漂男女從相聚到相離的情感之路,沿著年頭變化來順時序鋪排,做到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插敘則不時出現。重逢的兩人言語交流,展示他們對彼此的難以忘卻。而往事回憶與重逢傾訴的交叉敘事,保證著故事的不落俗套。畫面顏色的不同,則有效地間隔現實與回憶的間隔。回憶往昔的畫面五彩斑斕,象徵擁有愛情的美好;今時現實畫面是清冷的單色,昭示失去愛情的心痛。而男女主人公的相愛與分手、錯過與珍惜、遺憾與釋懷,被諸多誠摯感人的情節所顯示,感染你哭得稀里嘩啦。

《後來的我們》:為何等到錯過多年以後,才明白自己最真的愛

要怎樣愛過一個人,才會念念不忘。怎樣的前任,才會讓人黯然神傷。多年後當你再次見到這個人時,你會感覺心裡隱隱作痛,還是會感覺到可惜呢?片中的見清和小曉是兩種情形兼有。飛機上的意外重逢,讓他們回溯情感往事。而十年前在春運火車上的偶然相遇,成就了他們一段悲欣交集的愛情。從歡鬧相伴的朋友、到甜蜜相處的戀人,再至苦楚相負的情侶,兩人在歲月流逝之下最終錯過了彼此。正因為過去實在美好,他們無法接受失去的遺憾。“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但是卻沒有了我們”。這臺詞道出他們對未能在一起的耿耿於懷。

繆塞說過,“生活如同一朵玫瑰,每片花瓣代表一個夢想,每根花刺昭示一種現實。” 見清和小曉未能在一起的遺憾,既有相愛容易相處難的原因,但也是殘酷的現實所導致。初來京城他們懷揣同一種夢想,但品嚐的是同一種貧窮。見清開發電腦遊戲遲遲未能實現;小曉則是不停換工作。囊中羞澀讓他們度日艱難。那座撿來的破舊沙發,又因搬家而不得不遺棄,象徵的何嘗不是兩個人的愛情無法在現實安放。換言之兩人的愛情是被現實所打敗的。

《後來的我們》:為何等到錯過多年以後,才明白自己最真的愛

影片其實主打的是兩個概念:一是愛情,二是異鄉漂泊人。故事看起來處處戳人,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不僅僅是戀人情感上的酸甜苦辣鹹,呈現得非常細膩,還在於男女主人公過經歷的一切,會讓很多在異鄉打拼者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蝸居逼仄狹窄的出租房,感受著鄰居親密時刻發出的聲響;簡陋路邊攤喝酒,發洩心中的鬱悶;回鄉時對老爸的報喜不報憂,生怕家人擔心自己;參加飯局,強行買單來死要面子,滿足內心的虛榮。這些情節或許是每個人都有過的生活經驗。那表現異鄉人在外漂泊的辛酸苦楚的情節,從側面保障著故事的接地氣。

當你很年輕的時候什麼都不懂,不知道怎麼去愛一個人而輕易的錯過,等到後來,你終於知道了愛是什麼,可是以前的那個人卻再也回不來了。時間不是用來忘記愛,而是用來見證愛。這就是影片所要傳達的主題:愛,原來是一種經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