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人工智能真能取代人类搞农业生产?

第131篇推文 正文:2238字 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未来,人工智能真能取代人类搞农业生产?

王一小发文专属福利

我是王一小,今天的文章是我写的。

总之大家以后看到上面有图片配了王一小发文专属福利,文章就是我写的咯。

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原因是:我没有王二小专业且丰富的农业经验和水平,以前更多的是混迹在互联网+农业的运营方向。

比不过内涵咱们比其他的嘛,所以大家看我的文章的时候要给大家一些福利才行。(我担心没有人看啊!)

好了,言归正传!

当时心里就产生了一个疑问:“农业里面有些岗位会不会被机器人替代呢??”

第二天我问王二小了,王二小巴拉巴拉巴拉的给我说了一下农业的特性,再加上我自己这些年在互联网的耳濡目染,就形成了下文!

未来,人工智能真能取代人类搞农业生产?

确实这几年来,随着机器人撰稿、人工智能翻译、清洁机器人、机器人棋手等一大批人工智能的初级应用产品问世,就不断地听到有人在叫嚷:自己未来要失业了!

不得不说,大家的危机意识还是挺强的;也确实有些岗位因为科技的发展已经消失了或者正在消失:

汽车上的售票员:现在大城市都是无人售票了!

银行柜员:各大行都有开有纯无人银行,可以展开所有业务!

超市营业员:马云粑粑的无人超市正在全国布局!

尽管现在的人工智能,写出来的文章和翻译常前言不搭后语,扫地也经常扫不干净,用苹果手机和SIRI对话,得到的答案也经常是“我的中文不太好…….”

但是谁也不能阻挡趋势的来临,人工智能离我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近了,甚至王一小自己都能听到脚步声了。

谷歌的AlphaGo还赢过围棋九段的李世石!

孙正义投资的垂直农业都不需要土了!

特斯拉的老板埃隆马斯克的火箭都可以定点回收了!

所以啊,人工智能的来临就像互联网当年一样从点到面最后形成趋势。

而我们农业呢?再过几年、十几年,这田里工作的,不会都是机器了吧?

未来,人工智能真能取代人类搞农业生产?

毕竟现阶段的人工智能,都是依据现有的经验来编写程序,命令机器执行。

而且王二小说:“农业生产依靠的,是几千年来总结的经验,应该是最依靠经验吃饭的行业!”

未来,人工智能真能取代人类搞农业生产?

近几年随着智能机械的推广应用,松土、播种、施肥、打药、收割、筛选分级都可以由机器完成了。

搞大规模体力劳动,人吃再多饭,也比不过机器烧的那二两油;这一来二去成本下降,也难怪越来越多的朋友觉得,种粮不挣钱了。

再加上田间病虫害智能防控系统、温室智能控制系统、综合农场管理系统等一系列新技术的问世,确实让人担忧。

未来种地,还有咱农民啥事?

未来,人工智能真能取代人类搞农业生产?

其实也不尽然。

就现阶段的AI技术而言,仅根据人类已有的逻辑和经验进行判断,离自主思考尚有一段距离。

农业生产的经验固然已总结千百年了,但由于各地地形、气候、环境、土壤的不同,种养殖方法又存在细微差异。

这差异虽然细微,但影响确是非死即活的。

按照经验设定程序进行操作,结果很可能将是不断的失败!失败!失败!!

未来,人工智能真能取代人类搞农业生产?

即使人工智能发展到可以“因地制宜”、“自我优化调整”的阶段了,它依旧要面对农业生产品类太多的问题。

目前的机械化、智能化设备,人工智能的研发都是有目的性的;主要用于大面积种粮,保障粮食安全,也用于温室大棚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生产。

有价值才会有人开发相关的人工智能产品,像农业这种低收益还不稳定的项目,难入开发人员法眼。

未来,人工智能真能取代人类搞农业生产?

工业生产早就用上数控机床了,但你有经常看到数控拖拉机么?

所以说,农业,应该是最容易,也是最不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的产品。

但大家也别高兴得太早,一旦人工智能普及,成本降低,要开发机器来代替咱们种地那是再容易不过了,总有一天我们得面对这样的情形,怎样才能避免失业?

1、提升自身技术,达到业界领先

用人工智能来搞种养殖,首先需要一套基本的种养殖方法来作为程序编写的基础,这套方法,代表的将是行业的中上水平。

而要想走在机器前面,就必须在技术上领先于行业中上水平,达到业界领先。

2、向经济作物、特种养殖转型

人工智能设备的研发价值不菲,只有行业规模上去了,有利可图了,才值得开发并投入使用。

庞大的规模决定了未来这只可能是公司行为;比如养猪,小型养猪场存在环保问题,成本也降不下来;大型养殖场污染小,还能降低成本。

未来,人工智能真能取代人类搞农业生产?

而许多经济作物、特种养殖,由于规模小,市场有限,盈利相对于人工智能的研发成本来说,显得入不敷出。

并且这些特种动植物技术壁垒高,许多种养殖户都有独门秘诀,也为该产业人工智能设备的研发带来了困难。

未来,人工智能真能取代人类搞农业生产?

不过,通用型人工智能设备还是可以应用其中的,现阶段主要研发的,也都是通用型设备,比如拜耳的WEEDSCOUT杂草识别平台,谷歌的田间病虫害监控防治技术、约翰迪尔的智能拖拉机、孟山都旗下的Climate FieldViewTM数字农业气候平台,都具有普适性。

3、最重要的是创新精神。

目前的人工智能算法尚不足以代替人的思考,停留在学习和运用,创造能力有限,在高级人工智能出现前,创造,依旧是人类的专长。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可创新、可挖掘的点太多太多。

多年前被认为无法人工饲养的三文鱼,现在已走上了规模化养殖的道路;

以前花生只有红衣的,后来培育出了五彩的;

以前喷洒农药只能人工,现在无人机喷洒已经普及了......

所以创新精神是最重要的!

未来,人工智能真能取代人类搞农业生产?

相机发明之初,有不少人认为会摄走人的魂魄,但现在却成了我们留下美好回忆的一种手段。

电话、手机、电脑,这些工具的诞生是为了给人们提供方便,人工智能也是一样。

这些工具在服务于人的同时,也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更逼迫着人们要不断进化,努力创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