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油為何能成為油脂板塊上漲的“領頭羊”?

自5月19日以來,國內菜油期貨盤面不斷突破上漲,成交量、持倉量以及投機度不斷上升,技術形態亦在三大油脂中表現相對最強,在本年度國產菜籽產量趨減,加拿大產地菜油cnf價格不斷攀升的情況下,整個油脂板塊是否具備長線佈局多單的投資機會引起了市場的關注。目前值得注意的是,國內菜油的投機度不斷增長並且明顯高於豆油和棕櫚油,投機度偏高源於超高的成交量以及相對偏低的持倉量。目前來看菜油盤面似乎贏得了資金的青睞,類似於近期火熱的蘋果和棉花,注入菜油的資金交易的核心邏輯主要有兩方面:其一,隨著前期定向銷售和拍賣的臨儲菜油在近期不斷出庫而被市場所消化,後期國內菜油的消費只能依賴於日漸減少的國產菜籽壓榨、進口毛菜油以及加拿大進口菜籽的壓榨;其二,在國內菜油市場對外依賴度增長的時候,2018-19年度加拿大新作菜籽的預期種植面積出現同比下降,從而導致產地市場菜油cnf報價不斷上漲。

那麼問題來了,菜油價格的上漲能否帶動豆油和棕油走強,進而引導整個油脂板塊的上漲?

菜油為何能成為油脂板塊上漲的“領頭羊”?

目前國內豆棕油現貨壓力巨大,自進入5月以來三大油脂基差不斷下跌,華南地區棕櫚油基差由1809合約平水跌至貼水100,華東地區一豆油基差絕對值亦跌至歷史超低水平1809-100,菜油廣東現貨基差也出現了鬆動,同時三大油脂實際成交價或大幅低於報價。基差為反映現貨供需最為敏感的指標,表現為終端提貨偏慢的需求走弱為基差下跌的主要原因,同時油脂進口窗口頻頻打開,國內24度棕櫚油近月和遠月船期皆出現2018年以來較高的套保利潤,從而支持進口商大量買船採購,筆者認為國內油脂整體偏寬鬆的情況或將持續至7月以後,期間三大油脂總庫存將繼續保持230萬噸左右的高位。進入三季度以後,隨著菜油渠道庫存被不斷消化,同時國內豆油壓力釋放好轉,整個油脂板塊將有所企穩。

外盤油脂短期亦缺乏明顯利多因素,5月印度齋月過後棕櫚油需求大幅下滑,SGS顯示5月1-25日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量環比下降14%,雖然近期產地供應壓力已部分釋放,但來自印度的需求轉弱將再次導致庫存壓力的顯現。因而總結一下,筆者認為菜油單品種的上漲難以帶動近期整個油脂板塊的價格上漲,而以遠期菜油合約為多頭配置的套利策略更為穩妥可行,同時亦可關注棕櫚油9-1反套以及豆棕油價差的低位反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