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油脂——關注疫情好轉下的反彈機會

在整個商品市場回暖的情況下,油脂板塊卻持續下行,菜油相對強勢,豆油和棕櫚油疲軟,油脂間價差擴大至較高水平。

宏觀面分析

從宏觀面分析,主要原因在於:一是印度和馬來西亞的衝突。二是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印度官方宣佈禁止馬來西亞精煉棕櫚油進口,同時私下裡也大幅削減了毛棕櫚油的進口,這對棕櫚油的影響與中美貿易摩擦對大豆的影響類似,雖然在影響力和強度上不及後者。從1月MPOB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馬來西亞出口到印度的棕櫚油數量已經大幅降低,當時CBOT大豆直接從1000美分/蒲式耳跌至800美分/蒲式耳,對棕櫚油的利空影響較為明顯。

而新冠肺炎疫情對國內的油脂消費影響比較大。由於學校、工廠及餐飲行業延遲開學、開工、開業,家庭小包裝油在需求方面的貢獻不足,加上油廠復工,大豆壓榨量回升至高位,國內豆油商業庫存重新回到了100萬噸以上,若後續疫情持續,學校繼續延遲開學,工廠及餐飲行業遲遲得不到全面恢復,豆油的庫存還將繼續攀升。此外,美豆油庫存也攀升至高位,NOPA的數據顯示,2019年12月美豆油庫存達到17.57億磅,2020年1月甚至達到20.13億磅,創出歷史最高,因此CBOT豆油自去年12月底就開始下跌。

供需面分析

2020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到2020年年底生豬存欄要恢復至往年正常水平,國內豆油供應偏緊格局告一段落,累庫大週期或重新開啟,不過時間上可能沒有那麼快。棕櫚油在減產炒作後,二、三季度步入增產季,供應逐步增加,再要炒作減產的話可能要等到下半年。整體而言,未來油脂重心將逐步下移,但目前已跌至低位,將呈現振盪走弱態勢。

菜油情況稍好,國儲菜油逐步出庫,庫存銳減,國內開始轉向市場調節。我國需要大量進口菜籽、菜油,才能滿足國內需求,而絕大部分菜籽、菜油來自加拿大,去年從加拿大進口菜籽量少,當前菜油進口雖通暢但數量較往年大幅縮減,供應偏緊,且需求中剛需比例較高,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相對較小,加上目前菜油現貨價格較高,從而支撐盤面。不過菜油、豆油價差已達到2000元/噸的高位,繼續拉大的可能性雖然仍存,但需要一定的時間。現階段豆油、棕油價格偏弱運行,菜油要繼續上行需要這兩大油脂配合。

新冠肺炎疫情步入後期,全國除湖北以外的其他省份將逐步復工、開學,或刺激油脂價格反彈,其中豆油反彈幅度將大於棕櫚油。

來源:期貨日報;作者:向博;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