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agric:油脂――醞釀築底之路

古語有云,“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天地之常數也”。世間萬物,自有其走勢規律,期貨市場同樣適用。棕櫚油指從去年大漲1880元/噸到6362元/噸,漲幅逾40%,然後大跌1800元/噸到4550元/噸,跌幅逾28%,下跌速度如此之快,可謂是大起大落,波瀾壯闊了。而改變此次上漲趨勢的最直接的原因居然是個程咬金――新冠疫情,真是人算不如天算。而在3月7日原油崩跌,屋漏偏逢連夜雨。那麼,在遭遇全球經濟遇冷之後,油脂是否能鹹魚翻身,再度引爆市場呢?

從供應方面來看,馬來西亞棕櫚油局MPOB公佈的數據顯示,馬來西亞2020年2月棕櫚油產量環比增9.99%至128.85萬噸(預期121-128,上月117,上年同期154);進口環比減21.52%至6.67萬噸(預期8,上月8.5,上年同期9.4);出口環比減10.81%至108.23萬噸(預期107-110,上月121,上年同期132);庫存環比降4.2%至168.16萬噸(預期169-176,上月176,上年同期306)。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增加,利空棕櫚油期價,而在進入3月份之後,工人增加,產量增幅將更大,意味著後期的壓力將更大。進口減少,為國內庫存數據下降創造利好。出口減少,亦是一大利空。因此,此次發佈的MPOB報告庫存下降4.2%明面雖然小幅利多,但無實質性利多,實際為偏空。

而據最新的棕櫚油產量數據消息,馬來西亞受降水影響,產量預計下降4%,至1900萬噸。印尼下降1%,至4570萬噸。棕櫚油的年產量下調,對盤面產生支撐。以目前數據測算,馬來西亞產量下調約80萬噸,印尼產量下調約50萬噸,總產量較去年下調130萬噸,降幅達2.3%。

再來看看豆油這塊,供應端肯定離不開大豆。最新的USDA月度供需報告中,上調全球2019/20年度大豆期末庫存預估358萬噸至1.0244億噸,2月預估值為9886萬噸,上年度期末庫存為9242萬噸。阿根廷2019/20年度大豆產量預估上調至5400萬噸,2月預估值為5300萬噸,較2018/2019年的5530萬噸減少130萬噸。巴西2019/20年度大豆產量預估上調至1.26億噸,2月預估為1.25億噸,較2018/2019年的1.17億噸增加900萬噸。美國2019/20年度大豆產量預估持平於35.58億蒲式耳。從目前來看,USDA將預測美國2020年大豆播種面積料達8460萬英畝,高於2019年的7610萬英畝。南美產量增加770萬噸,美國大豆即使單產不變,產量預估亦增加。因此全球大豆的產量毫無疑問是增加的,供應寬鬆局面逐漸形成。

那需求方面又如何呢?之前要如火如荼的B20和B30生物柴油又是否可以照推不誤呢?這個就繞不開原油這個話題了。沙特和俄羅斯因為原油減產談崩了,沙特宣佈大幅調低原油定價,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原油暴跌逾30%。而隨後俄羅斯財政部稱,俄羅斯能夠承受石油價格在6-10年內維持在25-30美元/桶的水平。兩大原油出口大區針鋒相對,劍拔弩張,市場一片恐慌。預計在4月份會重回談判桌,等待談判結果。

而在此之前的棕櫚油摻混作為生物柴油將虧損嚴重,儘管受國家財政的託底,按目前的POGO價差補貼很難長久維持。2016年原油也曾達到過這個水平,但是隨後原油慢慢走高,POGO價差縮窄,讓印尼在2016年的生柴國內消費增長至260萬噸。但是按照目前原油增產的情況,價格在30美元/桶左右甚至更低,原油長時間橫盤的幾率較大,生物柴油性價比非常低,政府無法長時間維持補貼。此外,以原油為產品能量的行業,生產成本下降,各種商品利潤空間增加,將引發商品過剩問題而進一步打壓價格。

拋開外圍經濟環境的影響,回到油脂方面,生物柴油的摻混比例增加計劃,以全部能推行成功推算,將託底5%-8%的價格,即在馬來西亞棕櫚油在2100-2160令吉/噸附近有強力支撐。而受疫情影響,餐飲行業受到嚴重打壓,預計國內將減少70-100萬噸的油脂消費,大約佔全國油脂總消費的3%。而若全球疫情蔓延,加上原油暴跌拖累,恐有進一步的下跌空間。

從農業農村部發布的3月中國農產品供需形勢分析報告顯示,本月對2019/20年度中國大豆供需形勢預測與上月保持一致,即進口大豆在8800萬噸左右,和去年相比保持穩定;而一季度進口預計在1700萬噸左右,在3月份部分油廠已短豆停機,暫時對豆油基差產生支撐,而到後期隨著大豆陸續到港,國內的油脂壓力將逐步顯現,去年購買的高基差合同恐執行難度增加,對期價亦相當不利。消費淡季疊加,庫存不斷累積,宏觀環境蕭條,謹慎操作為宜。

最後,再次套用一次俗語,“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希望廣大油脂人生活愉快!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