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農業簡訊|當前大豆、油脂、粕類產品市場要聞

國際農業簡訊|當前大豆、油脂、粕類產品市場要聞​1、截至6月28日,美國大豆出口檢驗總量同比減少5.5%。美國農業部發布的出口檢驗週報顯示,上週美國大豆出口檢驗量增長,高於去年同期水平。截至2018年6月28日的一週,美國大豆出口檢驗量為849,204噸,上週為516,711噸,去年同期為281,945噸。迄今為止,2017/18年度(始於9月1日)美國大豆出口檢驗總量為49,673,709噸,上年同期52,539,547噸,同比減少5.5%,上週是減少6.6%,兩週前減少7.0%。

2、美國農業部發布的出口檢驗週報顯示,截至2018年6月28日的一週,美國僅僅對中國(大陸地區)裝運2,717噸大豆。作為對比,前一週裝運了76,447噸大豆。當週美國對華大豆出口檢驗量佔到該周出口檢驗總量的0.3%,上週是14.9%,兩週前是0.1%。

3、中美貿易戰對美國大豆農戶來說並非都是壞消息。雖然即將實施的關稅可能制約美國對中國的出口,但是歐盟市場卻呈現新的機會。歐盟是全球第二大進口國。荷蘭合作銀行稱,中美貿易爭端已經提振全球頭號出口國――巴西的大豆價格,迫使歐盟加工商考慮從其它地區尋購供應。這可能意味著美國下個年度將取代巴西,成為歐盟28國頭號大豆供應國。荷蘭合作銀行分析師Michael Magdovitz稱,如果中國實施關稅,我們相信歐盟將進口更多的美國大豆。美國大豆價格比巴西便宜,將吸引歐盟買家。

4、印度政府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29日,印度農戶已經播種了1650萬公頃夏季作物,比去年同期減少兩成以上。今年印度中部和西部地區的降雨減少,導致大豆、棉花、水稻以及豆類作物的播種延遲,產量前景令人擔憂。迄今為止,棉花播種面積為322萬公頃,同比減少30%,水稻播種面積為269.1萬公頃,也比去年同期減少10%。油籽播種面積為145.5萬公頃,同比 減少44%。印度氣象局(IMD)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1日,今年季風降雨量比正常少了7%;在古吉拉特邦,降雨缺口高達58%。不過,今年季風降雨覆蓋全國的時間提前了兩週,,因此未來數週的播種進度很可能加快。

5、據澳大利亞農業資源經濟科學局(ABARES)發佈的最新報告顯示,2018/19年度全球油籽產量預計增加4%,達到創紀錄的5.87億噸,主要原因是阿根廷大豆產量和單產將比2017/18年度因乾旱而減產的水平大幅增加55%。2018/19年度全球油菜籽產量預計從上年創紀錄的水平略微減少到7400萬噸。主要出口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烏克蘭)的油菜籽產量預計減少3%,達到2600萬噸,但是仍處於歷史高位。2018/19年度全球油籽期末庫存預計略微增至9800萬噸。2017/18年度的庫存曾減少9%,因為阿根廷大豆減產。

6、澳大利亞農業資源經濟科學局(ABARES)發佈的季度報告顯示,2018/19年度全球油籽消費預計達到5.86億噸,同比增加2%。中國大豆消費預計比上年增加5%,達到1.17億噸。中國大豆消費增幅要低於前幾年的水平,因為進口價格上漲,油粕需求增長放慢。但是大豆價格低迷,將會刺激其他市場的消費,尤其是亞洲其他市場和歐盟市場。

7、截至2016/17年度的五年裡,阿根廷佔到全球大豆產量的18%。2017/18年度阿根廷天氣乾燥造成該國大豆產量和庫存下滑。如果2018/19年度阿根廷天氣條件良好,可能造成全球大豆平均價格下跌。

8、美國農業部首席經濟學家Rob Johansson稱,如果關稅威脅造成影響,美國農業部將在7月份供需報告中考慮到中國和墨西哥的關稅問題。他說,如果未來幾天中國和墨西哥針對一系列的美國農產品加徵關稅,美國農業部將在供需報告裡考慮關稅帶來的影響。

9、中國從7月1日起調低孟加拉、印度、老撾、韓國和斯里蘭卡等國家的大豆、豆粕、油菜籽和魚粉進口關稅。關稅下調可能更多具有象徵意義,對中國貿易的影響微不足道,至少近期如此。以印度為例,印度是亞洲地區最主要的豆粕生產國,但是與中國的貿易並不多。2017年中國進口了4.2萬噸印度豆粕,不足全年需求的1%。

10、近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相繼發佈了《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和《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兩份文件,根據最新規定顯示,全面取消稻穀、小麥、玉米收購、批發的外資准入限制;同時,在種植研發方面,取消小麥、玉米之外農作物新品種選育和種子生產須由中方控股的限制。而在自由貿易試驗區負面清單在全國開放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更為開放的試點措施:將小麥、玉米新品種選育和種子生產的中方股比不低於 3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