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洁良”式的研究生,难道仅仅是个例?

“洁洁良”式的研究生,难道仅仅是个例?

来源/ 晓语漫谈

20日下午,微博用户“洁洁良”在网络公然发布辱华言论,引发网友批评和舆论广泛关注。随后,有网友曝光“洁洁良”的真实身份为田某良,本科就读于辽宁师范大学,后被保送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研究生,中共党员。

“洁洁良”式的研究生,难道仅仅是个例?

“洁洁良”事件反映了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薄弱,从中不难看出当前高等教育对学生爱国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确实刻不容缓。此事还折射出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薄弱,作为中共党员,甚至是党支部书记,理应具备党员的基本觉悟,了解党的政治纪律规定,公然在网络发布如此不当言论,足见其党性觉悟的低下和政治纪律的淡薄。

“洁洁良”事件还反映了当前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唯成绩论”和忽视学生“德”的培养现象。从微博言论不难看出,“洁洁良”对国家的敌意和不满似乎并不是一时的愤世嫉俗,而是其业已形成的固有价值观;与网友对话时的粗鲁无礼,似乎也不是情急之下的口不择言,而更像是平时习以为常的一贯作风,根本没有一点名校学子的风范,也不像是一个大学女生应有的样子。如此,我们不仅疑惑,这样的人怎么就能被保送读研?怎么就能加入了党组织,还当上了党支部书记,甚至还可能保送读博?难道就凭她那几篇拼凑的论文?学校在确定入党、保研对象时,难道不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状况的考察吗?

由此我们还可以反思,幸亏在学校时发现了“洁洁良”的这些问题,如果其顺利保送读了博士,如果其顺利毕业后进入高校任教或进入政府部门工作,又会产生怎样的危害?进一步反思,全国各大高校像“洁洁良”这样的学生难道仅仅是个例,其他学校还有没有?这些问题,真令人细思极恐。

“洁洁良”可以说是又一个“No zuo no die”的典型代表。事件也告诉我们,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想在网上撒野,多半会死得很惨!

“洁洁良”式的研究生,难道仅仅是个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