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興以“黨建+人才”打造新舊動能轉換紅色引擎

全市2017年度“爭一流、上水平”十佳成果、重大成果、優秀成果展示

博興以“黨建+人才”打造新舊動能轉換紅色引擎

去年以來,博興縣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省九次黨代會精神,堅持把人才作為重要支撐,探索推行“黨建+人才”模式,以抓黨建促發展,聚人才促轉型,下大力氣破解高端人才引不來、留不住難題,打造縣域新舊動能轉換紅色引擎。

出臺“黃金22條”,放大人才政策的“磁場效應”。博興工業經濟以化工、糧油食品加工、廚具等傳統產業為主,加快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就必須在更高層次、更大範圍引才用才。2017年,全縣人才工作以實施“千乘計劃”人才工程為總抓手,整合1億元資金,制定出臺招才引智22條黃金政策,對新引進的高精尖人才最高給予5000萬元扶持,對創新創業領軍人才項目,給予50—500萬元扶持,對重大創新創業領軍人才項目,“一事一議”給予最高1000萬元扶持。新建省級以上載體給予30-50萬元補助。制定出臺優秀人才“一卡通”,為388名人才提供26項親情化服務,2017年直接用於人才引進培養方面的資金達1800萬元。堅持市場化運作,發揮企業主體作用,鼓勵企業多種方式引進人才,全職引進頂尖人才的給予企業200-500萬元引才補貼;開展校企合作,給予最高50萬元科研和項目支持,極大激發了企業引才用才積極性。

堅持精準施策,催生柔性引才的“蝴蝶效應”。堅持靠平臺載體聚才引才,在美國、德國、意大利等地設立人才工作站,聘請引才大使,幫助企業發佈需求信息,引進急需高層次人才。充分發揮企業家的關鍵作用,實施企業家“雙創”引領行動、企業家素質提升工程,遴選100家高成長型企業,分批分期到復旦大學開展高端培訓,到海爾、華為、比亞迪對標學習,組織部分骨幹企業家到德國、法國考察工業4.0,讓他們實實在在感受人才的價值和分量,使他們對人才工作真重視、真支持。組織企業參加國際人才交流會、企業家進高校等活動,實現“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建立“一企一策”人才工作機制,遴選30家可塑性強的企業,落實一個企業“一名縣級領導、一個責任部門、一名服務專員、一套實施方案”四位一體工作機制,聯企領導、服務專員定期到企業走訪調研,幫助理清發展思路,量身制定工作目標,精準化解問題。投資2億元建成黃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創建省級以上載體35個。舉辦“千人計劃專家博興行”“海外博士博興行”等引才引智活動,實現柔性引才的重大突破。渤海實業引進奧地利博士萊新格;京博與清華大學、華盛頓州立大學等國內外高校建立產學研合作關係。引進中科院院士王靜康,建成院士工作站。2017年全縣柔性引進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21人。

強化紅色引領,激發高端人才的“鯰魚效應”。人才引得進還要留得住、用得好。為充分發揮人才創新創業活力,以京博控股為代表的重點骨幹企業,建立“黨建+人才”模式。把69個黨小組建在科研和生產一線,開展“黨建與生產經營雙促雙提”活動。設立黨員示範崗、責任區,組建科研攻關突擊隊,促進人才發揮作用。建立黨員家庭廉政監督保證金制度,進一步增強黨員的擔當意識和責任意識。積極吸納優秀人才加入黨組織,讓每個黨小組都成為一臺發動機,形成人才團隊動車效應。2017年,京博控股先後研發出高折光樹脂鏡片一體化、反式丁戊橡膠項目2項世界級成果,一舉打破國際壟斷。香馳控股與日本不二株式會社簽署合作協議,科瑞公司研發的高速靜電粉末噴塗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瑞帆果蔬、香馳控股等4家企業參與國家行業標準制修定。先達化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成為全市近五年來首家主板上市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