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才是真正的战斗民族,两千年前就有兵种指挥作战,甩美几条街

谈起古代军队打仗,经常会见很多击鼓进军”、“鸣金收兵”的画面,尤其是一些影视作品里,打仗跟武装游行一般。大批毫无组织纪律的农民在各种乐器的伴奏下武装游行,等贵族车战或骑兵分出胜负后,所有人一拥而上或是一哄而散。

中国才是真正的战斗民族,两千年前就有兵种指挥作战,甩美几条街

最近,虎哥专门研究了一下春秋时期的金鼓制度,发现事实绝非如此。战争肯定是一种集体行为,没有组织度的军队战斗力自然低下。在古代信息困乏的条件下,有纪律性的军队,才能在战争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战力,取得胜利。所以作为一种指挥的手段“击鼓进军,鸣金收兵”其实是非常复杂的,仅鼓的使用就包含表达数类信息的传递。比如:通过鼓的大小和音调的不同,表达不同级别的指挥信息,战时军令从主将的军鼓向下级依次传达,以指挥军阵完成不同级别的战术。

鼓声的频率不同则表示不一样的进攻速度,战国时期的兵书《尉缭子》中指出了三种不同频率的鼓声:一步一鼓是要求步伐整齐地缓步前进。十步一鼓是要求快步前进,如果鼓声连续不断则要发起冲锋。另外,里面还讲了用兵的原则、军队的纪律和奖惩制度。作战要善于先发制人,做到虚虚实实,说有却无,说无却有,决心坚定,争取主动等等,真有一点四渡赤水出奇兵类游击战术的感觉!

不同的击鼓次序则用来指挥不同的兵种。早在两千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国防部颁发的作战条例《司马法》中提出的七种鼓法就包括:“鼓旌旗,鼓车,鼓马,鼓徒,鼓兵,鼓卒”几个部分。在作战时,主帅会使用不同的击鼓次序或特殊的鼓来对专门的单一兵种进行精密操作,这也说明了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中国古代军队的军种分化和军种配合就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中国才是真正的战斗民族,两千年前就有兵种指挥作战,甩美几条街

而“鸣金收兵”中的“金”并不是像一些影视作品里那样只是一块金属。金錞用来调和鼓声,金镯用来节制行军时的鼓声,金铙用来停止行军时的鼓声,金铎用来示令军鼓齐作。每种乐器都有独自代表的命令,同时还要和鼓进行配合。

这也就要求军队要绝对的服从纪律,听从指挥,要么就是乌合之众,只能逞匹夫之勇,肯定不能打胜仗!

如果缺乏纪律,荣誉感和主动性的军队,就只有通过密集编队来保证士兵不逃跑不避战。

比如在法国大革命之前,各国军队搞排队线列战术,这样的原因就是好管控士兵,因为在排枪对射中,精神麻木和机械性动作可能比积极性和勇气更重要。

要是让部队分散开来,士兵离开上级视线大多会因缺乏主动性而避战,部队从而丧失绝大多数战斗力。只有克罗地亚山民、瑞士山民这样的“野蛮人”以部落方式组织起来,才敢排成散兵线前进,但是这种人又不好控制也缺乏纪律。而大部队的雇佣兵长期欠饷和体罚,一旦散开就没法打仗了。

中国才是真正的战斗民族,两千年前就有兵种指挥作战,甩美几条街

相比之下,早期的革命军队正是因为有纪律,有崇高的政治理想,战斗热情,所以即使分散在各个街垒作战也能保持士气,凭借防御优势屡屡战胜僵化旧式军队。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孙传芳、吴佩孚的旧式军队根本不是革命军的对手,自从1927年蒋系国民党发动反革命政变,和旧军阀联手组建政权再扩军,国民党军就迅速退化为一支典型的旧式军队。

贵族化的军阀组成上层军官团,流氓化的老兵构成连队骨干,被抓壮丁的贫困农民当士兵。新的军校毕业生要么努力爬到上层,混个准贵族统治者身份,要么沉淀在下层,当喝兵血的黑帮头目,但只要和革命军队正面对抗,旧式军队就会暴露自己的致命缺点——派不出控制战场的可靠分队,甚至不敢让士兵分散进入复杂地形,只要军官牺牲士兵马上就是一边倒的状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