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入門到精通:柑普茶vs桔普茶 它們是親家還是冤家?

從入門到精通:柑普茶vs桔普茶 它們是親家還是冤家?

常常有茶友詢問:柑普茶是桔普茶嗎?如果不是,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柑、桔、橘之間的故事。

從入門到精通:柑普茶vs桔普茶 它們是親家還是冤家?

要搞清楚它們之間有何區別,還得先從柑、橘(桔)講起。

首先,描述特定水果時,“桔”=“橘”。

最初,“桔”與“橘”本義、讀音皆不同,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解釋“橘”是水果,而“桔”是草藥,讀作“jié”。

後經歷史演變,慢慢地使用“桔”代替了“橘”,《現漢漢語詞典》(第5版)中便有註明,“桔”在讀 jú時是“橘”的俗體。“俗體”是說這個字主要在民間被用來表示“橘”。因此,“桔子”其實說的就是“橘子”。

其次,“柑”≠“桔”。

1-分類上不同

“柑桔”常常連在一起被人提及,讓人產生“柑”就是“桔”的錯覺。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柑”和“桔”在植物分類學上其實是同科同屬而不同種的木本植物。

柑為芸香科植物茶枝柑或匝柑等多種柑類的果實。

從入門到精通:柑普茶vs桔普茶 它們是親家還是冤家?

常見的柑:新會柑 、肇慶皇帝柑、潮州柑、以及周邊的廣西柑、珠海柑等。

桔為芸香科植物福桔或朱桔等多種桔類的成熟果實。

從入門到精通:柑普茶vs桔普茶 它們是親家還是冤家?

常見的桔子有:砂糖桔、蜜桔、貢橘、冰糖橘、南豐橘等。

2-特徵不同

柑、桔除皮色相似外,其他皆有所不同。

從入門到精通:柑普茶vs桔普茶 它們是親家還是冤家?

柑:果實較大,近於球形。未成熟的柑皮呈青色,稍成熟的則顯黃色、橙黃色或橙紅色。果皮粗厚,約2.2mm,海綿層厚,質松,剝皮稍難。種子呈卵形,耐儲藏。

從入門到精通:柑普茶vs桔普茶 它們是親家還是冤家?

桔:果實較小,常為扁圓形。皮色青色、橙紅、硃紅或橙黃。果皮薄而寬鬆,約1.1mm海綿層薄,質韌,容易剝離。種子呈尖細狀,不耐儲藏。

從入門到精通:柑普茶vs桔普茶 它們是親家還是冤家?

所以說,柑和桔是兩種不同的果實。柑,素來以皮為貴,藥用價值高,且越陳越好,果肉就不受寵了,常常被丟掉。而桔則相反,受歡迎的往往是果肉,桔皮一般被丟棄。

柑普茶與桔普茶

柑普茶,目前普遍認為廣東省江門市的新會柑和雲南普洱散熟茶的搭配,經過特定工藝加工而成的產品才是柑普茶,在茶葉分類上屬於再加工茶類,耐泡度高,香甜滑厚,廣受茶友喜愛。而其他產地諸如福建柑、廣西柑等與熟茶的結合常被歸於假冒茶。

從入門到精通:柑普茶vs桔普茶 它們是親家還是冤家?

桔普茶,則是以桔皮為容器(一般是以新會的陽山桔及其他的桔子果皮為原料),內裡填充普洱熟茶的再加工茶類。桔普茶欠新鮮口感,桔皮苦澀,掩蓋熟茶原來的味道。陳香味不明顯,存放價值較小。

同樣是柑,為什麼只有新會柑和普洱熟茶的結合被市場認可?

從入門到精通:柑普茶vs桔普茶 它們是親家還是冤家?

同樣以柑出名的還有,肇慶的皇帝柑,潮汕地區的潮州柑,以及周邊的廣西柑、珠海柑等,每年也都會製成陳皮、柑普茶銷往全國各地,然而由於地理環境、氣候、水分及土壤等條件不同,總體品質與新會的差距不小。

從入門到精通:柑普茶vs桔普茶 它們是親家還是冤家?

新會柑園,優越地理位置

新會柑柑皮藥用價值最高,因而成本也較高,且隨著年份的增加,陳放越久價值越高。

即使是同樣在新會,由於地域性差異及品種差異,新會柑的品質與價格也有所不同,越是核心產區的柑品質和價格越高,而圈枝柑又要優於駁枝柑。

從入門到精通:柑普茶vs桔普茶 它們是親家還是冤家?

從入門到精通:柑普茶vs桔普茶 它們是親家還是冤家?

核心產區之梅江、天馬柑果,果皮油亮且厚實。

16年柑普茶大熱之後,各方勢力紛紛入局柑普茶行業,由於新會柑產量有限,正宗柑源供不應求,隨之而來的是來自廣西、湖南、福建等地種植的“柑皮”冒充新會柑皮被大量製成柑普茶,長期的市場驗證發現,它們的滋味、融合度、保健功效等遠沒有新會柑的好,難以被市場認可。可以說,只有新會柑與熟茶的結合才是正宗地道的,也是口感及融合度最完美的。

從入門到精通:柑普茶vs桔普茶 它們是親家還是冤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