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酷联到华米OV,国产手机沉浮20年

曾经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就像两只猛虎一般闯入中国手机市场,诸手机厂商可谓秋风落叶,好在还有"中华酷联"能够与之抗衡。而如今诺基亚和摩托罗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中兴盛极而衰、酷派未老先衰、联想自我迷失,市场格局又在悄悄地发生变化,现在则步入了"华米欧维"时代。

在2013年Q3 之前,手机市场还是"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联想)的天下。易观国际的报告显示,2013年Q3季度,中国智能手机销量为9308万台,联想、酷派、华为、中兴分别占比12.5%、10.0%、9.4%、5.4%,而三星也仅占18.4%。

这也是联想手机的巅峰时刻。刘军还是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负责联想包括手机、平板等在内的移动业务,内部信心爆棚,他们期待着联想能够超越三星,刘军甚至还有点儿担心,成为第一会成为众矢之的。

到了年底,小米已经依靠饥饿营销和电商渠道发力,强势冲击"中华酷联"。数据显示,2013年,小米出货量1870万台,占市场份额6.35%,超过了中兴。从中华酷联到华米OV,国产手机沉浮20年

从中华酷联到华米OV,国产手机沉浮20年此时,血海竞争刚刚开始。有数据显示,国内市场上有超过800家手机厂商,除了中华酷联、OPPO、vivo、魅族、一加、小米、锤子,还有风靡一时的乐视、大可乐等。

而过去四年,智能手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历了各种价格战、机海战,被大家曾经称为红海的手机市场,也变成了幸存者不多的厂商在竞争。同行一个一个的倒下。IUNI,联想ZUK,乐檬,夏新,乐视手机,大可乐、蓝魔、青葱、THL、尼彩……这些手机,都曾短暂闪耀,但最终消失。

2015年双11,阿里数据显示,品牌销售前五为:小米、华为、魅族、苹果、奇酷大神。品牌销售额前五则为:华为、苹果、小米、魅族、奇酷大神。"中华酷联"正式解体,国产手机的格局进入华为、奇酷、小米、魅族的"花旗小妹"时代。

但这个格局维持了不到一年。2015年,市值曾一度突破120亿港元的酷派转型遇阻、又与360发生分手风波,陷入多重困境。此后,国产手机开始进入"华米欧维"的时代。"中华酷联"格局的解体,除了自己的问题之外,还有来自"华米欧维"的冲击。从中华酷联到华米OV,国产手机沉浮20年

凭借粉丝经济与饥饿营销,依靠低价策略和线上营销优势,小米引发了一波互联网手机的井喷。2014年小米在双十一当天销售116万台手机,成交额到达15.6亿元,成为最大赢家。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报告显示,小米更是超越华为,出货量跃居第一。

OPPO、vivo也在快速崛起。vivo以高频刚需应用音乐作为突破点,定制芯片的HiFi技术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而OPPO则是靠拍照起家,早期就与索尼联合研发手机摄像领域并且取得了手机摄像领域两千余项专利。从2014年开始,OPPO、vivo线下渠道凶猛扩展。他们的手段大致相同,公司很多原来的员工、合作伙伴成为一级代理,有些一级代理直接对接终端零售商,有些市场广阔,则进一步衍生出二级代理。手机都是2000~3000元的定价,给每一层经销商都留出足够的利润空间,因此在每个环节都有人愿意去推动。

市场调研机构IDC数据显示:到了2015年底,中国市场出货量前五名的是小米(6490万部)、华为(6290万部)、苹果(5840万部)、OPPO(3530万部)、vivo(3510万部),合计为2.5亿部。渠道耕得深,是OPPO、vivo的一个特点。广告打得狠,则是他们的另一个特点。从中华酷联到华米OV,国产手机沉浮20年

从中华酷联到华米OV,国产手机沉浮20年

到了2016年,华为、小米、金立在内的手机厂商开始全面跟进OPPO、vivo的打法:传统广告+线下渠道店。这一年,智能手机市场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华为出货量第一,OPPO和vivo出货量也迅猛增长。2016年华为出货量达到了1.4亿,OPPO和vivo紧随其后出货量为9000万部、7500万部,而小米受到供应链影响增长不大,魅族到了2200万部。

做企业,做品牌,是一场爆发力与耐力的双比拼,两者缺一不可。

有一些企业的爆发力毋庸置疑,比如小米、锤子,凭借着各种革新的营销理念借助互联网风口迅速打出了知名度。但名气之后,需要的是更持久的产品+营销的"耐力战",只有做出好产品,才能不断的走下去。

从中华酷联到华米OV,国产手机沉浮20年从中华酷联到华米OV,国产手机沉浮20年

走到今年,中国手机销量的排名,基本上就是各家技术储备,产品质量的综合排名。下一个又将是什么时代,行业内的竞争又是怎样一番景象,我们诚然看不到尽头。

在瞬息万变的手机市场中,如何不断提高自主研发,提高用户体验,才是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