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残阳英雄泪,危城孤军大汉魂(二)

大漠残阳英雄泪,危城孤军大汉魂(二)

匈奴的大军主力撤走了,他们调整攻击方向,去攻打车师后国。

车师后国是汉朝的盟友,一直支持汉朝,可是在强大的匈奴大军面前,车师后国只能选择再次倒向匈奴。匈奴要求车师后国一起出兵攻击疏勒城。此时,已经是9月。车师后国的国王虽然不得不投靠了匈奴,可仍然在心底把汉朝看做自己的盟友,他派人偷偷的给疏勒城送来了给养,还暗地里将匈奴的作战计划透露给耿恭。毕竟一切都在背地里进行,车师后国支援的给养远远不够城内士兵的消耗,没有粮食吃,耿恭就带领士兵们挖老鼠,捉昆虫,找一切能吃的东西来补充。到了最后,实在没有东西吃了,大家只能煮皮甲,弓弦,就这样,他们还是在坚守这城池。秋天过去了,冬天到了,下雪了,可将士们穿的还是夏天的单衣。在一次次的战斗中,士兵减员很多,已经剩下不到百人了。

匈奴被这支困守孤城的汉军震撼了,他们派出使者,告诉耿恭他们,只要投降,就封耿恭为王,给他大片的封地,并将公主嫁给他。而耿恭把匈奴的使者带上城头,当着城外匈奴大军的面,杀掉使者,并饮其血,啖其肉。匈奴愤怒了,发起一次次的猛攻,可还是拿这座孤城没有办法。

一千多年后的南宋,一代名将岳飞北望黄河,写下了“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诗句,借耿恭的事迹,抒发自己收复河山的胸怀。

耿恭早就派出了部将范羌返回去搬救兵。朝廷接到耿恭的战报后,众大臣有赞同出兵救援的,有不赞同救援的,各有各的理由。最后,司徒鲍昱一锤定音,救,大汉王朝不能丢下为国家血战的将士,将士在外被敌人围困而国家不去救,那只会寒了将士的心,以后谁还会为国家去奋战到底。

于是,朝廷调动离战场最近的军队,组织救援。最近的部队驻扎在武威,也就是现在的甘肃,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下地图,从玉门关出发到疏勒城,直线距离一千多公里。

经过准备,救援的部队出发了。公元76年一月,救援部队到达柳中城。此时,大家发生了分歧,有人认为已经大雪封山了,翻越雪山去救援疏勒城难度很大,而且过了这么长时间了,耿恭他们可能都已经牺牲了,那样救援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还值得去救吗?

但是,前方的将士,为着国家的荣誉,受尽苦楚与艰辛。数百个日日夜夜,击败数十倍于己的敌人,使大汉的军旗还飘扬在疏勒城的上空;他们以血肉之躯所筑起的精神长城,抵挡住匈奴人潮水般的进攻。

哪怕伤亡千人,只救出疏勒城的一名战士,都是伟大的胜利。没有英雄,撑不起这个国家的强大;没有英雄,照不亮这个国家的未来;是要让英雄的传奇永远流传在历史的天空呢?还是默默无声地消失?这不是值与不值的问题。

耿恭部将范羌泣血请求,全体战士无不动容,纷纷要求追随范羌前往疏勒城,最后,范羌带领两千人马赶往疏勒城。

通往疏勒城的道路极其艰难,二千名汉军在翻过白雪覆盖的山脉,艰难的向前行军。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往前迈进一步,便离疏勒城近了一尺。

冬季的严寒,使得匈奴人撤走了,匈奴人相信,寒冷与饥饿足以消灭这支守城部队,没有食物他们会饿死,没有冬衣他们会冻死。

疏勒城,这座小而坚固的城,背靠大山,面对苍茫的荒漠,城墙上的箭孔刀痕,明白地告诉人们,这里曾发生过怎样的激战,此时的城内没有一点人声,这里仿佛像一座死城。

耿恭数百人的守军,在经历缺水、缺粮、缺衣以及夜以继日的战斗后,一座城池仅剩下最后的二十六人。

一场大雪,使得积雪达丈余厚,入夜之后,一片沉寂笼罩着这片荒凉之地。

“不好,有敌情——”突然城墙上观察哨响起了一声叫喊声,打破了死一般的寂静。耿恭从梦中惊醒,赶忙登上城头,放眼一望,远处星星点点的火把,由远及近,向疏勒城而来,估摸有一二千人。夜很黑,看不清对方的旗帜。应该是不死心的匈奴吧,这也许是最后一战了,他心里想着。

“全体集合,准备战斗!”他的声音依然洪亮而坚毅。角落里冒出稀稀拉拉的一支队伍,个个衣裳褴褛,说是一支队伍,其实总共只有二十六个人。

战士们引矢上弩,摆好阵型,严阵以待。

城外的那支队伍越行越近了,突然,为首的一人跳下马,持着火把,朝着城头挥手,他冲着城头挥舞着双手:“耿校尉——,我是范羌,援军到了——”

耿恭与他的士兵,曾经日复一日地等待着,他们以为此生再也无法见到祖国的军队了,但是在这个风雪之夜,援军到了。所有的人扔掉武器,在城头上欢呼雀跃,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城头上“万岁——”的呼声在不远处的山谷间回荡着。

两百个日日夜夜,他们坚守着这弹丸之地,以区区数百人,顽强地顶住匈奴数万大军一波接一波的进攻,疏勒城在战火中已经千疮百孔,但仍然坚强地屹立着。

第二天,耿恭与他的二十五名士兵踏上的返乡之程。

战斗还没有结束。

匈奴人很快发现汉军解救了耿恭的部队,北匈奴单于马上派出骑兵跟踪追击,务必要将这支队伍消灭掉。范羌所带来的援兵,讲过长时间的行军,已经疲惫不堪,耿恭的部队就更不用说了。但匈奴的骑兵来得快,对汉军发动猛烈攻击,耿恭率领士兵一边还击,一边撤退。

匈奴人紧追不舍,耿恭他们出色地阻击匈奴人,最终克服千辛万苦,翻越天山山脉,摆脱了匈奴人的堵截。

三月初,这支疲敝却英勇的队伍终于抵达玉门关。守卫疏勒城的二十六名勇士,生还玉门关的,只有十三人,其余十三人,或死于阻击匈奴追击的战斗,或是由于体力不支,死于撤退的途中。

大漠残阳英雄泪,危城孤军大汉魂(二)

护西域中郎将、武威太守郑众慨然上书:“恭以单兵守孤城,当匈奴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百千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宜蒙显爵,以厉将帅。”

《后汉书》范晔评道:“余初读苏武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大汉之魂不灭。

大漠残阳英雄泪,危城孤军大汉魂(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