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玉帶飾(唐至元篇)——中國古代玉文化


玉帶飾在歷史上形成的時期不算早,大概在南北朝時期基本定型,但早期代表性作品卻以唐代為最。宋遼金時期的作品,就圖樣和造型來看,基本變化不大,只是更加趨向程式化了。作品創作的自由度相對來說變得小了一些。雖然圖樣的內容更豐富了,但總體造型變化趨向固定。從傳世的實物來看,唐代的明代的玉帶整件作品出土相對來說多一些,其中又以明代最多。宋遼的殘件或者說小件作品多一些。唐代還看不出來典型的造型和圖樣,但到了遼金時期,典型的春水玉紋樣大量出現。到了明代,雖然圖樣豐富了,但精工細作似乎少了些,玉質也相對來說略差。這可能與明代玉帶出土總量大,以至於讓人覺得好像精品少一樣。嚴格意義上說,明代玉路通常,比唐代更能獲得優質玉料。而且內地的玉料開採也更成熟。數量眾多的明代作品,將明代的精品稀釋了。

古代玉帶飾(唐至元篇)——中國古代玉文化

從出土實物來看,至少在南北朝時期,成熟的玉雕工藝已經出現在玉帶上了。疑似宋文帝玉帶的殘件,向我們展示了玉帶的早期形制特點。唐代典型的玉帶為蹀躞帶,博物館所存實物尚存一些,但不很多。其實,廣泛來看,除了雕刻技藝外,就紋樣來看,中國古代工藝美術中的很多品類都是相通的,甚至是縱向相連的。只不過表現的體裁有所區別,地域風格或時代風格等細部有所差距而已。所以,即使早期玉帶較少,我們仍可以其他藝術品類來反推,早期玉帶的形貌。

古代玉帶飾(唐至元篇)——中國古代玉文化

玉帶板,獅子紋,唐,高3.2,河北民俗博物館


古代玉帶飾(唐至元篇)——中國古代玉文化

玉帶板,龍紋,唐,高6.7,天津博物館,


古代玉帶飾(唐至元篇)——中國古代玉文化

帶板,荔枝,宋,9.6,三品以上佩戴,賜板荔枝,絲頭荔枝,首博

古代玉帶飾(唐至元篇)——中國古代玉文化

帶飾,宋,荔枝,長3.6,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

古代玉帶飾(唐至元篇)——中國古代玉文化

玉帶環,龍紋,宋代,高9.1,故宮

古代玉帶飾(唐至元篇)——中國古代玉文化

玉帶環,龍紋,宋代,高5.3,故宮

古代玉帶飾(唐至元篇)——中國古代玉文化

玉帶板,宋,長7.6,首博

古代玉帶飾(唐至元篇)——中國古代玉文化

玉帶板,宋,長6.7,月下蓮舟中讀書,天津博物館

古代玉帶飾(唐至元篇)——中國古代玉文化

帶板,胡人戲獅,元,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

古代玉帶飾(唐至元篇)——中國古代玉文化

盤長文帶飾,遼金,長8,雙面工,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

古代玉帶飾(唐至元篇)——中國古代玉文化

玉帶板,金代,長6.7,海石榴花,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

古代玉帶飾(唐至元篇)——中國古代玉文化

帶環,螭龍穿花,元,長8.2,河北民俗博物館

古代玉帶飾(唐至元篇)——中國古代玉文化

帶環,鳳穿牡丹,長11,廣東省博物館,元

古代玉帶飾(唐至元篇)——中國古代玉文化

帶環,三個獅子戲繡球,元,長7.7,故宮

古代玉帶飾(唐至元篇)——中國古代玉文化

帶環,綬帶鳥花卉,元,長8.05,故宮

古代玉帶飾(唐至元篇)——中國古代玉文化

帶環,元,長7.2,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海東青捕天鵝

古代玉帶飾(唐至元篇)——中國古代玉文化

玉孔雀帶飾,元,安徽省文物局,長10.1

古代玉帶飾(唐至元篇)——中國古代玉文化

荷塘天鵝帶飾,長9,元,安徽省文物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