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實施!靜態二維碼掃碼支付日限500元!

4月1日實施!靜態二維碼掃碼支付日限500元!

市場統計表明,條碼支付業務量的95%是單筆500元以下的小額交易,2017年上半年筆均百元左右靜態掃碼500元的限額要求,基本滿足了用戶日常生活中的便捷支付需求,那大額消費必將催生POS機的二次春天。

  二維碼支付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二維碼支付背後仍存在諸多亂象,用戶資金被盜刷、手機掃碼中毒等亂象時有發生。

  12月27日,央行印發《條碼支付業務規範(試行)》(下稱《規範》),同時配套印發安全技術和受理終端技術兩個規範,上述規範自2018年4月1日起實施。通過劃定業務範圍和技術標準,對當前條碼支付領域存在的諸多亂象進行整肅。

  《規範》明確,提供條碼收付款業務或清算等應具備相應業務資質。

靜態掃碼單日限額500元

央行明確了條碼支付小額、便民的定位,對條碼支付根據技術安全等級的不同進行交易限額。無論銀行還是支付機構,對於動態條碼,如果採用包括數字證書或電子簽名在內的兩類(含)以上有效要素進行驗證的話,單日交易限額可以與客戶自主約定。而靜態條碼支付的無論何種交易驗證方式,單日均不超過500元。

由於當前小微商戶的工商註冊申請門檻低,部分不法分子濫用商事登記管理與稅收改革政策中關於小微商戶的優待政策,甚至與小微商戶勾結套現大額信用卡資金。為此,《規範》要求同一身份證在同一家機構辦理的全部小微商戶基於信用卡的條碼支付收款限額1000元/天、10000元/月。

不得濫用市場地位不正當競爭

  央行還指出當前條碼支付業務主要存在的亂象。

  一是商戶准入門檻降低,部分市場機構利用條碼可遠程發送、不受專業受理終端限制的特點,在商戶拓展過程中未履行“瞭解你的客戶”義務,通過“一證下機”等方式違規發展商戶,加劇了套現、二清、外包管理不到位等收單亂象。

  二是部分機構在開展條碼支付業務時,在定價和市場推廣策略中採取傾銷、交叉補貼等不正當競爭手段,濫用本機構及關聯企業的市場優勢地位,排除、限制支付服務競爭,導致支付行業無序發展和不公平競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